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2,3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2、3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1.商品是用来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的对立统一物。2.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起点是。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它已经包含着的胚芽,所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3.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属性,它必须通过才能进入消费领域。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属性,它体现着的关系。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5.商品的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价值形式是;第二阶段的价值形式是;第三阶段的价值形式是;第四阶段的价值形式是。6.金银天然货币,货币天然金银。7.货币是从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的特殊商品。8.价格是指,它是与的比率,它是以为基础。9.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10.自发地围绕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强制贯彻其作用的表现。1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的生产条件下,在和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12.商品经济指的是以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它存在的前提是和。13.市场经济简单来说就是在调节下运行的经济,具体说是一种以为资源主要配置方式和经济活动主要调节手段的社会经济运行方式。14.成为商品,是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和的统一。16.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而延长了的形成过程。17.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实际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叫做时间,另一部分是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叫做时间。18.剩余价值率是同比率,它反映程度。19.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作日是由必要劳动时间和构成的,工作日是一个可变量,它的最低限必须大于。20.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和。2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从表面看是,它资本主义剥削实质。22.劳动力是指人的,也就是人的和的总和。答案1、交换价值2、简单商品经济细胞资本主义一切矛盾3、自然买卖形式的交换社会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4、价值量反比5、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6、不是是7、商品世界一般等价物8、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货币的价值商品价值9、价值规律10、价格价值11、现有的社会正常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强度1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13、市场机制市场机制14、劳动力货币15、劳动过程价值增殖过程16、一定点价值17、必要劳动剩余劳动18、剩余价值可变资本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19、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2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21、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劳动的报酬掩盖22、劳动能力体力脑力二、单选题10.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首先是从()开始的。A、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B、货币关系C、商品关系D、资本主义私有制11.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和价值C、价值和交换价值D、价值和价格12.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13.商品相互交换的数量比例取决于商品的()A、使用价值B、供求关系C、自然属性D、价值14.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的条件是()A、只要耗费了人的劳动B、只要对人们有用C、耗费了人的劳动,对人无用D、耗费了人的劳动,对人有用15.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是()A、价值B、使用价值C、价格D、货币16、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A、同一劳动过程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形式B、同一劳动过程中两个不同方面C、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方面D、不同劳动过程中相同的劳动形式17.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决定的。A、产品质量B、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商品的供求关系D、个别劳动时间18.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创造的价值总量则是()A、越多B、越少C、不变D、无法确定19.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矛盾。A、价值和使用价值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20.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只有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那么该部门生产的单位商品价值量是()A、越大B、越少C、不变D、变化方向不变21.1只羊=2把斧子,这一等式是()A、简单价值形式B、扩大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22.市场经济是与()相对应的概念A、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C、计划经济D、产品经济23.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A、核心B、表现C、形式D、前提24.资本最初的表现形式是()A、商品B、劳动力C、生产资料D、货币25.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A、能否买到商品B、能否买到生产资料C、能否买到生活资料D、能否带来剩余价值26.货币流通公式是()A、G—W—GB、G——G’C、W——G——W’D、G——W——G’27.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是()A、转移自身价值B、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C、保存资本价值D、转移资本价值28.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A、逐步消失B、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C、借助于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D、能发生价值增殖29.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A、利润率B、利息率C、剩余价值率D、年剩余价值率30.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而获得的。A、增加剩余劳动时间B、延长工人工作日C、提高劳动生产率D、降低工人的工资31.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一个行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一个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D、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32.