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每课必记课题第1节土壤中有什么日期2004-5-9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2、知道土壤中有非生命的水分、空气、矿物质和有机物。3、知道“借助于工具和科学方法,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活动是可以逐渐深化的”。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土壤的主要组成。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实验教学预设调控对策【引入】土壤,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那么,土壤粒究竟有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一、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实验】观察土壤的纵剖面(具体操作:带领学生去学校的劳动基地挖土)⑴首先可以看到许多植物的根--吸收土壤中的各种营养;⑵小动物,如蚯蚓等。⑶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二、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㈠土壤中有空气【实验一】测量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要求:选择干燥的土壤--干燥的土壤含较多的空气,实验效果明显。而潮湿的土壤中有许多空间已经被水分占据,空气含量会变少。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放入一块土壤(土壤的体积为V),缓慢注入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全部浸没为止。记录在烧杯中所加的水的体积。记做V1.2、用与土壤体积相等的铁块替代土壤,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所加水的体积。记做V2。3、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V1-V2)/V【讨论】测量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的其它方法:第1种方法:用金属容器在土壤中挖取一块土壤,然后用量筒向金属容器中加水,这时的注水量相当于空气的体积大小,然后洗净金属容器,再向容器中注水,测出容器的体积,它相当于土壤体积,这样可求得体积分数。第2种方法:用金属容器挖取一块土壤,放在装有水的量筒中,这时液面上升的量就是土壤中非空气部分的体积,在通过测量金属容器的容积,就可以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了。㈡土壤中有水【实验二】取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水。现象:试管壁上有水。结论:土壤中有水。【思考】测量土壤中水分体积占土壤体积的体积分数。思路:先选取一规则几何体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土壤样本,用刻度尺测出其相关数据,算出土壤体积数V。然后用天平称出其质量M,再将土壤捣碎,放在坩埚上用酒精灯加热,让其水分充分汽化充分散失,再称其质量M1。将水分的质量换算成体积,就可以知道水分占土壤体积的体积分数了。公式:(M-M1)/pV㈢土壤中有有机物【实验三】土壤中有其它有机物吗?用充分干燥(防止水分散失对质量称量的干扰)的土壤(应含较丰富的有机质)50-100克,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以防土壤颗粒漏掉)上加热。现象:出现有机物的碳化分解和燃烧现象;称量时,发现土壤的质量减少。结论:土壤中有有机物。说明: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分解成无机物,储存在土壤中。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叶可以为绿色植物通过养分。㈣土壤中有无机物【实验四】1、将燃烧过的土壤用手搓一搓,发现:土壤颗粒很细,没有粘性。颗粒大小基本不一致。2、溶解,过滤,得到土壤浸出液。思考:为什么可以用过滤来分离泥浆?--土壤中含有不溶于水的无机盐。土壤颗粒的大小与沉降的速度使怎样的关系--颗粒大的沉降较快,小的颗粒沉降较慢。3、蒸发皿中加热滤液,使水分蒸发。观察蒸发皿上的残留物。可见:蒸发皿上有很细的结晶物。说明土壤中有无机物(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的物质,这些无机盐这是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小结】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的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三、从岩石到土壤从岩石到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多种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及其复杂的过程。即存在岩石从大到小的过程和有机物在岩石颗粒俭的积累过程。1、风化:自然外力--风力、水流外力、水形成冰产生的外力;热胀冷缩--骤热骤降使岩石爆裂植物和动物的作用2、植物和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积累在岩石颗粒间,是土壤腐殖质和有机物的重要来源。3、土壤的形成目前还在正常进行,土壤形成的速度极其缓慢--注意保护耕地。【讨论】针对目前许多地方肆意破坏土地资源的状况,谈谈你的看法。【补充】土壤污染和净化所谓土壤污染就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向环境中排放的三废物质通过大气、水体和生物间接地进入土壤,当进入土壤的量超过了土壤的承受能力时,就会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引起土壤的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土壤中的污染物还可以通过生物的新陈代谢和食物链发生进一步的传播。滥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其次,城市垃圾、工业废渣和各种废水都会跟土壤发生接触,将污染物向土壤转移。大气中的污染物也会通过重力沉降和随降水进入土壤,酸雨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土壤发生污染的程度,可以由污染物在该土壤中的含量超过未被污染的同类土壤中该物质的含量(背景值)的程度来表示,也可以由该土壤上生长的植物中的含量间接显示,还可以通过该土壤中的生态变化(生物指标)来判断。进入土壤的污染物,不大可能用人工的方法将其消除,从而使土壤恢复原来的性状。土壤的净化只能依靠其自身的功能。土壤中的污染物参与土壤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变化,发生迁移转化,使土壤中的污染物逐渐减少,最终消失,这就是土壤的自净能力。这些变化包括:物理的(如农药的挥发扩散),化学的(如酸的中和),生物化学的(如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过程。当然,土壤对不同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是有差别的,有的污染物容易转化,而有的则很难得到净化而在土壤里长期残留。轶事记录对于学生,土壤虽然司空见惯,但是研究它,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看得出来,学生很感兴趣。实验可以分组去做,也可以演示、讲解。但是一定要学生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思想。重点在思维的训练。课后反思分3课时上完。第1课时户外观察,增加感性认识。