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电子阅览室的管理论文党校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服务
电子阅览室的管理论文:党校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服务摘要:文章从馆员、读者、计算机设备、馆藏信息资源、阅览环境等多方面阐述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和服务。关键词:电子阅览室;读者管理;信息服务;党校图书馆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普及,电子阅览室在党校图书馆服务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突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一种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远程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集电子文献、印刷型文献的检索利用与浏览复制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阅览室。它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多媒体光盘、网上电子文献和其他电子载体文献为目的,将文字、图像、声音、影视等多种信息媒体融合为一体,向读者提供范围广泛的文献信息服务,使图书馆能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现代文献信息服务的需求。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是集印刷、网络、光盘、视听(多媒体)等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的组织、浏览、检索、传输为一体,已成为网络环境下数字化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场所和阵地。为了更好地发挥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功能,实现快速、准确地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电子阅览室管理与服务已成为图书馆工作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电子阅览室管理1.1建立各项相应的规章制度电子阅览室集中了党校图书馆较高价值的设备和电子文献,电子文献馆藏具有体积小、价值高、信息密度大等特点,其使用效率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经费利用率的高低和图书馆效益的发挥。因此,必须确保电子阅览室的正常运转。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制定相应的各项规章制度。既对读者进入电子阅览室做出规定,同时又要明确本室工作人员的职责。天津市委党校图书馆就此制定出了《机房管理规定》、《电子阅览室阅览须知》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使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工作事半功倍。这样机房工作人员的工作既有据可循,同时又保证了电子阅览室的正常运转。1.2读者管理读者管理制度主要是用来规范读者行为的。读者进入电子阅览室必须出示证件,登记后方可在指定的电脑进行操作。如需要光盘或网络信息检索服务,读者必须要以书面方式清楚表达所需检索的课题。为维护电子阅览室整洁、安静、良好的环境,读者不准在室内抽烟,大声喧哗,吃东西。如收听有声读物,必须佩戴耳机。读者必须爱护和小心使用公共财物,如电脑设备、光盘等,如有故意损坏行为,则照价赔偿。值得注意的是管理人员必须做好读者访问网站的登记手续,及时巡视,防止少数读者浏览网上一些淫秽、不健康的内容。当上网速度或电脑反应时间太慢时,管理人员应尽力找出原因并帮助解决。读者操作完毕,关机后方可离开。1.3馆员的管理电子阅览室作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利用计算机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机构,是联机检索网络资源、开展信息服务的一个窗口,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图书馆知识、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更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以及较强的服务意识,才能为读者提供更满意、完善的服务。正确的信息导向是电子阅览室健康发展的基础。管理员有责任和义务引导读者浏览健康网站,不仅要及时宣传教育,还应利用各种软件系统过滤有害信息,禁止访问不良网站。馆员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加强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①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懂得计算机网络知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内容已发展到以计算机网络、数据库、OPAC服务、科研背景分析服务、查新服务、调研服务等高层次信息服务。要求管理员要有较强的网上搜索能力、信息咨询能力、数据库制作和维护能力。②具有丰富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以便对读者进行各种咨询、检索、培训服务。③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能更快、以便更准确、快捷地为读者搜集国内外最新信息资料。1.4硬件的维护与管理由于电子阅览室机器较多,读者多且流动频繁,为了防止计算机配件被损、被盗,可以将所有外配件连线打捆,计算机输入线固定在计算机桌上。管理人员做到经常巡视、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进行维护,从而保证了计算机时刻处于正常状态。电子阅览室的计算机由于使用的频率较高,经常下载文件、程序,易造成内存空间不足,容易感染病毒,进而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为了避免由于各种原因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应采用硬盘保护的方法。既配备硬盘还原卡,及时提供动态保护、恢复硬盘和CMOS数据。这种硬盘还原卡不占用硬盘空间,不影响机器性能、不怕病毒攻击,硬盘数据无须防写、防删、防格式化、全透明保护,无硬件及软件冲突,安全性与兼容性兼得。更为重要的是读者在使用上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获得了彻底的解放。在安装该卡之前,彻底清理计算机的所有病毒和磁盘碎片是非常重要的。根据需要选择所想保护的硬盘,一般只保护C盘,然后开放D、E、F等其他分区给用户使用,这样一来既方便了用户,也保护了系统。有了该卡,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计算机,管理者无须担心用户是否违规操作。