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A、超额剩余价值B、平均利润C、商业利润D、银行利润33.资本主义工资之可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D、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34.某资本家共有资本100万元,其中V为40元,一次生产过程耗费的C为50万,产生的商品价值为150万元,那么m’()A、100%B、150%C、200%D、300%35.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资本价值增殖和()的矛盾。A、货币流通规律B、价值规律C、平均利润率规律D、竞争规律36.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A、物质资料的生产B、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C、价值的生产D、剩余价值的生产37.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创造的全部新价值是()A、商品的价值B、剩余价值C、劳动力自身价值D、劳动力自身价值和剩余价值38.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根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A、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在价值周转的方式上不同C、自然形态不同D、在使用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39.生产资料要成为资本必须()A、通过市场交换B、同劳动者的劳动相结合C、作为剥削雇佣工人的手段D、生产出某种使用价值40.一个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如果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把工作日延长到10小时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额外剩余价值4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中实现的A、互相竞争B、互相协议过程C、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D、加速资本周转过程42.剩余价值在资本家当作()的产物时转化为利润A、预付可变资本B、预付不变资本C、生产所耗费的资本D、全部预付资本43.W=C+V+M,其中C+V是指()A、劳动耗费B、资本耗费C、活劳动耗费D、劳动使用44.平均利润是通过()A、国家规定的B、互相协商确定的C、部门内部的竞争实现的D、部门间的竞争实现的45.商品的生产价格等于()A、成本价格+利润B、成本价格+平均利润C、成本价格+超额利润D、成本价格+垄断利润46.借贷资本的利息量()A、等于平均利润B、小于平均利润C、大于平均利润D、超过平均利润的利润47.利润的本质是()A、预付资本的产物B、所费资本的产物C、成本价格的产物D、剩余价值48.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A、商品价值的形成B、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生产成本D、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49.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表现为商品价格随供求变化以()上下波动。A、价值为中心B、生产价格为中心C、垄断价格为中心D、成本价格为中心50.借贷资本所有者贷出货币资本时()A、转让资本使用权,没有放弃资本所有权B、放弃了资本所有权,没有转让资本使用权C、既放弃了资本所有权,又转让了资本使用权D、既没放弃资本所有权,也没转让资本使用权51.资本主义地租是由农业中的()转化的A、平均利润B、超额利润C、垄断利润D、企业利润52.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A、土地的优劣B、土地的有限C、土地的私有权垄断D、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53.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权垄断使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决定于农业生产中的()的生产条件A、社会平均B、优等地C、中等地D、劣等地54.银行资本家的利润必须()A、低于平均利润B、高于平均利润C、相当于平均利润D、相当于贷款利息55.如果一块土地一年的地租收入为500元,当年银行存款年利息率为5%,那么这块土地的价格一般是()A、10000元B、15000元C、20000元D、25000元56.资本有机构成的公式是()A、V:MB、C:MC、C:VD、V:C57.若干较小的资本通过合并或联合的形式形成较大的资本,这种形式属于()A、资本积累B、资本积聚C、资本集中D、资本增殖58.马克思指出: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追加资本,“它一开始就没有一个价值原子不是由别人的无酬劳动产生的。”这句话表明()A、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B、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C、追加资本来源于资本家自己的劳动积累D、资本积累是资本家节欲的结果答案:10、C11、B12、B13、D14、D15、A16、B17、B18、C19、D20C21A22、C23、A24、D25、D26、C27、B28、B29、C30、A31D32、A33A34、B35、B36、D37、D38、A39、C40、A41、C42、D43、B44D45B46、B47、D48、D49、B50、A51、B52、A53、D54、C55、A56C57C58、B三、多选题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A、公有制的出现B、社会分工C、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E、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7.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的社会有()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8.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相互关系是()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E、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9.商品是()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C、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D、一个历史范畴E、为满足自己需要而生产的产品10.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A、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关系B、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反比关系C、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关系D、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关系E、同一社会必要劳动在同样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11.同一劳动时间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A、商品使用价值总量增加B、商品价值总量减少C、商品价值总量不变D、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E、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12.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这是商品经济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下列选项中对等价交换的正确认识有()A、交换双方的商品在使用价值量上相等B、交换双方的商品在价值量上相等C、货币出现后,要求价格与价值相一致D、价格上下波动,不能与价值相一致E、它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并不一定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13.决定和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A、商品本身价值B、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C、货币价值D、市场供求关系E、货币的价格标准14.决定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有()A、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B、商品的价格
本文标题:第2,3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58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