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弘毅考试论坛所高校100G经济、管理、法律、英语类考研笔记、讲义、真题(有答案)!!!第一部分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货币概述本章思考题1.马克思是如何分析货币起源的?答:马克思依据货币根源于商品的理论,用以下两种方法阐述货币的起源。(1)抽象的逻辑分析法。马克思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方法,说明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而且这种商品是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形式。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四个阶段,有过四种价值形式,它们分别是①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③一般价值形式;④货币价值形式。这四种价值形式的发展,解决了“商品怎样、为什么、通过什么成为货币”的问题,使货币从商品中脱离出来,成为一般等价物。(2)具体的历史分析法。马克思运用具体的历史分析方法,通过考察商品内在矛盾的发展来揭示货币的产生,侧重于说明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进行分析,认为在原始共同体中,劳动产品归整个共同体所有,既不存在商品,也不存在货币。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不同生产者分别生产不同产品,产生了产品品种单一性和消费需求多样性的矛盾,从而出现了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要求。但私有制的存在使劳动产品的交换变成了商品交换关系。马克思运用上述两种分析方法,科学地揭示了货币之“谜”。从中可以得出:①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为了适应交换的需要而自发地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的。②商品变成货币是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发展的产物。③商品变成货币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即四种价值形态),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总之,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根源于商品,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自发地产生。2.如何全面、科学地表述货币“质”的规定性?答:(1)货币“质”的规定性实际上就是要解决“什么是货币”的问题,并对货币的本质作出理论说明。(2)货币“质”的规定性在于货币是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固定地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反映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货币形态出现过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等四种不同类型。3.试述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的类型。答:(1)实物货币。即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的货币。它们具有以下条件和特征:①普遍接受性;②价值稳定;③价值均质可分性;④轻便和易携带性。据此条件和特征,金属货币最为适宜,其中又以金为典型。(2)代用货币。代用货币作为实物货币的替代物,其一般形态是纸制的凭证,故亦称用纸币。代用货币都有十足的金银等贵金属作为保证,可以自由地用纸币向发行机构兑换成金、银等实物货币。代用货币较实物货币有明显的优点:①印制纸币的成本较铸造金属币为低;②避免了金属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和有意切割;③降低了运送的成本和风险。(3)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信用货币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信用货币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形态。4.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弘毅考试论坛所高校100G经济、管理、法律、英语类考研笔记、讲义、真题(有答案)!!!答:马克思对货币量有“窄”的定义和“宽”的定义之分。((11))“窄”的定义是指以金为基础的、一个国家内一切现有的流通的银行券和包括贵金属条块在内的一切硬币的总和。((22))“宽”的定义是指包括银行券,汇票、支票甚至商业票据等信用货币在内的实现货币职能的各种货币形式。马克思之所以要将货币量的范围作宽窄不同的划分,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马克思把任何时候都不受限制的、可以稳定地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金铸币视为流通的基础,而在研究现实经济问题时,马克思就不能不从“窄”的货币范围走向宽的货币范围。5.试述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的根源及其后果。答:在我国,长期以来,人们观念中的货币量范围就是指现金,习惯上统称为人民币。(1)传统观念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①出于“理论考证”,依据马克思所说的通货的量是指一个国家内一切现有的流通的银行券和包括贵金属条块在内的一切硬币的总和。②来自“国外引进”,承袭前苏联20世纪上半叶的观点,不承认生产资料是商品,不承认国营企业之间的交换是商品交换,最多称之为带有商品“外壳”的产品交换。由此,也就不承认主要为生产资料服务的非现金结算即存款的转移属货币流通范围。③依据“实际情况”,在我国过去实行严格的高度集中的资金计划管理制度下,存款和现金不能够自由转化,而存款部分总是在银行账户上转来转去,收支相抵等于零,故也谈不上有存款货币量的探讨问题。(2)认识的片面导致了实践的片面,主要表现为:①不承认转账结算领域中的存款属货币,实质上否认了这个领域里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存在,这显然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状况不符;②衡量货币流通状况是否正常只着眼于一个指标,即现金流通量和社会商品零售额之间的比例,现金过多则人心惶惶,而对存款余额的增大却简单理解为现金回笼,甚至认为是好事,未能认识到这也是货币供给量增大的表现;③分析物价上涨只局限于一个原因,即现金发行过多,由此认为控制现金发行和组织现金回笼是稳定物价的唯一办法;④无视存款通货的膨胀,简单推论只要现金发行不超计划,预期的信贷平衡即可实现,通货膨胀(确切地说是指现金的膨胀)也能制止。6.什么是货币量层次划分?我国划分的标准和内容如何?答:(1)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应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货币量层次划分的目的是把握流通中各类货币的特定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进而探索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在结构上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程度,以便中央银行拟订有效的货币政策。(2)我国货币量层次指标的划分标准主要为货币的流动性。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具有可以及时变为现实的购买力的性质。流动性程度不同,所形成的购买力也不一样,因而对社会商品流通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3)我国货币量层次划分的内容为:弘毅考试论坛所高校100G经济、管理、法律、英语类考研笔记、讲义、真题(有答案)!!!7.什么是价值尺度?它与价格标准的关系如何?答:(1)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作为价值尺度,货币把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它们在质上相同,在量上可以比较。