第2课时至完成土壤中有有机物的实验。第3课时完成土壤中有无机盐和从岩石到土壤两块内容。第2课时、第3课时时间较紧。第2种方式:本节内容的安排如下:土壤生命中的观察活动,安排在周末的时候去完成,填写好实验报告,在课上交流。这样既有实践经验,又能获取新知,效果较好。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的教学,安排小组讨论和实验(主要安排土壤中有水吗、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的材料、土壤中无机盐的证实等),再通过教师的演示和讲解,对实验的操作和思路有了深刻的了解。第3课时再做小结,解决从岩石到土壤的知识。所以本节内容大致需2、5课时。每课必记课题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日期2004-5-17教学目标1、区分砂粒、粉砂粒、黏粒的大小于性能。2、区分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特征。3、区分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主要性状。4、了解壤土类土壤各种成分的比例。5、说出壤土类土壤最适于植物生长的主要理由。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土壤的类型、土壤的性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理念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实验、资料教学预设调控对策【引入】问问走过大江南北的学生,观察过不同地方的土壤吗?有些地方寸草不生,有些地方植被茂盛。是什么决定了植物的生长状况?是气候,水分,还是土壤?--土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客观因素。那么,土壤是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一、土壤的结构和类型1、土壤的组成: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组成的。这些成分是相互影响的,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如:矿物质颗粒较小,土壤的空隙就较小,于是水和空气也就少。2、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矿物质占固体部分的95%),所以矿物质的多少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砂粒,细的叫做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粉砂粒。土壤颗粒的分类名称直径/毫米砂粒2.0-0.02粉砂粒0.02-0.002黏粒0.002【思考】砂粒、粉砂粒、黏粒分别堆在一起,哪种颗粒之间的空隙大?含水和空气最多?--砂粒之间的空隙大,含空气多,含水少。3、不同的土壤,渗水的能力是不同的。【实验】土壤的渗水实验--探究土壤渗水的多少与通气性和保水性的关系实验步骤:1、感觉黏粒与砂粒的颗粒大小。2、黏粒和砂粒的渗水实验:能渗出更多水分的是装砂粒的漏斗。【讨论】粉砂粒的渗水情况--介于砂粒和黏粒之间。4、土壤的分类: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土壤名称土壤质地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相等。土壤质地较均匀。【思考】1、哪种土壤通气性能最强?--砂土类土壤2、哪种土壤透水性能最强?--砂土类土壤3、哪种土壤保水性能最强?--黏土类土壤4、哪种土壤通气性能最差?--黏土类土壤二、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问题】什么样的土壤最适合植物的生长呢?【实验】1、按砂粒:壤土类土壤=20:1的质量分数配制砂土类土壤;按黏土:壤土类土壤=5:1的质量分数配制黏土类土壤。2、加水用手搓一搓,比较哪个土壤能搓成条状体?结论:黏土类土壤能搓成条状体。【分析】:土壤的黏性差,如砂土类土壤,表示土壤中空隙较大,较疏松,水易渗入流出,通气性能好,但保水保肥性能差。土壤黏性很强,如黏土类土壤,表示土壤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所以,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问题】你认为哪种土壤更适合于植物的生长?【实验】土壤的性状于植物生长关系注意:1、分别种一株大小相近、同一质量的植物,放在窗台上,浇等量的水,不能被雨水淋到--这些做法的意义是:控制变量、防止干扰因素干扰。2、选取“生长旺盛”、“能照到阳光”是希望植物能在最适宜的土壤中继续旺盛生长。便于让3株植物在以后的生长中生长状况出现明显的差异,保证实验的成功。结论:在壤土类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土壤的性状土壤名称性状砂土类土壤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黏土类土壤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壤土类土壤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壤土类土壤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25%。这样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练习】查找资料,建立砂土类土壤和黏土类土壤的模型?(体积分数的模型)【小结】轶事记录还有什么比能亲自动手去感受土壤的特性来得更为刺激的方式呢!泥土虽然是学生司空见惯的不屑一顾的身边之物,但是当它出现在课堂上的时候,却依然对它充满了新奇和兴趣。通过体验,通过实验,学生又懂得了一点:土壤原来是这样的。课后反思本节内容2课时。第1课时:土壤的结构和类型。实验的现象很明显,事先要准备好各种土壤颗粒。第2课时: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每课必记课题第3节植物与土壤日期2004-5-19教学目标1、区分植根系和须根系。2、理解根尖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其相关功能。3、知道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和吸水、失水的条件。4、了解植物缺乏氮、磷、钾的病症。5、知道水体富营养化的基本症状。6、初步学习数据处理能力--干扰数据的辨别和删除。7、初步学习“实验方案”的优劣性比较。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根尖的结构和功能(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实验、探究、网上资料教学预设【引入】请同学用恰当的比喻说说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没有土壤,植物就无法生长。一、植物的根系:1、植物是通过根来吸收土壤中的各种营养物质--水分贺无机盐的。【实验】根的观察--了解根是如何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的。植物比较项目大豆小麦根的数目是否有明显发达的根还有哪些植物具有这样的根2、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没有明显的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须根系。【举例】常见的作物中,哪些是直根系,哪些是须根系?【问题】根的功能,你知道吗?--固定和吸收。3、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等因素有关。【探究】植物根系(同种植物的根系)的分布与地下水位的高低的关系提
本文标题:第2章上课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68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