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油层对比标准层--岩性、电性特征明显,在三级构造范围内稳定分布(>90%),(用它基本可以确定油层组界线)。2.孔隙结构--岩石中孔隙与连通它的喉道的形状、大小、分布及其孔喉配置关系3.测井相--指能够表征沉积物特征,并据此辨别沉积相的一组测井响应(参数)。4.储集单元--具有独立的水动力系统,由储层、产层、盖层、底层组成的能封闭油气的基本岩性单元。5.岩屑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所需要的时间。6.裂缝性储集层--指天然存在的裂缝对储集层内流体的流动具有重要影响(或据预测具有重要影响)的储集层。7.可采储量--在现代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气量。8.油层有效厚度--(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能产出工业油气流的油层厚度。9.地温梯度--(在恒温带以下,)埋藏深度每增加100米时,地温增高的度数。10.井位校正--(为了提高剖面的精度,充分利用剖面线附近的井资料,)把剖面附近的井移到剖面线上的工作。11.岩性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12.沉积旋回--指在垂直地层剖面上,若干相似岩性、岩相的岩石有规律地周期性重复。13.定向井--有控制地使井身沿着设计的方向和路线钻达预定的目的层段和井下目标的井。14.储层非均质性--在沉积、成岩及后期构造作用的综合影响下,油气储层在空间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上的不均匀变化。15.折算压力--井内静液面距某一折算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所产生的压力。16.地质储量--指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集层中呈原始状态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总量。17.层内非均质性:一个单砂层规模内向上的储层性质变化,包括岩性、物性、含油气性在垂向上的变化。18.层间非均质性:一套砂泥岩间互的含油层系中的层间差异。19.平面非均质性:一个储层砂体的几何形态、规模、连续性,以及砂体内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变化所引起的非均质性20.微观非均质性:微观孔道内影响流体流动的地质因素在空间上分布的不均衡性。21.钻井地质工作:在钻进过程中,取全、取准能够直接和间接的反映地下地质情况的各项资料数据,为油气层评价提供依据的工作。22.井斜角:指井眼轨迹上某点的切线与铅垂线的夹角。23.水平投影长度:指井眼轨迹上某点至井口的长度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24.水平位移:是指在井眼轨迹上某点至井口的距离在水平面上的投影;25.地质录井:指系统搜集记录钻开地层的各种地质信息的工作26.钻时:每钻进一定厚度岩层所需时间,单位min/m。27.含油面积:指将岩心沿轴面劈开,新劈开面上含油部分所占面积的百分比。28.岩屑:地下岩石被钻头钻碎后,随泥浆被带到地面上的岩石碎块,常称为“砂样”。29.岩屑录井:钻井过程中,按照一定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连续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30.层序:是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有联系的、顶底以不整合或与该不整合相对应的整合面为界的地层单元。31.体系域:一系列有联系的,同时期的沉积体系的集合体。32.原地量:泛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油气自然聚集量,即在原始地层条件下,油气储层中储藏的石油天然气及伴生有用物质,换算至标准条件下的数量。33.资源:指已经发现及尚未发现,在目前及未来技术条件下可供商业开采的各类、各级油气的总称。34.预测地质储量:在地震详查及其他方法提供的圈闭内,经过预探井钻探获得油(气)流、油气层或油气显示后,根据区域地质条件分析和类比,对有利地区估算出的。确定性低的地质储量。35.控制地质储量:经预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后,并钻了少数评价井后,查明了圈闭形态,初步掌握产油层位、岩性、物性、油气藏类型等,计算求得、确定性较大的地质储量。36.探明地质储量:指在油气藏评价阶段,含油气范围、质量和数量已为评价钻探证实,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算出的,确定性较大的地质储量。37.采收率: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1.简述油层划分对比的依据、方法及步骤。