不管读者做了怎样危险的操作,当计算机重新启动还原卡会自动恢复你的原始数据。1.5加强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人员时刻警惕计算机病毒的侵袭,牢固树立防毒消毒的思想。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随时更新病毒程序,安装杀毒软件,合格的杀毒软件要具备以下条件:①较强的查杀能力。目前计算机网络上流行的病毒有4000多种,存在各种操作系统中包括WindowsUNISNetwdre等系统都有大量能够造成危害的计算机病毒,这就需要安装杀毒范围广、能力强的软件。②完善的升级服务。③实时的监控能力。1.6完善电子阅览室的安全制度结合电子阅览室情况,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防火责任制度。进行经常性的防火安全检查,消除一切火险隐患和违章现象,确保消防安全。建立电子阅览室防火档案,确定本室的防火重点部位,制订单位灭火、疏散、逃生方案。定期进行防火知识和灭火技术的培训,要求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人员做到“四知”:即知报警电话、知重点防火、防水部位、知消防器材位置、知消防器材使用方法,在日常工作中能及时有效地扑救初级火灾。严禁吸烟和带入其他火种,不准在室内存放易燃、易爆及其他可燃物品。经常检查各种设备,发现故障及时维修;不准随便乱拉电线。室内空调需经常检查其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应停止使用,不准带故障运行。每天下班前,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切断电源、关好门窗,防止造成灾害事故发生。2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服务2.1积极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满足学生需求过程中,为读者提供现成的信息固然很好,但如果能够提高广大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则更能体现对读者需求和使用信息的专业性和精确性得到满足。因此,图书馆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广大读者的信息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是一种能力素质,也是一种基础素质。信息素质的内容包括增强读者对信息科学性和正确性的认识,增强读者对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激发其潜在的信息需求;增强读者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信息传输能力和信息评价能力等;增强读者的信息伦理、信息道德意识等。对读者进行信息素质培养,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对新的读者开展入馆信息培训,向读者介绍图书馆概况、各部门的服务功能、文献排架情况及检索方法的同时,应对广大读者“如何利用电子阅览室”进行培训,让他们基本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和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包括怎样阅读党校图书馆内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多媒体光盘;怎样在互联网上浏览、网上交流、信息下载、收发电子邮件;怎样利用各种搜索引擎搜寻查找、比较、分析等手段,较快地从互联网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将读者培训工作的内容结合到图书馆主页中,让读者在利用图书馆主页查询信息资源的同时,方便读者得到相应的帮助。如图书馆相关页面上各种数据库的指南性文字可以帮助读者正确使用各种数据库。网络培训服务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的游览和学习。党校图书馆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培训中心,应对广大读者开展多种多样的信息素质教育活动。通过培训,激发读者自主获取信息的兴趣,提高读者利用电子阅览室能力。2.2树立“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从“以人为本”出发就必须既要加强图书馆硬件建设,又要重视广大读者的尊严和价值,包括尊重其自由权、平等权、隐私权、成就感、荣誉感以及安全感、舒适感等感情、心理、精神层面的内容,要从理念上、制度上、服务态度上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的图书馆精神。学员和教研人员的需求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前提,为广大学员和教研人员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事业的永恒主题。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人员应树立“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为了读者一切”的服务理念。在开展服务时,应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建设易于读者使用的图书馆网站;严格按照党校学科专业研究购置资源,购买、构建各种数据库;耐心负责地解答读者提出的各类咨询问题,通过图书馆“馆长邮箱”了解广大读者的反馈;主动为读者提供资源利用及信息检索帮助;开展针对不同读者群的电子资源利用的教育与培训。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应经常了解读者的需求,听取广大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端正的服务态度,为读者提供便捷、及时、周到的服务。[参考文献][1]李耀辉.浅谈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服务[J].情报探索,2007,(2).[2]任颖,张鹄,陈建民.论网络时期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4).[3]曾小红.论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服务[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2).[4]李秀芹.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与安全管理[J].现代情报,2004,(2)[5]高莹.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04.
本文标题:电子阅览室的管理论文党校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服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543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