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半月考试题
1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四次半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16年4月14日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6世纪初的头几年里,欧洲传统进口香料胡椒的价格在里斯本从每担80杜卡特(当时欧洲流行的一种金币)下降到每担20杜卡特。而同时威尼斯的胡椒价格却从每担42杜卡特涨价至每担80杜卡特。这一史实可以作证的历史现象是()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C.物种大交换D.美洲大开发2、18世纪早期一位作家在他著作中写道,有一个英国小城市诺福克为许多小城镇与乡村包围,这些乡村“是如此之大和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这样的中心小城市布满了英国各地。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A.国内市场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B.工业革命深入到农村,缩小城乡间差距C.国内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分工D.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加速城市化进程3、1769年,英国人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根据他的设计,必须沿河盖上一栋房子,安上多台纺纱机,由水车产生的动力转动。但这种机器较为庞大和昂贵,家庭生产使用已不可能。这种机器()A.结束了当时生产对传统动力的依赖B.推动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的产生C.限制了棉纺织业技术的革新和推广D.促成了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广泛开展4、《英国通史》中记述了英国在1700年到1780年间国家总产出增长了67%,到了1800年增长了151%。这说明()A.资本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B.工场手工业孕育工业革命C.殖民掠夺是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D.技术革新蕴藏了巨大动能5、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年达到十三个。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工业革命加快英国的城市化进程B.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C.农业快速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快人口流动6、下面是某一时期英国的对外贸易示意图,该示意图()A.表明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B.反映了英国成为工业强国时的外贸特征C.表明英国的对外贸易出现逆差D.反映了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外贸状况27、1874年1月1日,经营了274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1898年,刚组建8年的洛克菲勒石油托拉斯产量已经占美国精炼石油总量的84%,并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两大公司命运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的发展B.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垄断组织的推动D.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型8、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下列与材料中的“它”最相关的是()A.早期殖民扩张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第一次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9、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禁止垄断的行为;1914年又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为“谢尔曼法”的修订法案,旨在针对地方上的价格歧视,及更进一步打击贸易限制。这些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制B.保障美国社会弱势群体利益C.防止企业之间进行盲目竞争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经济干预10、“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富丽堂皇的船只无帆无风也能航行得象箭一样快,……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能在一瞬间传遍世界,镰刀自动收割,纺车自行转动,铁犁自动开沟,而我们仍象过去一样渴望得到面包。”这是l9世纪晚期一位克罗地亚农民发出的感叹,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A.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B.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C.生产工具的重大革新D.社会矛盾的基本缓和11、19世纪40年代初至70年代初,洋纱大量进口,解决了中国乡村手工织布业原料不足的问题,促成洋纱土布的生产。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的顽强性B.洋纱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C.传统手工业的振兴D.近代纺织业的兴起12、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首先遇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竞争。旗昌公司联合其他外国船运公司将运价压低一半,力图一举击垮新组建的轮船招商局。招商局通过吸纳商股、延揽漕运等方式度过了难关。旗昌公司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股票下跌一半,濒临破产。轮船招商局决定购并旗昌轮船公司。材料主要说明()A.洋务企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B.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竞争激烈C.洋务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D.洋务企业实力强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13、“由洋务运动所造成的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乃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深刻地动摇了建立在小生产方式上的封建专制政体的根基。”这段材料()A.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B.说明了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C.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客观影响D.