1)依据:岩性特征(岩性及其组合)、沉积旋回、地球物理特征;2)对比方法: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等高程沉积时间单元对比法;岩石地层学方法:岩性对比法、沉积旋回法生物地层学方法:标准化石法、化石组合法层序地层学方法:层序地层单元及边界特征3)对比程序:利用标准层划分油层组、利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岩组、利用岩性和厚度比例对比单油层、连接对比线(或点—线—面)。从大到小分为四级: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岩组、单油层2.某井在1900-1930米井段获取储集层的岩心,通过观察和描述该段岩心,能够获取哪些地下地质信息?1)古生物(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2)岩性、沉积构造(恢复沉积环境);3)研究储层四性关系(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四性关系);4)了解构造和断裂情况(如地层倾角、地层接触关系、断层位置)5)检查开发效果(了解开发过程中所必须的资料数据)。3.容积法计算石油储量时,含油面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确定?1)影响因素:油水边界、断层边界、岩性边界;2)含油面积确定:(据油藏类型确定含油面积)①确定油水边界(利用岩心、测井及试油资料、毛管压力法曲线、压力资料确定)②简单背斜油藏,只需搞清构造形态、确定油水界面;③断块(层)油藏,确定断层边界和油水边界;④岩性油藏(或构造-岩性油藏),确定岩性边界和油水边界。4.简述油气田地质剖面位置的选择原则。1)剖面线应尽可能垂直或平行于地层走向(或平行构造轴向),以便真实地反映地下构造。2)应尽可能的穿过更多的井,以便提高精度,3)应尽量均匀分布于构造上,以便全面了解油气田情况。4)选在需要了解构造细节的部位,并通过新拟定探井井位5.何谓异常地层压力?简述高异常地层压力的形成原因⑴异常地层压力:偏离静水柱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⑵成因:成岩作用、热力和生化作用、构造(断裂、刺穿)作用、剥蚀作用(测压水位影响)、流体密度差异、渗析作用等6.试述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内容及其影响因素。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内容:1)层内非均质性—粒度的韵律性、层理构造序列、渗透率差异程度及高渗透段位置、层内夹层特征等。2)平面非均质性—砂体的连通程度、平面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变化和非均质程度、渗透率的方向性。3)层间非均质性—层系的旋回性、砂层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隔层分布等。4)微观非均质性—孔隙和喉道的大小、类型与分布,孔隙结构特征,颗粒非均质(岩石组分、排列方式等),填隙物非均质(基质和胶结物含量及类型等)影响因素:1)沉积作用—岩石成分、结构(含孔隙结构)、沉积方式等;2)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及数量与成岩阶段有关;改善储集性能作用(溶解作用),破坏储集性能作用(机械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自生矿物析出等)。3)构造作用—影响碎屑岩母岩性质,区域地热梯度变化,产生断层和裂缝、影响储集性能。7.简述地温场分布不均的影响因素。大地构造性质—活动性、地壳厚度(全局性主导)基底起伏—隆起区高地温梯度、坳陷区低地温梯度岩浆活动—活动规模、几何形状、年代岩性—岩石的导热能力不同盖层褶皱—背斜顶部地温梯度大,翼部小烃类聚集—上方往往存在地温高异常断层及地下水活动—地表水补给;深部热水至浅层;压扭性断层一般导致高异常。8.简述8.常规地质录井方法及其地质意义。1)钻时录井—每钻进一定厚度的岩层所需要的时间为钻时。据钻时的大小随埋深变化曲线,可定性判断井下地层岩性变化和缝洞发育情况;2)岩心录井—在钻井过程中,用一种取心工具,将井下岩石取上来,称为岩心,岩心录井包括岩心录取过程、岩心观察、描述及分析化验等内容。岩心分析可以获得地下多地层、岩性、沉积、构造和油气水及储层等特征的地质信息;3)岩屑录井—地下的岩层被钻头破随后,带到地表称为岩屑。钻井过程中,按一定取样间距,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可以了解井下地层、岩性及含油气水情况;4)钻井液录井—钻井过程中,据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及槽面显示,来推断井下是否钻遇油气水和特殊岩层的录井方法。5)气测录井—通过钻井液中天然气的组分和含量测量,判断地层流体性质,间接评价储层的录井方法。9.简述压力降落法计算天然气储量的适用条件及影响因素。1)影响因素:单位压降采气量非常数;测压和计产不准确;井身质量不达标。