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节两种电荷知识点一:两种电荷1、带电体的性质: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利用这个性质可以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了电。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3、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正电荷用“+”号表示。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负电荷用“—”号表示。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跟负电荷。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相吸有两种情况:(1)带异种电荷(2)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5、电荷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6、验电器⑴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⑵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⑶用法:在验电器不带电的情况下,把要检验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两金属箔片张开,就说明物体带电,否则不带电。⑷原理:利用接触起电的方法,使验电器两金属箔带上同种的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带电体所带的电越多,验电器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就越大。【例1】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A.一定不带电B.一定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D.可能不带电【例2】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_______电,B与c一定能相互_______。知识点二:原子及结构1、原子及结构: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2、摩擦起电的原因: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3、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用e表示;e=1.60×10-19C;【例1】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正电荷,这是因为()A.有电子发生了转移B.有原子核发生了转移C.摩擦创造了正电荷D.摩擦创造了负电荷2【例2】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D.摩擦创造了电荷知识点三:导体与绝缘体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常见导体:金属、石墨、人体、水及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常见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不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温度和湿度)下可相互转化。4、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注: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例1】下列三组常用物品:①塑料尺、铅笔、橡皮擦;②木桌子、钢卷尺、透明胶带;③乒乓球、橡胶棒、玻璃杯。通常情况下全部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________(填序号);不同材料,导电性能不同,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称为________体。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知识点一:电流1、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说明:电流的形成有三种可能;①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②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③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2、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说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如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的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经用电器到负极。【例1】下列关于电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B只有正电荷的移动才形成电流C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D负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知识点二:电路构成及电路图1、电路: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组成的电流可以流过的路径——电路。说明:只有电路闭合,电路中才有电流。⑴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在电源内部,正极集聚正电荷,负极集聚负电荷。常见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和发电机等。⑵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电风扇等)。⑶导线:输送电能的,铜线、铝线等。⑷开关:电路的通断;拉线开关、拔动开关、闸刀开关等。2、电路图⑴概念: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⑵电路符号:表示电路元件符号。⑶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①必须用规定的电路元件符号。②要注意元件和实物在电路中的对应性。③合理安排电路元件符号的位置,分布要均匀,元件符号不要画在拐角处,导线和元件之间不要断开。④整个电路最好画成长方形,导线要橫平竖直,拐弯处直角,做到简介、美观、一目了然。⑷电路的连接方法(1)、线路简其捷、不能出现交叉;(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分支点和汇合点。(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例1】为一仓库设计一个电路,取货人在前门按电键K1,电铃响,红灯亮,送货人在后门按电键K2,电铃响,绿灯亮,按你设计一个电路图。【例2】请你根据图9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9乙中未连接好的器材连接起来(连线不能交叉)。【例3】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是A.电路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B.电路中必须有电源C.电路中有电源,且电路闭合D.电路中有电源,且有灯泡知识点三:通路、断路、短路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电路中一定有电流通过。2、断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电路中一定没有电流通过。3、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把电源两极用导线连接起来。无电流通过,通电器不工作。危害: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例1】如图4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灯L1、L2均不亮。某同学用一根导线探究其故障:当把导线并接在灯L1两端时发现灯L1亮,灯L1不亮;当把导线并接在灯L2两端时发现两灯都不亮,由此可知()A.灯L1短路B.灯L1断路C.灯L2短路D.灯L2断路第三节串联和并联1、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串联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各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互相影响,一处断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串联电路中的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与开关的位置无关。2、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的接在电路两点之间起来的电路。电路中的电流路径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各用电器能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只能控制本支路的用电器。3、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①用电器连接法: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且互相影响的是串联;用电器并列连接,且各自独立工作互不影响的是并联。②电流路径法: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的,一定是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路径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一定是并联。③用电器断路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④节点法:凡是用导线直接相连的点都可视为同一点。如果电路元件(用电器)连接在同一点上,则为并联,否则为串联。⑤短路法:用导线将一用电器短路,如果其他用电器任能工作,则这几个用电器是串联,如果其他用电器不能工作,则这几个用电器为并联。4、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例1】下列电路中,属于串联电路的是【例2】如图5-5所示电路中(1)若使L1、L2串联,则应闭合,断开;(2)若使L1、L2并联,则应闭合,断开;(3)如果只闭合S1而断开S2、S3,则灯亮;(4)同时闭合开关和是不允许的.【例3】在如图5-7所示的各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小灯泡L1、L2都能发光的是()【例4】某同学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时,在如下图所示的电路图中的P点接入电流表,测量时电流表的读数是0.6A,(已知两个灯泡完全相同)关于两个灯泡中通过的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灯泡L1中通过的电流是0.6A,灯泡L2中通过的电流也是0.6AB.灯泡L1中通过的电流是0.3A,灯泡L2中通过的电流也是0.3AC.灯泡L1中通过的电流是0.6A,灯泡L2中通过的电流是0AD.灯泡L1中通过的电流是0A,灯泡L2中通过的电流是0.6A第四节电流的测量知识点一:电流的强弱1、物理意义:电流是描述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来表示。2、单位:国际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还有毫安(mA)、微安(μA)。1A=1000mA1mA=1000μA3、电流强度(I):等于1秒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的多少。表达式:I=Q/t,其中I的单位A,Q的单位C,t的单位s。即1A=1C/s知识点二:电流的测量1、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A2、电流表的使用①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如果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指针会向左偏。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图5-7L1L2S1S2S3图5-5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在不确定电流大小时,可用大测量试触法。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例1】如图5-6甲所示电路中,电流表A1与A2指针指示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电流表A1所使用的量程为,读数是;电流表A2所使用的量程是,读数是,灯L1电流是。【例2】如图所示,在练习使用电流表的实验中,某同学发现电流表(0~3A)的量程刻度值标示不清,根据你对电流表的了解,电流表的正确读数是()A.0.42AB.0.44AC.2.2AD.2.4ASL1L2A1A20123A00.20.40.6图5-6
本文标题:电流与电路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574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