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湟中县县乡村换届工作通报
湟中县县、乡、村换届工作情况通报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同志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组织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今天,县委组织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主要是通报全县县、乡、村换届工作和严肃换届纪律工作有关情况。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县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从年初开始,采取自下而上、分层次、分阶段依次开展县、乡、村领导班子集中换届工作。截至,9月9日,全县县、乡、村三级换届工作圆满结束。下面,我就今年换届工作的整体情况和我县落实严肃换届纪律要求的具体举措,向大家作个介绍。1、关于县、乡、村换届工作整体情况在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我县在168个村和5个社区实行党支部“公推直选”,在所有393个村和5个社区实行村(居)委会直接选举,不仅拓宽了候选人渠道,优化了班子结构,也打破了原有的“领导定名单,党员群众举举手”的选任方式,广大党员和群众按照自己的意愿直接选出自己的党支部和村(居)委会。这种不同以往的选举方式,使普通党员、群众的意见得到尊重,民主权力得以行使。3月初,4·14玉树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马宝祥当选大才乡前沟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的马宝祥,自垫资金8000多元,改造扩建了村“两委”办公室,修缮了围墙,建立了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并带领大家讨论村里的发展目标,研究发展规划,积极向县民政部门争取危房改造项目,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为了让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程序不“走样”,湟中县制定了村(社区)党组织“公推直选”、村(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工作流程图,明确各环节工作重点、方法步骤和相关要求,并建立了专人联系制度,负责联系外出务工人员和流动党员,保证每名选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4月11日,湟中县首次村(居)委会直接选举竞职演说在共和镇苏尔吉村举行。两名村主任候选人轮流上场,介绍自己如何带领大家发家致富。新的选举形式不仅令村民们耳目一新,也让他们对这样选出来的村主任感到服气。为了努力营造公平公正、风清气正的换届选举大环境,湟中县除了成立督导工作组、信访受理站外,还从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选聘6名观察员,对换届工作进行跟踪监督,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调处。通过换届,湟中县的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呈现出年龄结构优、文化结构优、能力结构优和群众公认度高的“三优一高”特点。新一届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3.2岁,比上届降低1.3岁;村(居)委会主任平均年龄42.8岁,比上届降低1岁;党支部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都比上届提高了1到两个百分点。在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中,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带头人、自主创业型人才,以及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协会优秀人才达到了70%以上。在选举中,湟中县共登记选民273012人,参与率达99.4%,比上届增加0.6个百分点,选举产生的村(社区)“两委”班子委员得票率均在70%以上。换届并不是简单的换干部,而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未来5年甚至更久远的发展。而对于湟中这个全省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而言,乡镇换届更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件大事,选择什么样的人做“当家人”直接影响着全县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中,湟中县把做好人事安排作为工作重点,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县有关部门结合干部日常考察和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工作,对15个乡镇的领导班子和成员进行了重点组织考察,全面掌握乡镇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情况和群众公认程度,分析乡镇班子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中的能力水平,综合评价乡镇领导干部作用发挥情况,为做好换届人事安排铺奠工作基础。换届工作启动后,湟中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关于乡镇换届工作的文件精神以及领导班子职数、结构等方面的结构性规定和具体工作要求,制定了《关于认真做好乡镇领导班子及成员换届全额定向民主推荐暨民主测评工作的通知》,抽调人员组成换届考察组,完成了乡镇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全额定向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工作,采取全县科级干部推、县级领导干部推、乡镇全额定向民主推荐推、部门单位干部群众推的“四推”方式,民主推荐乡镇党委、纪委、政府、人大班子换届候选人初步人选。在换届选举中,湟中县着力改善班子的专业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注重发挥整体功能。配备班子成员既注重了熟悉经济工作、农村工作的干部,也注重了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干部,做到了优势互补。通过换届选举,全县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为39.4岁,比上届下降了0.3岁;30岁以下年轻干部15名,占11.4%;大专以上学历的127名,占96.2%。少数民族干部和女干部数量都有所增加,并产生了一名女乡长。