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4课时学案湘教版必修1
第4课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全球有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它们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但是那是假想地球表面是均一的情况,事实上,地球表面有海有陆,有高山有低谷。这种情况下气压带和风带还是呈条带状分布吗?1.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2.掌握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及其成因。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大气活动中心(1)成因:①差异。(2)分布北半球:夏季②带被大陆③压切断,④最突出;冬季⑤带被大陆⑥压切断,⑦最突出。南半球:气压带呈⑧分布。2.季风环流(1)东亚季风成因:⑨的差异。风向:冬季⑩风,夏季风。(2)南亚季风成因:的季节移动和的差异。风向:夏季风,冬季风。【答案】①海陆热力性质②副热带高气压③热低④亚洲低压⑤副极地低气压⑥冷高⑦亚洲高压⑧带状⑨海陆热力性质⑩西北东南气压带、风带海陆热力性质西南东北1.为什么北半球冬、夏季气压带呈块状分布?【提示】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海陆气温的差异,进而在海洋上和陆地上形成不同的气压中心。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唯一原因吗?【提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例如,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夏季的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亚洲低压,乙为夏威夷高压B.此时被切断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甲为亚洲高压,乙为夏威夷高压D.此时被切断的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2.图中亚洲东部丙点的风向是()。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解析】第1题,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陆地上形成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在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为低压中心。第2题,亚洲东部丙点在冬季盛行西北风。【答案】1.D2.B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非洲北部的沙尘会被吹到美国及巴西等地。据此回答3~4题。3.非洲北部沙尘扩散的主要原因是()。A.副热带高气压B.信风C.西风D.季风4.当沙尘向巴西扩散时,最可能的时间是()。A.1月B.4月C.7月D.10月【解析】第3题,从非洲与巴西、美国的位置可知,应是东北信风将沙尘从非洲北部吹到巴西和美国等地。第4题,1月份东北信风带向南移,可将沙尘吹到巴西。【答案】3.B4.A探究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互动探究]1.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海陆热力性质有何差异?这对大气环流有何影响?(2)为什么南半球,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是连贯的,而北半球的气压带却被分割成几个范围很大的高、低气压中心?(3)1月份,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上各形成了什么气压中心?它们取代了分布于该纬度带上的哪个气压带?(4)7月份,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上各形成了什么气压中心?它们取代了分布于该纬度带上的哪个气压带?【答案】(1)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所以夏季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区,海洋气温低,形成高压区;冬季陆地气温低,形成高压区,海洋气温高,形成低压区。(2)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匀,所以气压带较完整;北半球陆地比南半球大,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明显,因而气压带相对破碎,形成了若干个高、低气压中心。(3)亚欧大陆:高压中心(亚洲高压)。太平洋:低压中心(阿留申低压)。副极地低气压带。(4)亚欧大陆:低压中心(亚洲低压)。太平洋:高压中心(夏威夷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带。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信风总是带来干旱吗?(3)根据教材图2-33,分析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给南北纬10°~20°之间和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气候带来的影响。(4)简述上图中大气活动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答案】(1)对于气压带主要考虑的是气流是上升还是下沉:如上升则易成云致雨、湿润;下沉则干燥少雨。风带则主要从其风向方面考虑,低纬吹向高纬的风为暖气团,前进的过程中受下垫面的冷却作用降温易成云致雨,对沿途有增温增湿的作用;高纬吹向低纬的风情况相反。(2)不一定。风是干燥的还是湿润的,主要是看风从哪里吹来的。信风在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过程中,由于是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在其影响下气候一般比较干燥。但是如果信风在经过暖流洋面增温增湿后,在迎风坡也能形成大量降水,例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等地由于受到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而从陆地上吹来的风是干燥的,如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的信风。(3)地处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接地带,且气压带、风带的属性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了具有干湿季明显交替特征的气候类型。南北纬10°~20°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了终年高温,夏季多雨,冬季干燥的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归纳总结]由于热力性质的差异,在冬、夏季,海洋和大陆的气压状况会发生季节性转换。1月份和7月份海陆气压中心变换图如下。(以北半球为例)探究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互动探究]1.读教材相关图2-34,回答下列问题。(1)读1月份亚欧大陆、太平洋和澳大利亚大陆之间的简易气压场分布图,画出①②③分别代表的东亚、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的气压梯度力和风(虚线箭头表示气压梯度力,实线箭头表示风向)。(2)请通过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变化,从相对冷暖、干湿两方面分析①②③所代表的东亚、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的风的性质。(3)读7月份亚欧大陆、太平洋和澳大利亚大陆之间的简易气压场分布图,完成④⑤⑥⑦分别代表的东亚、南亚、南热带印度洋和澳大利亚北部的气压梯度力方向及风向的绘制(虚线箭头表示气压梯度力,实线箭头表示风向)。(4)请对比④⑤⑦地风的性质差异。【答案】(1)如图所示。(2)①②所代表的东亚、东南亚的风,从高纬吹向低纬、陆地吹向海洋,相对干冷;③所代表的澳大利亚北部的风,从低纬吹向高纬、海洋吹向陆地,相对暖湿。(3)如图所示。(4)④⑤所代表的是东亚、南亚的风,从低纬吹向高纬、海洋吹向陆地,相对暖湿;⑦地所代表的澳大利亚北部的风,从高纬吹向低纬、陆地吹向海洋,相对干燥凉爽。