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二章--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重点: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凯恩斯、弗里德曼、杜森贝利的收入理论总需求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变动国民收入的注入与漏出乘数原理不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主张难点:乘数原理第一节总需求的构成一、关于需求分析的三个重要假设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决定国民收入的基本力量是总需求,导致失业、萧条的根本原因是总需求不足。所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把重点放在对总需求的分析上。三点重要假设总供给曲线处于水平区域。即,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潜在国民收入,即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水平不变。价格水平既定。二、总需求的四个部分AD=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C+I+G+X消费(C):指居民户对产品与劳务的需求或支出。消费的需求是相当稳定的。投资(I):指厂商对投资品的需求或支出。投资在经济中波动相当大。政府支出(G):指政府对各种产品与劳务的需求。随着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加强,总需求中政府支出的比例一直在提高。出口(X):指净出口,即出口与进口之差。三、决定总需求的消费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我们假定总需求中的其他部分不变,仅仅考虑总需求中消费的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一)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1、消费函数反映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向方向变动。决定消费支出的因素包括诸如收入、财富、商品价格、个人偏好和社会风尚以及利率的高低和收入分配状况等等,其中收入的高低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消费函数为:C=f(Y)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一般来说,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为论述简便,假设消费函数是线性函数,分别为:C=a+bY或C=bYa称为自主的消费,它表示全部消费支出中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消费支出。b为消费曲线的斜率,也即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APC=C/Y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MPC=C/Y2、储蓄函数反映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同方向变动。S=g(Y)S代表储蓄,Y代表收入。一般来说,储蓄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平均储蓄倾向APS=S/Y边际储蓄倾向MPS=S/Y3、消费与储蓄关系APC+APS=1MPC+MPS=1(二)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宏观经济学对消费的研究集中在消费和可支配收入的关系上。关于消费与收入之间的确切关系,在西方经济学中众说不一。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即:家庭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取决于其收入的绝对水平。《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指出社会消费的基本心理法则,即: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其消费不会以同一绝对量增加,因而储蓄的绝对量将加大。即:APC趋于下降,APS趋于上升。这一理论能较好地解释日常现象。2、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认为家庭的消费主要取决于它的持久收入,而不是它的现期收入,多数家庭希望在长期内保持消费水平的相对稳定。家庭收入持久收入:长期的平均预期收入暂时收入:暂的、偶然的收入家庭消费持久消费:长期计划中确定的正常消费暂时收入:不在计划中的暂性消费持久收入理论主要论点:持久收入和暂收入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暂时收入和暂时消费之间不存在固定关系。暂时收入的MPC为0。持久收入和持久消费之间存在着固定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不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因此,处在不同收入水平上的家庭其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同的。3、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理论假设一:家庭在决定其消费时主要参考其它具有同等收入水平的家庭的消费。(“示范作用”)假设二:家庭消费不仅受本期收入的绝对水平和相对地位的影响,还受到它以前已达到的消费水平的影响。(当收入发生变动时,家庭宁可改变储蓄来维持消费的稳定)相对收入理论的主要论点短期消费行为: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与收入呈反向变化。长期消费行为: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保持不变。经济中消费的变动要比收入的变动稳定得多。四、决定总需求的投资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投资分为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住宅投资和存货投资。凯恩斯用资本边际效率来说明投资需求的决定。(一)资本边际效率即:使资本资产在未来各年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资本资产购买价格的贴现率。假设:R1、R2、R3、……Rn为年预期投资净收益流量;R0为本年资本资产的购买价格(变可看成是本年的负收入流量),I为将来收益流量折成再会的贴现率。则,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净现值=-R0+R1/(1+i)+R2/(1+i)+……+Rn/(1+i)令净现值为0,则解出的i即资本边际效率。当i高于利率r时,投资有利可图,投资取决于i与r之差。(二)投资与利率的关系投资与利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利率越高,投资的机会成本也越高。0II1I2I3r中国经济总量的消费、投资结构分析第二节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决定当不考虑总供给这一因素时,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就是由总需求水平决定的。如下图:AD代表总需求,450线表示总需求等于总供给。AD0代表均衡的总需求水平。当AD0与450线相交于E时,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0。C+I0Y(收入)Y0A045°EC+I=AD0AD=AS表明总供给不变,国民收入完全由总需求决定C消费曲线C2E1E2C1Y1Y2当实际总需求(居民计划的消费和厂商计划的投资)大于或小于总供给,即在E点的左侧或右侧时,总供给都会相应调整,趋向E点。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收入处于均衡状态,由此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Y0,即国民收入是均衡时的国民收入。第三节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变动如果只考虑消费和投资,那么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利率、预期、资本边际效率等因素的变动,都会引起总需求的变动。总需求的变动有两种情况: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发生变化;总需求曲线平行上移或下移。