2)适用条件:开采到一定阶段,获得一定数量的产量、压力资料后进行;开采期间气藏容积不变等。10.何谓油层对比?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油层对比有何异同点?1)油层对比--油层对比是在油田范围内,对区域地层对比时已确定的含油层系中的油层进行细分和对比。2)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油层对比的相同或相似点:油层对比的资料、油层对比的依据、对比程序等;3)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油层对比的差异:单元划分、对比方法、对比成果描述等。碎屑岩划分为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岩组、单油层,碳酸盐岩划分储集单元(储集单元界线与地层单元界线可不一致)。11.试述井下断层存在的标志,应用这些标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非漏失层发生泥浆漏失和意外的油气显示2)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3)近距离内标准层的标高相差悬殊;4)近距离内同层厚度突变;5)短距离内,同一层内流体性质、折算压力和油水界面有明显差异;6)断层在倾角矢量图中有明显特征(断层破碎带呈杂乱或空白模式;断层带附近呈红、蓝模式。12.试述碎屑岩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研究内容及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1)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内容:⑴层内非均质性——粒度的韵律性、层理构造序列、渗透率差异程度及高渗透段位置、层内夹层特征等。⑵平面非均质性——砂体的连通程度、平面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变化和非均质程度、渗透率的方向性。⑶层间非均质性——层系的旋回性、砂层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隔层分布等。2)对注水开发的影响:⑴层间非均质性导致“单层突进”——多层合采情况下,层位越多、层间差异越大,注入水先沿着高渗层突进,较低渗层形成剩余油层。⑵平面非均质性导致“平面舌进”——由于油层平面上渗透率差异,高渗方向油层吸水多,水推快,水洗好,导致“舌进”;低渗区形成“死油区”。⑶层内非均质性导致层内“死油区”——注入水沿层内高渗带突进,其余部分可能成为“死油区”13.简述钻井过程中,影响钻井液性能的地质因素有哪些?①高压油气水层:比如钻穿高压油气层时,密度减小,粘度增大。②盐浸:粘度增加,切力增大,性质可能变坏③砂浸:密度。粘度、切力增大。④粘土层:泥浆密度、粘度增大。⑤漏失层:轻者液面下降,重者丧失循环。14.什么是测井相?可以用那些方法进行测井相研究,进一步分析沉积微相?测井相指能够表征沉积物特征,并据此辨别沉积相的一组测井响应。方法:①测井的沉积相标志:测井相标志②利用测井曲线形态解释沉积环境③利用自然伽马曲线划分沉积相带④利用梯形图或星形图进行相分析⑤利用低层倾角测井进行相分析⑥自动识别测井相15.沉积微相分析方法步骤及意义:①以砂层组为单元划分大相和亚相②沉积时间单元或储集单元的划分③单井相分析④剖面对比项分析⑤平面相分析意义:预测砂体的分布特征;揭示油层的非均质性;掌握油水运动规律;提高油气采收率。16.影响储层特征的地质因素:①沉积环境的影响:沉积环境不同—环境差异;沉积方式—前积、侧积、垂向加积、填积、浊积②成岩作用的影响:成岩作用对储层特征的影响;粘土矿物对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及储集性的影响;成岩阶段对储集性能的影响③构造作用的影响:影响母岩区性质、沉积速率、储层的成分构成;影响地热梯度、油气生成与成藏、成岩作用;构造活动产生褶皱、断层、不整合及裂缝,影响储集性能17.原始地层压力分布特点:①原始油层压力随油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加大②流体性质对原始油层压力分布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井底海拔相同的井:井内流体性质相同→原始油层压力相等;井内流体性质不同→流体密度小,原始油层压力大。③气柱高度变化对气井的影响很小,当构造平缓、含气面积不大时,油-气或气-水界面上的原始油层压力可以代表气顶内各处的压力。18.异常地层压力及其成因、预测:概念:偏离静水柱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成因:成岩作用(主要),构造/断裂作用,热力和生物化学作用,测压水位影响,
本文标题:油矿地质学期末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572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