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河南省郑州市第五中学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44群落的演替》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1第4节群落的演替一、预习与质疑(一)预习内容课本P78-82(二)预习目标1.阅读教材,能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2.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能区分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3.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能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三)预习检测1.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____________代替的过程。2.群落演替的类型(1)__________: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2)__________: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__________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群落演替类型的比较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从来没有过植物,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了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速度影响因素举例裸岩、沙丘和湖底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的演替二、落实与整合1.群落演替的注意:(1)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有三类,群落内部因素(如群落中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外界环境因素(如气候的变化和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和人类活动。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要超过其他所有的生态因子。(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植物果实、种子的传播),也是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础。(3)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顶点。(4)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5)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起点不同,因而速度不同。演替的最高阶段受无机环境的限制。恶劣的条件下,群落演替不一定能达到最高的森林阶段。2.群落演替的特征(1)方向:一定的方向性。(2)能量: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3)结构: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稳定性增强。三、检测与反馈1.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原)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和冰川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B.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群落演替是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D.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3.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2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在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B)4.在生态演替过程中,下列哪一种情况是最不可能发生的()A.在生态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变化B.物种总数起始时逐渐增多,然后趋于稳定C.在初始阶段之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总量下降D.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有机质总量增加5.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6.在某一生态保护区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互不影响,种群变化无规则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C.捕食者种群数量受被捕食者控制,但被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D.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受捕食者控制,但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7.云杉是优良的木材树种,是我国西部和西南部高山针叶林中的一个主要森林群落类型。如图是一个云杉林群落被砍伐后所发生的几个变化阶段示意图。云杉林被采伐后所发生的变化方向和速度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其中包括()①种子的数量和散布②生物繁殖体③人类活动④气候变化A.①②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8.【2013海南,24】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9.(2011安徽,6)某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10.【2013全国课标卷Ⅰ,32】(6分)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回答下列问题: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生态系统。(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11.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____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这充分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物_____________的特性。(2)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表现为图中的曲线________。[(3)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_____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若出现cd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此图表示太湖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点后,增长率为0。(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_____点后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若图中曲线Ⅱ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图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乙表示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统计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①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②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m2。③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株/m2。(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______结构。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0.(1)次生土壤(2)草丛常绿阔叶林(3)复杂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11.(1)Ⅰ过度繁殖(2)Ⅱ(3)Ⅱ55亿(4)f(5)e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6)增加老鼠生存环境阻力(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使其环境容纳量降低12.(1)①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只要合理均给分)样方法②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4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S0③(n1+n2+n3)/3S0(2)光垂直①垂直结构:动植物的分层,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等②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
本文标题:河南省郑州市第五中学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44群落的演替》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555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