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河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培训大纲(2015)
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高等教育心理学》也是河北省高等院校在职和拟聘教师岗前培训的基础课程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河北省教师资格制度实施细则(试行)》的有关规定,高等学校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懂得教育规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教学目的与目标本教学大纲由河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根据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下发的《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的总体评价目标制定,并力求促使河北省即将入职的高等学校教师通过课程学习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2.准确理解并掌握高等学校情境下大学生学习、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知识的感知与掌握、技能的形成等的心理实质,掌握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基本原理。3.能够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解释、说明和辨析。4.能够分辨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能够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同时能够运用心理学方法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同通过教学研究、教学反思等途径促进自身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化。5.能够综合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般问题进行适当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张,并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适宜对策。三、教学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高等教育心理学作为教师教育的基础课程,学员们须全面地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在学习理论、学习规律、教学心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为学员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打好理论基础,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解释和理解实际教学中的有关现象。2.课堂教学辅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在《高等教育心理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员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深化对知识结果的理解,养成教育科学和心理学的科学思维方式,并注意指导学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参与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教研,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学以致用与培养能力的原则。高等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应用学科,必须让学生主动运用所学原理解决自己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并尝试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去分析现实的课堂教学,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包含总论、学生与教师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四编共12章的内容,总学时为24课时。具体安排如下:培训时间章节章节标题学时第一培训日第一章心理学概述2第二章高等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1第三章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2第四章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心理健康2第二培训日第五章现代学习理论3第六章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3第七章知识的学习与教学2第三培训日第八章技能的获得与培养2第九章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研究性学习2第十章品德的形成及培养2第十一章有效教学与教学设计2第十二章教学成效的评价1课时合计24五、课程内容与具体要求【教学目标的层次】:1.了解2.理解3.掌握4.运用。【考核范围】教学目标要求中理解、掌握和应用3个层次的内容。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了解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学的发展简史;2.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性;3.掌握著名的心理学家(冯特、华生、亚里士多德、弗洛伊德、奈瑟)对心理学发展的主要贡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特别是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第二章高等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概念、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概念、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特点、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未来趋势、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如观察法、心理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等);2.理解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3.掌握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贡献。第二篇学生与教师心理第三章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1.了解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社会背景、当代大学生在高校教学中的主体性表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其途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2.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特别是王登峰和张伯源1992年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理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3.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第四章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心理健康1.了解角色及教师角色的概念、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高校教师的专业技能结构、高校教师的专业情意、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熟手型教师的特点、教师的成长历程、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常见问题;2.理解高校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以及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3.掌握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第三篇学习心理第五章现代学习理论1.了解人的主体性及其存在的条件、体现主体性的学习行为特征、一般学生的学习的特点、现代大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四大流派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2.理解学习的含义、学习迁移的概念、学习迁移的实质(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说、关系转换说、认知结构说);3.掌握学习的概念、大学的学习特点、四大流派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提出的学习发生过程和影响因素、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4.能够在教学中应用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第六章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了解学习动机的类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动机性学习模型、强化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自我价值理论、成就目标理论、学习动机的教学设计;2.理解学习动机的涵义、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3.掌握需要层次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4.能够在教学中应用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第七章知识的学习与教学1.了解知识的含义、知识的时代特征、诺曼和鲁墨哈特关于知识掌握的阶段理论、冯忠良关于知识掌握的阶段理论、知识的转化的概念;2.理解知识的掌握的实质、知识的理解过程;3.掌握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影响知识识记的主要因素、如何合理复习防止遗忘、知识间转化的模式、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机制;4.能够在教学中应用促进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教学策略。第八章技能的获得与培养1.了解知识与技能的关系、动作技能的形成、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智慧技能形成的实质、辨别技能的形成方法、概念的学习和习得、影响概念习得的因素、概念教学的策略、安德森的智慧技能形成三阶段理论、认知策略学习的实质、影响认知策略形成的因素;2.理解技能的概念及其特征、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概念;3.掌握技能学习的类型、加里培林的智慧技能五阶段理论、冯忠良智慧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程序性知识的陈述形式、程序性知识应用的条件;4.能够在教学中应用促进认知策略形成的教学策略。第九章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研究性学习1.了解问题的界定与分类、问题解决的实质与特征、早期的问题解决研究、一般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斯腾伯格提出的问题解决循环流程、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差异、具体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的条件、研究性学习的心理过程、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2.理解常用的问题解决策略;3.掌握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一般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第十章品德的形成及培养1.了解品德的定义、态度的定义、品德与态度的关系、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道德价值辨析理论、价值辨析的概念界定、价值辨析的四个基本要素、价值辨析的功能、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2.理解观察学习的含义、品德形成的过程;3.掌握品德的构成、皮亚杰的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观察学习的过程、大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的特点;4.能够在教学中应用促进大学生品德教育的现实策略。第四篇教学心理第十一章有效教学与教学设计1.了解有效教学的涵义、有效教学应该关注的教学要素、国内有关有效教学研究的存在问题、有效教学行为的关键特征、教学设计的涵义、教学设计的特征、教学设计的依据、教学设计模型、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学目标的表述、教学内容的设计(陈述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策略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含义和学生中心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含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心理学原则、探究性学习的含义及其环节、支架式教学的含义及其的相应教学基本环节;2.掌握有效教学基本特征、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发现学习的含义及其的相应教学基本环节、接受学习的含义及其的相应教学基本环节。第十二章教学成效的评价1.了解教学评价的含义、教学评价应注意的问题、教学评价的目的、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注重学生发展的大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关注学生发展的大学教学评价的特征、关注学生发展的大学教学评价的常见方法、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发展取向的大学教师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2.掌握发展取向的教学评价的基本内涵。
本文标题:河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培训大纲(201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540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