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第二章--税收效率与公平
第一节税收效率分析税收效率的局部均衡分析税收效率的一般均衡分析所得税和消费税的效率权衡一、税收效率的局部均衡分析无差异曲线法衡量税收的超额负担(无谓损失)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衡量税收的超额负担(无谓损失)•无差异曲线法*啤酒EE'E''YY'II'AF一次性总付税啤酒税收入所有其他商品无谓损失在(希克斯)替代效应作用下,消费者将选择其他商品替代征税商品,从而造成E‘F的效率损失。想一想,如果无差异曲线为里昂剔夫形式,存在效率损失吗?*详见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著:《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法QP想一下,为什么阴影部分为最终的效率损失,而不包括正方形P2AP3C呢?tP2P1P3ABEC无谓损失•无谓损失的测算公式P/PQ/QP/tQQQPtCBE无谓损失=QPt221PQPtPt]][[21PQt2ˆ21二、税收效率的一般均衡分析*帕累托最优的定义:在经济运行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在至少不使另一个人处境变得更坏的基础上使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好。帕累托最优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交换效率、生产效率、总体效率。帕累托最优的主要分析工具:埃奇沃思箱型图(Edgeworthbox,1881)。*详见鲍德威·威迪逊:《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交换效率定义:对于一定量的产出物品,当在任意两个消费者之间分配,并提高一个消费者的效用时,不降低另一消费者的效用是不可能的,此时的交换是有效率的。图解:当消费者A和B的两条无差异曲线相切时,其边际替代率恰好相等,此时,交易双方得到最大满足,即E点是两个消费者均衡点。在交易点上,两种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即两个交易者A和B的两种商品边际效用MUx、MUy之比相等,这是交易的帕累托最优实现条件。交换效率线:将所有符合帕累托最优实现条件的(无差异曲线切点的连线)切点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交易契约曲线,又称交换效率线,此时MRSXYA=MRSXYB=PX/PY,竞争性价格机制保证了两种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OAOBXAYAYBXBIA1IA2IA3IA4IB1IB2IB3IB4CDEFG•生产效率定义:重新在生产者配置生产要素导致提高一种物品产出的同时,不减少其他物品的产出是不可能的,此时经济运行满足生产效率。图解:在生产方面,生产两种商品X、Y的两种要素L、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即生产两种商品X、Y的两种要素L、K的边际产出之比相等就是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实现条件。生产可能性曲线:亦称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可能生产的商品的最大组合,也可称为产品转换曲线,其斜率被称为边际转换率MRT。就前面假定来说,就是生产两种商品X、Y的最大组合。此时MRTSLKX=MRTSLKY=w/r,竞争性价格机制保证了两种生产要素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MRT=斜率OXOYLXKXKYLYIX1IX2IX3IX4IY1IY2IY3IY4CDEFGOXYT1T•总体效率定义:交易与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是指生产和交易同时达到帕累托最优条件,即同时达到了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之中的最优配置和商品在消费者之间的最优配置。条件:使交易和生产同时满足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要素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等于商品在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根据前边的假定,就是生产两种商品X、Y时的边际转换率等于这两种商品被交易时的边际替代率。