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
岳阳县一中2016年下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命题:姚兰审题:马海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湖湘学统的代表人物王船山说:“儒者之统,与帝王之统并行于天下,而互为兴替。其合也,天下以道而治,道以天子而明;及其衰,而帝王之统绝,儒者犹保其道以孤行而无所待,以人存道,而道可不亡。”在这里,王船山A.主张儒道互补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B.强调儒学与传统政治之间的共生关系C.重申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不可撼动D.借助传统宣扬托古改制的思想主张2.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说:“(理学)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对这种社会现象,表述正确的是A.宋明理学吸收了大量佛、道思想B.宋明理学逐渐形成思辨体系C.宋明理学逐渐向基层普及D.宋明理学具有规则化、常识化的特点3.宋代学者李觏说“民之欲善,盖其天性。古之儒者用于世,必有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有所主,其于异端,何假及哉?后之儒者用于世,则无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舌心知百体皆无所主,将舍浮屠何适哉。”对此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揭示了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内在动因B.体现当时知识分子对儒学价值的反思C.批评“后儒者”对民众的影响力有限D.说明佛教思想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4.“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世界与伊斯兰教的世界持续敌对。但是自从欧洲开辟直接驶往东洋的航路后,发现了第三个世界。对于因为宗教争端而长期感到无益之苦恼的欧洲人来说,这个世界所推行的儒教世界观是值得羡慕的。于是,他们把它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作者这里主要是分析:A.儒教推动欧洲近代化B.欧洲殖民扩张的动力C.人文主义发展的因素D.宗教对抗的历史渊源岳阳县一中2016年下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5.历史学界普遍把出生于十四世纪初的彼得拉克视为人文主义之父。有一位学者描述了有彼得拉克生平的四件事情:(甲)他最初学习法律,后因经济问题改投神职成为教士。(乙)他的拉丁文造诣高,并以意大利方言创作美丽诗歌。(丙)他的著作常叙述自己,以追求名声,显示个人主义。(丁)他曾经攀登法国南部高山,为了居高临下欣赏美景。上述哪两件事可作为“彼得拉克是人文主义之父”这个论题的说明: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6.西方哲学史上有一段名言:“Manisthemeasureofallthings,ofthethingsthatare,thattheyare,andofthethingsthatarenot,thattheyarenot。”对其理解错误的是:A.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B.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C.18世纪启蒙思想D.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7.《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该小说成为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原因是它反映了A.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B.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C.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8.康德说,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康德意在说明A.人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确立B.启蒙运动一直会延续C.人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认可D.理性是启蒙时代核心9.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A.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B.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C.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D.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度岳阳县一中2016年下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3页,共8页10.法国作家雨果:“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雨果在这里A.说明中国传统科技缺乏成为生产力的土壤B.认为当时中国政治制度保护了科技发明C.指出西方自然科学完全源于中国古代科技D.否认当时中国人的发明能力和创造能力11.观察下图对中国古代文学特征的示例,把相关空格补充完整后正确的一项是一、古朴民风的先秦诗歌二、恢弘华丽的汉赋三、辉煌灿烂的唐诗四、的宋词五、异军突起的元曲六、的明清小说A.语言质朴、格律严谨的宋词B.为盛世而生的宋词C.豪放与婉约并存的明清小说D.极摹人情世态的明清小说12.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据此,说明“明清小说”能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文化的包容性B.封建君主制的需要C.商品经济的开放性D.自身较强的适应性13.2015年是中国传统的“羊”年,下图是羊字的各种写法演变,对于中国古代汉字表述正确的是A.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B.一直自觉追求审美价值C.由表音文字向象形文字转变D.难以适应信息快速交流的需要岳阳县一中2016年下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4页,共8页14.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15.伽利略通过梁的弯曲试验和理论分析,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1685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从这两个事例中可以看出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是A.实验是近代科学研究的全部方式B.数学方式是主要表达形式C.17世纪物理学是核心和基础D.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16.“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这一发现”是指A.蒸汽机的发明B.电的发明C.蒸汽轮船的发明D.内燃机的发明17.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认为:“思想和科学的进步是由新范式代替旧范式所构成的,当旧的范式变得日益不能解释新的或新发现的事实时,能用更加令人满意的方法来说明那些史实的范式就取代了它。”下列对应不能支持该论断的是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朗克的量子理论B.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C.牛顿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万有引力定律18.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调和与附会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表现了传统文化面对着激烈的中西矛盾冲突而力求保全自身优越性的意向。它带着守旧性,然而它又攀结于民族感情的大树上,容易使人动情。因此,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力倡新文化的人们也未能全然脱却此境此情。”下列解析符合作者思想的A.新文化运动具有创新性B.中西思想的结合具有合理性C.新文化运动具有保守性D.中体西用思想是当时的主流19.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有个贸易机构,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之多,其中有管子工、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B.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美苏间敌对关系得以根本性改变D.苏联工业化建设得以开展20.1933年8月,中国《东方杂志》发表的《风靡世界的经济统制论》写道:“苏俄的五年计划岳阳县一中2016年下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5页,共8页上的新生活,不单是该国的一大经济的试验,实在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此言论A.表明学习苏联成为了世界潮流B.肯定“五年计划”试验的价值C.揭示了计划经济适合人类全体D.说明了自由主义经济已被摒弃21.196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托宾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十年来我们在收支平衡中能够允许亏空,是因为我们的债券普遍地被作为货币接受。”材料表明当时美国A.外部债务大幅度下降B.掌控着国际金融霸权C.黄金的储备不断增加D.任意调整黄金与美元比22.协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对于达成宏观国际经济政策的一致性和避免两者共同成员的权利义务冲突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两个国际组织已经在日常工作和各自的管辖范围方面建立了比较全面的合作关系。这两个组织的相同职能是A.稳定国际货币金融体系B.探求汇率稳定防止汇率贬值C.维护国际贸易公平秩序D.调节经贸纠纷稳定世界市场23.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欧盟B.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世界银行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欧洲共同体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建立世界银行24.1987年欧共体根据签订的《单一欧洲法》,着手建立内部统一大市场。对此,美国商务部副部长莫尔说:“如果欧洲共同体的计划成为保护主义的产物,美国最大的海外市场将危在旦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即将失去海外市场B.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裂C.欧洲力图摆脱美国控制D.西欧成为美国的经济竞争对手25、随着世界金融领域的逐渐开放,各国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巨大交易网络……1992年,国际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对英镑发起攻击,结果,英国损失惨重,而他本人却收获了10亿多美元。1997年,他又冲击东南亚金融市场,使东南亚经济一夜之间回到起飞前。材料主要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强B.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岳阳县一中2016年下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6页,共8页C.经济全球化由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D.经济全球化威胁到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满分5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2分)26.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探究主题一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并存(古希腊)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人员的频繁扩散、迁入、交流,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在进入阶级社会时,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氏族共产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导致氏族首领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的格局。探究主题二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中国古代长期以来以文明自居,而把其他没有中国式行为和举止的国家和民族包括西方国家视为野蛮,称西方人为夷、番、鬼。20世纪初中国把西方的“Modem”翻译成“文明”,“文明”一词被指为西方传来的文化,非常盛行,如看“文明戏”。探究主题三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1)依据探究主题一的材料,指出中西两种政治文明的差异及存在差异的原因。(6分)(2)阅读探究主题二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本文标题: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67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