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交通运输类专业平台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交通规划》课程建设研究分
交通运输类专业平台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交通规划》课程建设研究分报告北北京京交交通通大大学学◆◆交交通通运运输输学学院院22001100年年33月月16目录1课程建设基本情况............................................................................172课程建设思路....................................................................................183课程建设内容....................................................................................183.1课程教学大纲...........................................................................183.2教材............................................................................................193.3教案............................................................................................193.4课堂教学...................................................................................193.5实践教学...................................................................................193.6网络教学...................................................................................203.7教师队伍...................................................................................204教学创新.............................................................................................205实践效果.............................................................................................226心得体会.............................................................................................22171课程建设基本情况本课程作为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平台课程之一,从2000年开始建设,课程负责人邵春福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原北方交通大学)从1997年开始招收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学生,2000年开始进入该课程的学习。起初,作为本课程的负责人毛保华教授负责本课程的建设工作,并与袁振洲教授合作编著《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一书,作为初期的教材。1999年开始,谷远利讲师、王颖讲师和邵春福教授从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现长安大学)以及日本回国来校工作,并参加到本课程的建设中来。2000年,我校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国家级重点学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于雷博士受聘我校,随即作为顾问参加到队伍之中。2002年开始,又分别补充了魏丽英副教授、陈旭梅副教授、四兵锋副教授、王福田高级工程师、杨方讲师、熊志华讲师和赵晖讲师,形成了如今由11名教师和1名顾问组成的教学队伍(如后述表1所示)。本课程一直力求改革和创新。2002年开始,作为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建设,2003年验收通过,并出版《交通规划原理》网络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影像出版社);2004年出版《交通规划原理》教材(中国铁道出版社),并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同年本课程被评为北京交通大学精品课程和北京市精品课程;又经过两年的建设,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本课程的建设得到了团队成员主持的高水平科研项目的有力支撑。团队成员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大城市交通拥堵瓶颈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课题“城市交通系统的组织优化与控制”(邵春福教授),国家“863”项目“基于需求特征的综合运输组合运能优化技术”(袁振洲教授),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数据采集方法研究”(邵春福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实时数据的路网交通状态预测及其可靠性研究”、“基于视频处理的信号交叉口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量采集方法研究”(邵春福教授),“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旅客行为和交通特性分析机理及应用研究”(袁振洲教授),“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的系统协调研究”(陈旭梅副教授),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和一大批地方18政府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本课程的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本课程的建设依托于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国家重点学科以及交通工程和交通运输本科专业。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于1987年、2001年和2007年相继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坚实的学科基础和雄厚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北京交通大学交通工程和交通运输本科专业在国内排名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08年这两个专业被著名高等学校专业评价机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武书连、吕嘉、郭石林)分别列为全国第一和第二,其他年份也一直处于全国前三名之列。本课程的建设还紧紧依托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4-2020年)确定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重大需求,即“发展一个体系,解决三个热点问题—发展我国综合交通体系,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和降低交通能耗与交通污染三个热点问题”。2课程建设思路本课程以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建设为依托,紧密结合国家在交通领域的中长期中大需求,强化基础,突出特色,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服务于社会国家需求,培养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方面的拔尖人才和高水平技术人员。3课程建设内容3.1课程教学大纲见附件材料中的教学大纲。本大纲的基本知识点主要有:交通调查(含居民出行调查、OD调查、交通量调查等)、交通网络设计、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需求预测的四阶段法(交通的发生与吸引、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流分配)、交通需求预测的新方法(OD反推技术等)以及交通规划案例等。193.2教材课程组于2004年出版《交通规划原理》教材并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本教材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证书,出版以来每年增印一次,已印刷12000册,并已被吉林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福建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西华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山东交通学院、辽宁工学院等几十所院校指定为交通工程专业教材或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在全国的示范作用明显。在外语教材方面,本课程组还不具备编写英语交通规划教材的条件,并且考虑到当前已有世界交通规划领域公认的高水平著作:美国MIT教授YosefSheffi教授的经典交通规划著作《UrbanTransportationNetworks》和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教授M.G.H.BELL博士和日本京都大学教授Yasunori.IIDA博士合著《TransportationNetworkAnalysis》(Wiley出版,1998),本双语教学暂时以这两本著作为外文参考教材,以美国TRB(TransportationResearchBoard)年会论文集(2000-2008)为扩充性双语资料。3.3教案见附件材料中的课程教案。3.4课堂教学见附件材料中讲课录像,或见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网址为:实践教学见附件材料中的实践指导。本课程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好衔接,并与课堂教学学时(48学时)按照1:1的比例配置,要求进行交通调查实习和课程设计(见交通调查实习和课程设计指导书),要求每位学生选定交通调查对象、制20作调查表格、实施调查以及调查数据统计处理等,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象区域的交通需求预测和交通网络规划任务,实践教学典型范例见附件(交通调查实习和课程设计典型范例)。3.6网络教学本课程通过《交通规划》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可以进行自学或通过浏览网页、网上答疑、网上递交作业、网上批改作业等,进行交互式教学,网址为:教师队伍本课程教学队伍中,职称结构为:教授2名(不含特聘教授),副教授或高工4名,讲师5名;年龄结构为:45岁及以上1名,35岁—44岁5名,34岁及以上5名;学历结构为:博士学位获得者9名,硕士学位获得者2名,其中4人具有国外留学经历。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教学和科研队伍。4教学创新本课程力求教学理念创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高素质教学科研团队为支柱,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和能力。本课程还力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做到五个结合的教学方法和立体化的教学手段,主要有:第一,以课堂理论教学、网络课程自学、课程实习、综合课程设计等落实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本课程通过课堂授课结束后1周的交通调查实习和2周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一个从交通调查、网络设计到需求预测的完整规划过程,并且预测程序由学生自己编制完成。实施过程严格遵守交通调查和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学生完成本部分内容后,对交通规划有了深刻的理解,毕业生普遍反映良好,对升学和就业的帮助很大。21第二,通过外文参考书和课堂授课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程中的英文表述实现中外文相结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关键专业术语和理论核心的英语表达,为专业英语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奠定了基础,毕业生留学美国时,受到了高校教授的普遍欢迎。第三,通过邀请以下具有丰富实际交通规划经验的校外/国外专家授课,实现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相结合:周伟教授:交通部科学研究院院长高良臣高级工程师:原交通部公路司规划处处长杨文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原交通部公路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陈金川博士:北京交通研究中心交通发展战略部部长张学孔教授: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YasunoriIida:日本京都大学教授ToshiharuHasegawa:日本京都大学教授TakamasaAkiyama:日本歧阜大学教授AkinoriFujuwara:日本广岛大学教授Dr.XuZhang:英国HalcrowGroupLimited经理学生反映,通过实施本过程,了解了国内外交通规划的实际和研究前沿,开阔了视野。第四,课堂教学与交通规划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自学相结合,以获得更广泛、更深入、更灵活、更有自主性的学习。本课程网站(网址见3-6)开通后,校内外人员可以自由上网学习,从登陆网站的人数可以判断深受校内外教师和学生欢迎,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五,通过交通规划案例教学,实现了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利用科研项目的成果进行案例教学,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课堂学习和工程项目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以课堂教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自主化的学习环境。本课程从2004年开始,充分利用课
本文标题:交通运输类专业平台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交通规划》课程建设研究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5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