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首页-教学大纲-教学内容1、了解通货、银行券、纸币、铸币、本位币辅币等的基本概念;2、了解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发展的历史;3、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4、掌握货币流量和货币存量的测算方式及货币的创造;5、熟悉货币量的概念和货币各层次的范围;6、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7、了解金属货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人民币流通规律,格雷欣法则。第一节货币概述一、货币的含义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货币能同一切商品直接交换。二、货币的产生货币产生于商品经济。商品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和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第二节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适应商品经济客观需要所具有的功能,使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1、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充当交换的媒介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财富或者价值持有时,执行储藏手段职能。4、支付手段:货币在不伴随商品运动而作为一种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5、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货币的五个职能具有内在的联系,是货币一般等价物作用的体现。第三节货币流通规律一.金属货币流通规律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需要量决定因素,货币流通必要量规律。二.纸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的特点,纸币流通公式。三、人民币的发行及其流通规律1、人民币是纸质的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或价值代表。2、人民币的发行主要是以国家手中掌握的商品作为物质保证第四节货币的层次及货币量的测算一、货币层次的划分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各国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的一般介绍;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简介;流通性货币M1;准货币;广义货币M2;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一般国家划分货币层次的说明;我国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的规定。二、货币量的测算1、货币存量和货币流量2、货币存量和货币流量的测算公式。第五节货币需求与货币供应一、货币需求1、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的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2、货币需求量的确定(1)简单的货币需求量的计算方法;(2)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因素:收入状况,信用状况,消费倾向,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和物价水平,市场利率水平,人们的预期和偏好。3、货币需求动机(1)交易动机:指人们为了日常交易的方便,而在手头保留一部分货币。(2)营业动机:是指企业为了使再生产能连续进行,而需要保持一定量货币;(3)预防动机:指人们需要保留一部分货币以备未曾预料的支付。(4)投机动机:指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二、货币供应1、货币存量2、存款创造与收缩过程,影响存款创造的因素。第六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其构成因素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货币制度的构成:确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规定货币的发行准备和对外关系。本位货币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货币;辅币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二、货币制度的演进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历史悠久;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铸币被同时法定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劣币驱逐良币规则,即格雷欣法则;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纸币制度第七节货币的将来货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随着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将形成无现金社会。首页-教学大纲-教学内容1、正确理解信用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了解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2、掌握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及其相互联系;3、理解利息的性质、利率主要分类;4、掌握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5.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能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第一节信用存在的基础一、信用关系及其形成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最早的信用是高利贷信用,现代信用是借贷信用。第二节借贷资金与利息一、借贷资金的来源借贷资金来源于:社会再生产过程;货币供应量的扩张和社会各阶层的储蓄。二、借贷资金的基本特征借贷资金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普通商品的特性又不同于普通商品。三、利息的性质从本质上说,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借贷资本的价格。庞克维克的“时差利息说”,马歇尔“节欲说”,费雪“人性不耐说”,凯恩斯“流动性偏好说”。四、利率及其种类利率是在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之间的比例。利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优惠利率和惩罚利率;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单利和复利。第三节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主要是指企业在出售商品时,售货方向购货方所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的特点: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是买卖和借贷两种不同的经济行为的统一;是直接信用,有利于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商业信用创造的信用工具实行用货币的基础;商业信用具有局限性;二、银行信用: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是现代经济中最主要的信用形式。银行信用的特点:是一种间接信用,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可以提供数量巨大、不受方向和使用范围的限制;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三、国家信用: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主要表现为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四、消费信用: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消费信用形式。第四节金融工具及其种类一、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1、偿还性:是指一般金融工具有规定的偿还期限。2、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在必要时迅速转变为现金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3、安全性:是指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和预定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小。4、收益性:是指持有金融工具能够带来一定的收益。二、金融工具的种类及其运用票据的概念、特征。本票、汇票、支票债券。债券的种类。股票。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信用卡。首页-教学大纲-教学内容1、理解金融机构的含义和职能,了解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2、掌握各主要金融机构的特点及业务;3、了解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形成与发展。4、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能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第一节金融机构一、金融机构的含义广义的金融机构是指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狭义的金融机构是指金融中介机构。二、金融机构的产生货币兑换业——货币经营业——早期银行——现代银行现代银行产生的途径,与早期银行的不同点。三、金融机构的性质与职能金融机构是以追逐利润为目标的金融企业。金融机构的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变货币收入与储蓄为资本、信用创造。第二节金融机构体系一、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类型。二、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第三节国际金融机构一、全球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保证机构。二、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清算银行、欧洲投资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第四节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一、金融机构的网络化趋势;二、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差别日趋模糊;三、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愈来愈模糊;四、银行业从“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五、非银行金融机构向股份制形式转换;六、政府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理日益加强;七、金融机构的兼并趋势。首页-教学大纲-教学内容1、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特征和职能,熟悉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2、了解货币政策的一般概念,包括货币政策的定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及其目标的选择;3、分析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发挥作用,影响中介目标,最后实现最终目标;4、理解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第一节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一、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二、中央银行的特征及其职能:1、中央银行的特征: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对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有重要作用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它集中保管银行的准备金,并对它们发放贷款,充当“最后贷款者”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它是国家货币政策的制订者和执行者,也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工具;同时为国家提供金融服务,代理国库,代理发行政府债券,为政府筹集资金;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2、中央银行的职能:宏观调控、保障金融安全与稳定、金融服务第二节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二、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三、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所采取的各种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信用总量的方针与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当前西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二、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中间目标的选择条件;中间目标体系(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第四节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一、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二、选择性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首页-教学大纲-教学内容1、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目标;2、熟悉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运作;3、掌握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4、掌握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和利率风险管理的方法;5、理解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自有资本、存款负债、借入款、其他负债;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现金资产、贷款、票据贴现、投资业务;第二节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一、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支付结算业务、代理类业务、二、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提供担保和类似的或有负债、提供承诺、金融衍生品交易;第三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一、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资金总库法、资金转换法、线形规划法二、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资本管理、存款管理、借款管理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早期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现代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未来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发展。第四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一、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二、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第五节商业银行的竞争与创新一、商业银行的竞争二、商业银行的创新首页-教学大纲-教学内容1、了解政策性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2、熟悉政策性银行的主要业务3、清楚商业银行业务与政策性银行业务的特点4、识别政策性银行的主要风险第一节政策性银行的负债业务一、政策性银行的负债业务二、政策性银行的资产业务贷款业务、投资业务、担保业务第二节政策性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一、政策性银行经营管理原则二、政策性银行的负债管理三、政策性银行的资产管理政策性银行资金运用原则、资金运用管理内容第三节政策性银行的风险管理一、政策性银行风险种类二、政策性银行风险识别三、风险管理对策选择四、风险处理方法五、补偿风险首页-教学大纲-教学内容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2、了解金融市场的构要成素与分类方法,理解金融市场的地位与主要功能;3、掌握金融工具的基交易方式和交易价格的确立;4、掌握金融交易的收益和风险评估方法。第一节金融市场的构成一、金融市场的定义二、金融市场的类型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转让市场;票据市场、证券市场、衍生工具市场;地方性、全国性、国际性金融市场等。第二节金融市场的组织体系一、金融市场的交易者参与金融市场交易活动而形成买卖双方的各经济单位。二、金融市场的交易工具:即借以进行金融交易的工具,一般包括债权债务凭证和所有权凭证。三、金融市场的媒体第三节金融工具的发行市场和流通
本文标题:上海金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