2.读教材图2-34“亚洲冬、夏季季风示意(乙)”和教材图2-33“风带和气压带移动示意”,回答下列问题。(1)南热带印度洋和澳大利亚北部位于什么盛行风带?(2)东亚和东南亚、南亚夏季风的成因有何不同?【答案】(1)位于东南信风带。(2)东南亚、南亚夏季西南季风是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再右偏形成的,而东亚夏季东南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归纳总结]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原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近地面气压中心→季风形成地域类型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气候类型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续表地域类型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源地亚洲高压太平洋(北半球)亚洲高压印度洋(南半球)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特点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温暖干燥炎热湿润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范围中国东部季风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我国云南南部、海南岛区、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亚热带季风:一年两熟或三熟。温带季风: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雨季播种,旱季收获有利:雨热同期。不利:旱涝、寒潮等灾害2.季风环流的形成运用简图,结合海陆热力性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可得出季风环流形成的原因及过程,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右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甲、乙所在的平面为地面。据此回答1~2题。1.若上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低于乙地,则()。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C.甲、乙之间近地面风带为西风带D.甲、乙之间近地面风带为信风带2.若图中甲、乙分别为北半球的大陆和大洋,则此季节()。A.北半球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气温B.印度低压处于强盛时期C.我国东北地区河流冰封雪冻D.我国长江中游易发生洪灾【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甲处气流下沉,乙处气流上升,而甲处的纬度比乙处低,可以确定该环流为中纬环流,甲、乙之间的近地面风带为中纬西风带。第2题,若图中甲、乙分别为北半球的大陆和大洋,图中显示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说明此时北半球为冬季。【答案】1.C2.C3.读北半球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为(1月或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2)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为,被切断的气压带是。(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D点盛行风,E点盛行风,我国的天气以为主要特征。(4)此季节我国的昼夜长短状况是。【解析】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气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上,B气压中心位于北太平洋上。此时大陆上形成高压,为1月份等压线分布图,位于亚欧大陆上的高压为亚洲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第(3)题,图中D点位于东亚,冬季吹西北风;图中E点位于南亚,冬季吹东北风。在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影响下,我国的天气以寒冷干燥为主要特征。第(4)题,此季节,我国因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答案】(1)1月(2)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3)西北东北寒冷干燥(4)昼短夜长【答案】①单一②交替③季节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选择题1.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的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A.南北纬30°附近B.南北纬40°附近C.南北纬60°附近D.南北纬80°附近【解析】在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范围内,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水平运动微弱,静风频率高;同时因下沉受热增温,故空气干燥,云量很小。世界上的大沙漠多分布于此。【答案】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信风一定是干燥的风B.西风一定是湿润的风C.副热带高气压带地区降水不一定很少D.西风和信风之间的地区降水一定很多【解析】大陆东岸的信风是湿润的风,大陆东岸的西风是干燥的风,西风和信风之间的地区是副热带高气压带,降水稀少。【答案】C2012年11月5日,我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正式从广州启程奔赴南极。考察队将4次穿越西风带,预计航程27460多海里,于2013年4月上旬返回上海港。据此回答3~4题。3.启程时,控制亚洲大陆的气压中心是()。A.亚洲低压B.亚洲高压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4.此季节,北半球发生断裂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解析】11月份为北半球的冬半年,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冷却速度比海洋快,在陆地上形成冷高压,南移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答案】3.B4.C读部分地区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5~6题。5.P地的气候特点是()。A.温和湿润B.寒冷干燥C.高温多雨D.炎热干燥6.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A.暖湿的中纬西风B.干冷的中纬西风C.干冷的极地东风D.冷湿的极地东风【解析】第5题,P地位于北回归线至30°N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第6题,Q地降水的暖湿气流来自60°N以南,即中纬西风。【答案】5.D6.A二、综合题7.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北半球处于季。(2)N地受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或少)。(3)M地盛行风,气候特征是。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根据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可以判断为夏季;同时考查东亚季风气候及其成因。根据东亚盛行风为东南风,可以判断出来。【答案】(1)夏(2)副热带高(或者副
本文标题:河北省南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4课时学案湘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53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