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1章组织行为学概论
第1章组织行为学概论潘清泉简介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后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电话:13617811531邮箱:weihm66@163.com引例:郭总最近终于深刻体会到了了解员工心理需求的重要性了。起因是他所管理的部门中最得力的三个助手都纷纷离职了。首先是秦高。他很年轻,毕业没几年,但是肯钻研、有干劲、悟性好,就是有点“狂”,自尊心太强。在试用期内郭总对他的能力很欣赏。实习结束后,郭总觉得等这个项目完了,再好好培养一下他,毕竟自己很欣赏他的能力和作风。但还没等项目结束,郭总就收到了秦高的辞职信。理由是他认为自己的能力很强,但不被公司认可,所以想另谋出路。然后是老田,他是部门的元老了。在公司里工作了五年,不管什么技术难题在老田那儿都成了小儿科。部门上下对他都很尊重。前天老田要求调到其他的部门。老田说起调部门的原因是在一个部门做同样的事情,简单重复,没有意义,缺乏挑战性。最后是新来的赵力,他工作踏实,有研究生学历。在公司的半年里业绩突出,公司已经把他列为重点培养对象。郭总没想到正准备提拔他的时候他去要离开公司,理由是希望在其他的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个人——组织个人与组织的关系?1+12?1+12?“三个和尚没水吃”?组织行为学的追求:1+1(or)2!主要内容1.1组织行为学定义1.2人性假设与管理1.3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学科1.4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1.5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1组织行为学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及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规律的科学。组织群体个体外部环境输入外部环境输出组织行为学的目标研究组织背景下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目标•表现出组织期望的行为•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预测、控制个体群体组织1.2人性假设与管理“人性本善”“人性本恶”人性假设:管理的基础人性假设麦格雷戈(D.M.McGregor)1960年将人性分成对立的两类:X理论(性恶说)和Y理论(性善说)。泰勒:经济人假设。霍桑实验(1924—1932):改变经济人假设。霍桑试验研究名称研究内容研究设想研究结果研究结论照明试验照明条件的变化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照明增加,产量提高;照明降低,产量降低(正向关系)照明增加,产量等量上升;照明下降,产量无显著下降(不支持)生产条件的改变没有导致生产效率的相应改变。福利试验福利条件和工作时间的变化对生产的影响取消福利措施,生产下降(正向关系)取消福利措施,产量不降反升(不支持)福利措施的变化没有导致生产效率的相应改变。群体试验奖励措施对生产的影响计件奖励有利于提高产量(正向关系)产量没有变化(不支持)计件奖励的变化没有导致生产效率的相应改变。谈话试验(访谈法)了解员工对厂方的意见与不满深入挖掘原因所在,寻求解决措施产量大福度提高情绪宣泄有利于提高产量。启示: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深入分析、调查伟大发现人群关系理论梅奥(GeorgeEltonMayo,1880—1949),人群关系理论和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使人。社会人假设:突出了人的社会性需求。管理方式的改变:考虑员工的社会需求。如:参与管理、尊重员工。人群关系理论人群关系理论:又人际关系理论(Theoryofhumanrelation)观点1:人是“社会人”,人的生产积极性除了受物质影响之外,还受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观点2:生产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士气”,这受到家庭和社会生活,企业人际关系的影响。观点3: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观点4:领导能力包括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以提高工作效应。贡献:使得企业管理开始注重人的因素!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低高Schein的人性观管理:粗放型(大多数人)精细化、差异化(每个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假设。管理者的追求:创造适合个人潜力充分释放的工作环境和制度。人性观自我实现假设(Y理论):以工作的安全满足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经济人假设(X理论):以金钱满足需要社会人假设:以社会承认满足需要1.3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学科组织行为学:20世纪60年代中期。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behavioralscience)在组织领域的运用。相关学科: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心理行为心理学研究什么心理学研究范围很广,既包括脑和心理的内部空间,又包括人类行为的外部表现。个体心理社会心理个体心理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喜、怒、哀、乐、爱、憎、恨等)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个性差异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心理过程的稳定特质:能力、气质、性格社会心理发生在人际之间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个人在特定群体之中的心理或行为反应,如社会舆论对个人的影响。一个群体的大多数成员所共同具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如某个阶层、某个民族的人如何。1.4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三个层面个体---知觉、个性、价值观、态度等群体---群体动力、群体沟通、群体冲突等组织与领导---领导行为、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组织员工员工员工研发部员工员工员工生产部员工员工员工销售部总裁个体层次群体层次组织层次1.5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的深度分类:(1)描述性研究:描述组织中的行为现象、特点。如组织公民行为(OCB)、主动行为(2)关系性研究:建立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如压力与绩效的关系,绩效考核方式与团队精神的关系(3)预测性研究:建立不同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模型,以预测变化。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续)根据研究的性质分类:(1)定性研究:案例、现象描述分析。如经验总结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2)定量研究:采用标准化测量指标。访谈法以口头信息沟通的方式直接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结构化访谈VS.非结构化访谈优点:可深入挖掘信息不足:需要主试具备较强的谈话技巧,耗时定量研究确定研究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1)相关关系:事物之间的联系强弱(2)因果关系:先因后果变量的测量:客观测量、主观评价数据搜集方法:实验法(如霍桑实验)、观察法和问卷法。实验法实验法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可分为:自然实验(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优点:主动性(积极干预被试)、重复性不足:—实验室实验很大的人为性,研究结果与实际可能有差距;—自然实验需要较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观察法在自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研究对象的外在行为,从而分析其心理与行为规律。优点:实施方便,真实不足:知道“是什么”,不知“为什么”。问卷法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项目(题目)向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和数据的研究方法。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优点•大规模实施•结果可以量化不足•问卷设计较难•需要研究对象的极大配合问卷(例)题目非常不同意比较不同意不清楚比较同意非常同意晋职或计划外的收入增长取决于一个人在工作上的行为表现如何。12345在现有的体制之下,经济奖励很少与人们的工作表现挂钩。12345思考题关于人性的假设有哪些?对管理者来说有什么借鉴意义?为什么说霍桑实验改变了经济人假设?如何学好《组织行为学》学习行为认真听课研读好书课堂参与积极思考学习目标1、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2、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分析管理实践问题参考书籍龙立荣编著,组织行为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陈春花等编著,组织行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约翰.伊万切维奇等著,组织行为与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陈国海编著,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团队学习组建学习团队要求:(1)7—8人/组(2)确定队长、团队名称与口号团队首次展示:队长口头方式,3分钟/组团队成果汇报:要求:(1)确定本次活动主持人(团队成员轮流担任)(2)主持人分配角色与任务(3)主持人填写任务完成情况表(实事求是)(4)课堂表现或课外任务完成教学考核(1)平时成绩(40%)出勤、课堂参与、案例讨论报告、作业(个人与团队表现综合评价)(2)考试(60%)
本文标题:第1章组织行为学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50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