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二氧化碳驱意义:据统计,我国有90%以上的油田都是采用注水开发的,而水驱采收率只能达到40%左右二由于长期的大量注水,使我国的主要老油田普遍进人了高含水阶段,因此必须配合其它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二在我国的石油开采中,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混相概念:二氧化碳注入到储油层中,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与原油混合,可以形成一种简单的流体相。混相驱机理:当二氧化碳气体在原油中不断运动,使二者多次接触,使原油中的轻质成分部分得到了气化,使二氧化碳与原油的边界之间形成了混相带,这个混相带的不断移动使得原油的黏度降低,流动速度增大,表面张力降低,因此有利于被驱动。(与下面的降粘原理关系?冲突?)非混相驱油概念由于混相驱的形成过程较为复杂,很多情况下注入二氧化碳后达不到最小混相压力。但通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也可以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这种二氧化碳驱油方式称为非混相驱替。非混相驱机理:1.部分混合使原油体积发生一定程度的膨胀2.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原油的黏度3.其驱油过程中可以很好的保持地层的压力(这与水驱的作用极为相似,尤其是在储油层的地质条件不适合水驱的情况下,使用非混相二氧化碳驱油可达到很好的效果)。综上,二氧化碳驱油的方式有混相驱和非混相驱两种,通过二氧化碳的注入都可显著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同时非混相驱替的二氧化碳埋存量更大,且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程度更高。从实验结果来看从不混相到混相碳组分显著的变化是C20以下的组分,混相时发生在C02萃取了C20以下组分最高比例时。实验揭示的混相机理是:混相带中碳20以下组分百分含量最高,可见原油中碳20以下成份越高越易达到最小混相压力,水气交替注入时,可以减少气体指进和扩大波及面积,但水对混相有不利的影响,调整注入气体的段塞可以形成局部混相,使采收率达到最高,水气界面流动对油的携带是水气驱替的又一个机理,混相驱可以更多萃取剩余油中轻质成份,从而提高采收率。1.降低原油粘度:二氧化碳注人油层,在地层温度下,二氧化碳溶入原油,能大幅度降低原油粘度,可使原油粘度降低到原始的10%到1%,从而增加了原油流动能力。降粘机理:①稀释作用。由实验数据,压力为12.58MPa时,每立方米油样中可以溶解标准状态下的天然气19.27m3,而在压力为12.49Mpa时,12.49MPa时,每立方米油样中可以溶解标准状态下的CO2高达53.51m3,为2390mol,约105kgo如此大量的CO2在超临界状态下与稠油完全混溶,可对油样起到良好的稀释效应。②对胶体体系的破坏作用。由于稠油中沥青质和胶质含量很高,可形成大量胶核,吸附中胶质等形成溶剂化层后,分散相将占有很大的体积分数,各分散相粒子间相互吸引作用强烈,内摩擦力大,故具有很高的粘度。按照胶体化学原理,胶粒与溶剂的作用越强,则溶剂化程度越高,束缚的溶剂越多,则体系粘度增加越多。加入CO2后,由于CO2对于沥青质的亲和力大于与胶质的亲和力,可以以小分子的状态在沥青质上吸附,顶替掉原来的胶质吸附层(溶剂化层)。一方面,释放了被束缚在溶剂化层中的较小分子的组分,减小了分子间的引力,使其可以自由运动,体系粘度降低;另一方面,二氧化碳分子小,不能构成厚的吸附层,使沥青质胶核裸露,体系中分散相体积分数大大减小,胶团间不易发生作用,从而可引起体系粘度降低。CO2从油中脱出后,原油粘度恢复,甚至会略有升高,系稠油的胶体结构重组形成。脱CO2后原油的成分组成无明显变化,轻组分成分略有下降。系大量CO2快速脱出带离少量油中轻组分。由此可知,降粘过程中二氧化碳并为与原油发生化学反应。)2.使原油体积膨胀:注入的二氧化碳与剩余油接触溶解后,在地层温度使其体积增加0.5-0.7倍,使地下原油体积膨胀,使储层孔隙压力升高,在局部形成饱和地带,使部分剩余油被驱动,从而提高油藏的最终采收率3.对岩层的酸化作用:溶解了二氧化碳的水溶液略显酸性,可与地层基质相互反应。在页岩中,由于地层水PH值降低,可抵制储层的粘土膨胀,对粘土有稳定作用。在碳酸岩和砂岩中,二氧化碳溶于水与岩石中的碳酸盐胶结物反应,使地层渗透率得以改善。4.改善油水流度比:二氧化碳溶于原油降低原油粘度,流度增加;二氧化碳溶于水使水碳酸化,粘度增加,流度下降。两种作用综合下使水驱油能力提高,扩大波及面积,提高扫油效率。(流度比指注人工作剂的流度与被驱原油在未波及区的流度之比)5.形成内部溶解气驱:由于注入二氧化碳,随着原油中气量增加,油藏内部压力增加,地质能量增加。油井生产过程中地层压力下降后溶解气膨胀脱出,带动原油流人井筒,形成内部溶解二氧化碳驱,增加单井产量6.降低界面张力:二氧化碳在油中的溶解度是在水中的3-9倍,水中的二氧化碳促使岩石颗粒表面的油膜破裂并得到冲洗,而又尽可能保护水膜。当油水界面张力很小时,积累的油滴可在孔隙通道内自由移动,从而提高油相的渗透率。
本文标题:油层物理自主学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565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