货币之所以能执行这种职能,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的贵金属的货币单位。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是两个既有严格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2)两者的区别是:①价值尺度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地形成的;而价格标准则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②金充当价值尺度职能,是为了衡量商品价值的;规定一定量的金作为价格标准,是为了比较各个商品价值的不同金量,并以此来衡量不同商品的不同价值量。③作为价值尺度,货币商品的价值量将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作为价格标准,是货币单位本身的重量,与劳动生产率无关。(3)二者的联系表现在,价格标准是为货币发挥价值尺度职能而作出的技术规定。有了它,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作用才得以发挥。因此,价格标准是为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8.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有哪些特点?答: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就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具有以下特点:(1)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不能是观念上的,必须是现实的货币。(2)不需要有足值的货币本体,可以用货币符号来代替。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只是一种媒介,转瞬即逝,所以,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3)包含有危机的可能性。在货币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条件下,交换过程分裂为两个内部相互联系而外部又相互独立的行为:买和卖。这两个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开了,货币流通手段的职能“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9.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货币的贮藏作用有哪些进展?答:当货币由于各种原因退出流通界,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贮藏除了作为社会财富的绝对化身外,其作用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在:(1)作为流通手段准备金的贮藏。即商品生产经营者为了保持再生产的连续性,能够在不卖商品的时候也能买商品,就必须在平时只卖不买,并贮藏货币。(2)作为支付手段准备金的贮藏。即为了履行在某一时期支付货币的义务,必须事前积累货币。(3)作为世界货币准备金的贮藏。即为平衡国际贸易和其他收支差额而用。10.与流通手段相比,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有哪些特点?答: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与流通手段相比较,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有以下特点:(1)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而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则是补足弘毅考试论坛所高校100G经济、管理、法律、英语类考研笔记、讲义、真题(有答案)!!!交换的一个环节。(2)流通手段只服务于商品流通,而支付手段除了服务于商品流通外,还服务于其他经济行为。(3)就媒介商品流通而言,二者虽都是一般的购买手段,但流通手段职能是即期购买,支付手段职能是跨期购买。(4)流通手段是在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条件下发挥作用,而支付手段是在存在债权债务关系下发挥的作用。(5)货币赊销的发展,使商品生产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很长的支付链条,一旦某个商品生产者不能按期还债,就会引起连锁反应,严重时会引起大批企业破产,造成货币危机。所以,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与扩展为经济危机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创造了客观条件。11.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答: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建立的统一的货币制度,一般由以下四个要素构成。(1)货币金属即规定哪一种金属作货币材料。货币金属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确定不同的金属作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2)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也称为价格标准。(3)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一个国家的通货,通常分为主币(即本位币)和辅币,它们各有不同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①本位币。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本位币是一种足值的铸币,并有其独特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其特点如下:第一,自由铸造,无限法偿。②辅币。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供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辅币在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上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辅币用较贱的金属铸造。第二,辅币是不足值的铸币。第三,辅币可以与本位币自由兑换。第四,辅币实行限制铸造。第五,辅币是有限法偿货币。③纸币的发行和流通程序。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除了铸币形式的本位币及辅币外,还有银行券、纸币或不兑现的信用货币。银行券和纸币虽然都是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制的货币符号,却因为它们的产生和性质各不相同,所以其发行和流通程序也有所不同。(4)准备制度为了稳定货币,各国货币制度中都包含有准备制度的内容。在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准备制度主要是建立国家的黄金储备,这种黄金储备保存在中央银行或国库。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虽然不能再兑换黄金,但仍然保留着发行准备制度。各国准备制度不同,但归纳起来,作为发行准备金的有黄金、国家债券、商业票据、外汇等。12.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哪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答: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在这种制度下,国家法律规定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即以一定重量和成
本文标题:第1章货币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5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