换届后,湟中县基本形成了年龄结构梯次配备,知识结构、气质性格互补,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合理配备的新一届乡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有了明显提高。选出咱自己的领路人在县领导班子换届中,湟中县发扬民主,严格程序,依法做好了党代表、人大代表的选举和政协委员的协商提名工作,为顺利换届打下基础。湟中县委严格按照县党代会、人代会代表和政协委员名额分配、具备条件、构成比例、产生程序、选举单位划分等方面的规定,要求各级党组织和选举单位广泛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确保了代表、委员的先进性、代表性和广泛性。在党代表选举中,根据《党章》、《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全县划分了28个代表选举单位,按照多于应选代表名额比例推荐提名和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最终,选举产生了出席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代表255名。在人大代表选举中,湟中县广泛宣传动员,深入细致的进行选民登记,充分发扬民主,依法推荐和确定代表候选人,选举产生了出席县第十五届人代会代表208名。在政协委员的协商提名中,湟中县严格按照委员人选的基本条件,党内委员由县委组织部提名推荐,党外委员由县委统战部提名推荐,征求县政协党组、县委组织部意见后报县委审定。最终,湟中县分14个界别推荐县政协委员138名。一位参与人大代表选举的普通群众说:“现在选代表真民主,我们普通老百姓不但直接参与代表选举的全过程,还拥有了选择自己信任的代表的权利。”在县级领导班子换届选举中,湟中县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换届工作全过程,运用民主的方式和法定的程序,深入细致地做好代表和委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代表和委员认真履行职责,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在县人代会召开期间,充分发挥人代会临时党组织和党员代表的作用,召开党员代表、妇女代表和党外人士代表座谈会,说明市委、县委人事安排的政策和人事安排方案的产生过程,讲清班子结构的规定和要求,全面介绍候选人工作实绩和特长,最终使组织意图和群众意愿得到了良好统一。换届选举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充分发扬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好选举权,是做好换届选举工作的根本。在换届选举过程中,湟中县坚持做到每一个步骤、每一项程序、每一道环节都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在提名推荐和协商确定代表候选人阶段,广泛发动选民依法提名推荐,并注意根据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在投票选举代表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组织选民投票选举。在大会选举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候选人介绍方式,采取候选人与代表见面介绍、会议印发候选人详细情况等方式,让广大代表进一步了解候选人情况。在这次换届工作中,湟中县减少县委领导职数1名,2名县委常委兼任副县长,1名副书记兼任县委政法委书记,1名常委兼任县总工会主席。新一届县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44.7岁,全部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少数民族干部6名,女干部4名,党外干部4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在文化层次、年龄结构、职数配置等方面结构趋于合理,整体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风清气正树威严在县、乡、村换届工作开展的半年多来,湟中县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实现了学习教育全覆盖、公开承诺全覆盖、监督检查全覆盖,严肃换届纪律,营造出了风清气正、民主和谐的换届选举环境,选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称心如意的各级领导班子。湟中县委组织部围绕“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要求和中央及省、市委严肃换届工作纪律会议及文件精神,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开展了“严肃换届纪律,保证风清气正”知识测试和问卷调查活动,先后有3547名党政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参与了测试和问卷调查活动。在这次换届中,湟中县制定了换届工作领导干部约谈工作方案,通过开展县委主要领导、纪委书记、组织部长约谈乡镇党政正职、乡镇党委书记约谈班子成员等活动,为约谈对象送上一剂“心灵鸡汤”,进一步讲明换届纪律,引导干部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自觉服从组织安排,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带头遵守和保证换届工作纪律。不少干部这样反映:“过去是干部往上跑,就怕领导不认识;现在是领导往下走,基层干部心气顺!”“德才兼备、注重一线、注重实绩、注重群众公认”,这是湟中县这次换届的选人用人导向。其中,“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首要标准。在乡镇换届的新提名人选考察过程中,湟中县注重从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应急处理急难险重工作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才表现。群众公认是另一把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尺”。湟中县明确规定:“民主推荐票不过40%、民主测评优秀票达不到八成的干部不予提拔。”此外,湟中县还注重选拔基层一线干部。乡镇换届新提任的57名干部中,有35人长期在乡镇工作或有乡镇工作经历,占提任干部的61.4%,一批集中精力抓工作、谋发展,想方设法为民办实事的基层干部在换届中脱颖而出。截止目前,湟中县县、乡、村三级换届工作已全面完成。如今,不论是你来到西纳川的温室大棚,还是小南川的养殖基地,都会听到不少群众谈论着这次换届选举。大家认为,通过换届,县、乡、村各级领导班子焕发了活力,新目标凝聚了民心,新形象赢得了口碑,而新班子带来的新作为也将进一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向更好更快方向发展。
本文标题:湟中县县乡村换届工作通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75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