用公式表示:MRTXY=MRSXY解释:为什么只有两者相等时,才使生产和交易同时实现帕累托最优?假定MRTXYMRSXY,比如MRTXY=2,MRSXY=1,这时如果少生产一个X商品能多生产两个Y商品,而消费者少消费一个X商品,能增加消费一个Y商品,生产者由于减少一个X商品造成的多生产的两个Y商品,有一个给消费者可维持满足程度不变,从而多一个Y商品代表了社会福利的净增加,即没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同时可以说明当MRTXYMRSXY时,也不是生产和交易的帕累托最优。•总体效率的新古典理论证明1.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如果将微少数量的劳动从X转移给Y,这种转移导致X减少相应Y产出增加,由此:LMPXLXOXYT1TbcLMPYLYKXKYLXLYXYMPMPMPMPXYMRT2.由厂商理论可知,竞争性厂商会雇佣生产要素直到要素价格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即:LLVMPMPpwKKVMPMPpr3.由于X和Y都为劳动付出同样的价格,X和Y的边际产品价值是相等的,即:LYYLXXMPpMPp于是可以推出:XYXYLXLYYXMRSMRTMPMPpp详细推导过程参见[美]鲍德威·威迪逊:公共部门经济学(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帕累托效率点的图解(一)b点满足MRS=MRTe点不满足MRS=MRTX0Y0PPOabeAB•帕累托效率点的图解(二)dUAOUBGGcbf·egh注意:每条效用可能性曲线对应以生产可能性曲线中的一点同原点构成的埃奇沃兹箱形图中,由消费者无差异曲线衍生出来的交换契约曲线。三、所得税与消费税的效率影响分析方法:利特尔的分析框架分析对象:消费税与所得税税收类型:从价税•传统分析主要局限:只分析产品市场,未考虑闲暇。权衡结果:所得税优于消费税。Y消费税后预算线XODEI''CI税前预算线无差异曲线C'I'FT所得税后预算线•考虑闲暇后的分析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假设某一消费者只从其劳动中获取收入,且工资率(w)固定,其消费仅在两种商品(X和Y)之间选择,不征税的情况下,预算约束线可以表示为:PXX+PYY=wL.进一步的分析:假定劳动时间与闲暇(Z)时间之和为总时间(H,24小时),公式表示为:Z=H-L,总时间一定,增加劳动时间就会相应减少闲暇时间,因此闲暇为劳动的机会成本,闲暇价格即工资率。将闲暇加入到消费者预算约束线中后,等式变为:PXX+PYY+wZ=wH.•征税前的经济效率条件满足条件:商品与闲暇两两之间满足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相等,公式表示为:1.MRSXY=PX/PY=MRTXY;2.MRSXZ=PX/w=MRTXZ;3.MRSYZ=PY/w=MRTYZ。•消费税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影响途径:消费税主要影响商品价格,对收入价格没有影响。对X商品征收消费税(税率为tX):MRSXY=PX(1+tX)/pY≠MRTXY;MRSXZ=PX(1+tX)/w≠MRTXZ;MRSYZ=PX/w=MRTYZ对Y商品征收消费税(税率为tY):MRSXY=PX/pY(1+tY)≠MRTXY;MRSYZ=PY(1+tY)/w≠MRTYZ;MRSXZ=Px/w=MRTXz•所得税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影响途径:所得税主要影响收入价格,对商品价格没有影响。征收所得税后的效率扭曲(税率为t):MRSXY=PX/PY=MRTXY;MRSXZ=PX/w(1-t)≠MRTXZ;MRSYZ=PY/w(1-t)≠MRTYZ初步结论:征收所得税与征收消费税一样,都会对X、Y、Z中的两个产生扭曲,其中消费税干扰商品之间的比价,所得税干扰商品同闲暇的比价。第二节税收公平分析公平的测度效率和公平的权衡税收公平一、公平的测度社会福利函数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衡量条件•社会福利函数的定义1.社会福利函数是把整个社会的福利与个人的福利联系在一起的函数,是个人福利的增函数,2.数学形式:W=f(U1,U2,……)•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及无差异曲线1.福利函数2.两人社会假定niiinnxUxUxUxUW12211)()()()(U2U1BACOW*45°45°•纳什社会福利函数及无差异曲线函数形式:W=U1·U2(两人社会假定)U2U1OW*45°45°•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及无差异曲线函数形式:W=min[U1,U2](两人社会假定)U2U1OW*45°•阿特金森社会福利函数*i1iU11W函数形式:*当a=0时,为功利主义福利函数;*当a=时,为罗尔斯主义福利函数;*当居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时,形如纳什福利函数。