C+I0Y(收入)Y0A045°C0+I0AD=ASE1E0Y1YfC1+I1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当边际消费倾向增大时,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增大,从而使总支出曲线向上转移,总需求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而当边际消费倾向减少时,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减少。AD0YY045°E0AD0AD2AD1E2E1Y1Y2消费与投资的平行移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总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是由于消费曲线和投资曲线的平行移动。消费曲线的平行移动是由于人们的平均消费倾向的变动,投资曲线的平行移动是由于私人投资的增减。例:鼓励消费的政策。也可以用总供求模型来说明总需求的变动。0YY0PAD1ASP0E0E1E2Y1Y2AD0AD2第四节国民收入的注入与漏出浴缸理论缸中的水代表经济活动水平和就业水平。投资和消费可看成是国民收入的注入,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同理,政府支出、净出口也都是对国民收入的注入,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国民收入最终会用于消费或储蓄。当国民收入既定时,消费和储蓄是此消彼涨的关系。因此,储蓄,消费,国民收入。储蓄与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是国民收入的漏出。同理,税收也是国民收入的漏出。政府支出投资税收储蓄当出现失业时,水位较低,这时可采取:开大水龙头(增加政府支出和投资);或关小排水口(减少税收,降低储蓄);或开大水龙头的同时,关小排水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即水从浴缸中溢出,则采取相反调控措施。国民收入如果正好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时的均衡,则应使流入量等于流出量,保持水位不变。思考题:节俭的悖论国民收入随储蓄的变动而呈反向变动。当本期国民收入(Y)保持一定时,S增加→C下降→AD下降→下期Y下降。你如何看待人们的“勤俭节约”?注意:增加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减少,减少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增加的结论仅适用于各种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未实现充分就业的状况,即,总供给曲线呈水平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的情况。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供需分析经济增长的两个阶段1.改革开放的初期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短缺经济,改革在于解放生产力。2、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目前——由需求总量基本平衡逐步过渡到供过于求的阶段。两个过度依赖1、过度依赖于外资,扩大出口。出口导向型战略——招商引资——自主创新缺乏。我们的出口比重里边有55%是外资。全球经济再平衡(UN)44-3-2-101234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RestofWorldEuropeandeficitcountriesUSAEastAsiaGermany&JapanOilexporters2、过度依赖于房地产的投资。房地产的投资占整个投资的比重接近25%,也就是1/4,如果把它相关的产业加起来,像钢铁,水泥,下游相关的高耗能行业等加起来以后,它的投资超过了40%,甚至接近一半。由“两个依赖”转变为“两个依靠”1、依靠扩大消费。要提高消费率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形成消费主导型经济。中国现在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中等国家收入水平,但是我们消费模式,消费的水平还停留在中低收入水平。西方发达国家,消费占整个的需求比重是70%多到80%,我们现在却还不到50%,比起来差了20多个点。“两化”代替“一化”:即用城市化和汽车化代替房地产泡沫化。中国——吃的文化西方——玩的经济133321191711258803779417282716263186150577547524358419441894033402539893967381037683678360535203231313430362970265623982361183603000600090001200015000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内蒙古广东山东辽宁福建吉林河北湖北重庆陕西山西宁夏黑龙江新疆湖南青海海南河南江西四川安徽广西西藏云南甘肃贵州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2010年全国31个省区市人均GDP(美元)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低收入组:975美元以下下中等收入组:976-3855美元上中等收入组:3856-11905美元高收入组:11906美元以上十六大: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十七大: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七届五中全会: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1960年,日本开始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1年至1970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10%,而劳动报酬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0%,实现了经济与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收入倍增计划对消费产生了强大的刺激作用。在计划实施的10多年时间里,日本形成了约1亿人口的中产阶层。日本家庭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普及率由此超过90%。日本“收入倍增计划”的经验50从中国的国民收入构成来看,由于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增幅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大于居民收入增幅,所以更加准确地说,中国需要的是“居民收入倍增计划”。512、依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升级、打造战略新兴产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53中国三次产业占GDP比率的变化0102030405060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现阶段选择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努力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第五节乘数原理一、乘数原理提出的背景乘数原理,也称为倍数原理,是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论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在1920—1930英国经济危机期间,英国自由党的劳埃德•乔治提出:由政府举办公共工程来消除失业。当时财政部很多经济学家反对,认为:政府兴办公共工程所需资金来自税收或举债,不过是用政府开支代替民间本来会有的开支,不能增加就业。即存在“挤出效应”——“财政部观点”凯恩斯与汉德逊合作,发表《劳埃德•乔治能做到吗?》,指出:兴办公共工程引致的就业增加量,不仅限于该项工程所增加的就业。后来,卡恩首先提出了乘数效应发生作用的机制和计算。二、定义及例证1、乘数:指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2、公式:乘数:K=Y/AD其中:K:为乘数
本文标题:第二章--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50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