叙述了近代主流意识形态14、对表1所示信息解读合理的是()表1近代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年份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机器及大工具原料及建筑用品合计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合计18930.67.88.413.078.691.619101.516.117.617.065.482.419303.723.226.917.357.873.13A.进口商品一直占据中国市场的绝对优势B.中国开始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C.中国制造业中尤其是轻工业逐步在发展D.西方国家减少对华商品输出15、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史实结论A.鸦片战争后中国丝、茶大量出口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开始起步C.1912—1919年新建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D.20世纪30年代,国产纯碱出口国外“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初见成效16、右图为中国工业发展初(1872~1911年)创办的厂矿(食品、矿冶、纺织、机器四个行业)数量统计柱形图。根据所学,图中从行业l到行业4的顺序依次应该是()A.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B.机器业、矿冶业、食品工业、纺织业C.矿冶业、纺织业、食品工业、机器业D.机器业、食品工业、纺织业、矿冶业17、这是相对安定的十年,在这十年里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下列属于这十年经济发展表现的是()A.继昌隆缫丝厂、发昌机器厂开始创建B.收回利权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C.轮船招商局的创办D.民族资本和官僚资本都得到发展18、民国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曲折发展时期。下列符合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情况的是()19、分析下表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增长情况(单位:百万美元)年代进口总值出口总值1942161.721.51943169.28.21944222.949.81945719.1224.21946650.9187.71947441.2227.8A.1942—1947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B.1942—1945年中国外贸受抗日战争的影响C.1945—1947年中国进口商品主要来自美国D.1942—1947年中国外贸一直处于贸易顺差20、“这种不是来自古典时代的商人,也不是来自买办和洋务前辈。这些企业家与他们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政治家有着同样的精神追求,只不过,他们是用企业来作为实现自己社会政治理想的工具。”材料中“精神追求”是指()A.实业救国B.独立富强C.君主立宪D.民主共和4二、材料解析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与西班牙和葡萄牙施行政府严密监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荷兰的私有商业公司有权拥有自己的舰队,有权对外宣战与媾和,同时也有权管辖依附地区。荷兰东印度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东南亚,尤其是东印度群岛。在此,他们又一次逐出了葡萄牙人。通过这种方式,公司每年能够向其股东支付平均值为18%的红息。——(美)罗宾·W·温克、L·P·汪德尔《牛津欧洲史》第一卷材料二乾隆时期,外国商人从事贸易的地点专门局限在广州地区。……外国商人在从事自己所有的交易活动时,都需要和一群被授予对外贸易垄断权的中国商人打交道。公行一般由政府派遣的一名官员来掌控监管,而这些官员一般都能够从这一职位中牟取暴利。每一个外国商船都由一个专门的洋“行”来负责管理,这些洋行不仅管理商业事务,也掌握外来商船的税收,同时也负责让洋人们行为符合规矩。在这一制度下,外国人无权同中国官员直接接触,而在国与国关系层面上,相互之间也没有任何的条款规定。【注:材料中的公会和洋行均为十三行。】——(美)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中国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的原因。(6分)(3)指出上述两个机构的不同属性,并简析二者对本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8分)22、18世纪以来,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二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厦门)……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1845年闽海关敬穆给道光帝的奏折材料三(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材料一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8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6分)5(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把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卷进文明”的含义及其主要手段。(6分)6第四次半月考历史答案1.A2.A3.B4.D5.A6.B7.A8.D9.A10.D11.A12.C13.C14.C15.D16.A17.D18.B19.D20.B21.(1)特点:享有充分自主权;集政治、军事、商业职能于一体;主要势力范围在东南亚;排挤竞争对手;采取集资运作方式(资本运作);赢利丰厚。(6分,每点1分)(2)原因:监管、垄断对外贸易;阻断中外民间交往,维护专制统治;增加财政收入;维护天朝上国权威。(答出其中3点即可)(6分)(3)属性:前者属于资本主义早期殖民贸易机构;后者是专制政府设立的外贸垄断组织。影响:前者加速了荷兰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荷兰成为17世纪的殖民霸主。后者限制了中外交流,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8分)22.(1)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分)因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交通、通讯事业进步;欧洲军事、经济力量强大等。(6分,答出其中三项即可)(2)现象:外国商品对华倾销;传统手工业受到冲击。(2分,答出其中一项即可)影响: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自给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或逐步成为西方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4分,需答出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两项即可)(3)含义: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市场、殖民体系)。(2分)手段:武装侵略;商品倾销;资本输出。(4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本文标题:湖北省沙市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半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58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