*详见阿特金森与斯蒂格利茨:《公共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4二、公平与效率的权衡社会无差异曲线奥肯漏斗模型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衡量•社会无差异曲线从F点到K点的移动尽管损失了效率,但由于公平性提升,反而获得了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BFCOUAUBEK•奥肯漏斗模型由于再分配政策导致的效率损失,真实收入分配变动将沿AEZ线进行低收入群体真实收入O高收入群体真实收入45oABEZ•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衡量1.a点是从公平和效率两个角度来看,实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效用组合;2.b点比c点更优;3.从c点到a点的福利再分配将损失效率;4.从c点到d点可以接受,但从d点到e点将不能接受aCOUAUBcb·de·w1w2w3w4三、税收公平横向公平纵向公平判断准则•横向公平如果某种税同等地对待同样的人,那么,就说这种税是横向公平的。也就是说,如果在征税前,两个人具有相同的福利水平,在征税之后,他们的福利水平也应是相同的。横向公平原则是一个大多数人都可能接受的原则。然而,这项原则操作起来却很困难。•基于横向公平的一个有趣实例*家庭夫妇和单身汉的征税额比较*详见伯纳德·萨拉尼:《税收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计算过程)()(nwUwUcb)()()(2121NwwUwwUwUbcb假定劳动供给没有税收弹性,即劳动者的劳动供给决策不受税收影响,为享受相同的效用水平,夫妇收入必须是单身汉的n倍,即:根据税前效用相等,有:n)(21根据横向公平原则,若税后效用相等,则必须:w-Tb(w)=[w1+w2-Tc(w1,w2)]/nUb(w-Tb(w))=Uc(w1+w2-Tc(w1,w2))=Ub[(w1+w2-Tc(w1,w2))/n]综合(1)、(2),可得:Tc(w1,w2)=nTb[(w1+w2)/n]由于所得税是累进的,因此:Tc(w1,w2)=2Tb[(w1+w2)/2]Tb(w1)+Tb(w2)结论:遵循横向公平的税制设计将使夫妻联合征税额低于单独征税总额(1)(2)•纵向公平税负纵向公平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实际会出现三种情况:1.累退的,即负担能力越大,税负越轻,这种情况一般只发生在对生活必需品流转额的课税上。2.成比例的,即负担能力和税负的比例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同一的,从形式上看,负担是均等的,但如果从实际负担能力来衡量,相对来看也是累退的,即负担能力越大税负相对越轻。3.累进的,即负担能力大的比负担能力小的税负比例要按一定级差累进。只有这样,按负担能力来衡量,税负才可能相对公平。税收的纵向公平是相对的,它不能普遍应用于所有纳税人,它最适于处理个人收入的税负,而不主要用来处理公司企业收入的税负。•均等牺牲与纵向公平收入的边际效用MUIMOMUL收入EKGDCPFB收入的边际效用MUHM'O'MUH收入E'K'G'D'低收入纳税人L的函数高收入纳税人H的函数F'P'C'B'C:绝对均等P:比例均等F:边际均等•均等牺牲与纵向公平纳税方式货币收入边际效用恒等货币收入边际效用递减绝对均等:固定税额、人头税比例均等:比例税率计税边际均等:难以确定绝对均等:应纳税额随收入增加而增加比例均等:累进税率计税边际均等:高累进税率计税•判断准则受益原则(benefitapproach):要求纳税人根据其从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利益纳税。纳税人从不同的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利益不同,导致纳税人之间的福利水平不同,结果,享受相同利益的纳税人具有相同的福利水平,应缴纳相同的税;而享受到较多利益的纳税人具有较高的福利水平,就应缴纳较高的税。能力原则(abilitytopayapproach):要求纳税人按照他们的支付能力纳税,他们缴纳的税收数量要与他们的支付能力成正比。衡量支付能力的尺度,主要包括所得标准、支出标准、财富标准。
本文标题:第二章--税收效率与公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542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