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油藏工程(石油大学远程教育
1/6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期末考核《油藏工程》一、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简述油田开发的程序。答:合理的油田开发程序就是正确的处理好认识油田和开发油田的矛盾,把勘探和开发油田的工作很好的结合起来,分阶段、有步骤的开发油田。其开发程序为:(1)在以见油的构造和构造带上,根据构造形态合理布置探井,迅速控制含有面积。(2)在以控制含有面积内打一批资料井,全面了解油层的物理性质在纵向和横向的变化情况。(3)采用分区分层的试油试采方法,求得油层生产能力的参数。(4)在以控制含有面积内开辟生产试验区。(5)根据岩心、测井和试油试采等进行综合的研究,做出油层分层对比图、构造图和断层分布图,确定油层类型,然后做出油田开发设计。(6)根据最可靠最稳定的油层钻一套基础井网。(7)在生产井和注水井投产后收集实际的产量和压力资料进行研究,修改原来的设计指标,定出具体的各开发时期的配产配注方案。2.井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及布置井网时应满足的条件。2/6答:(1)井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①当生产井数大幅增加(布井方式不变)时,则采油量增加较少,一般说来,稀井网不变的条件下,放大压差即可增加同样的产量。②适应油藏地质结构和注水系统的最佳布井,它对采收率的影响要大于井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③不同油田的不同时期所采用的井网密度应有所不同④对一个岩性比较复杂的油田,井网密度对采收率有较大的影响,特别在油田开发后期,井网密度对开发效果的好坏起决定性的作用,对非均质油层稀井网将使储量损失增加,这可在剩余油饱和度高的部分钻加密井,改善开发效果⑤对均质油藏,井网密度的影响是不大。(2)布置井网时应满足的条件:①能提供所需要的采油能力②提供足够的注水速度,以确保所需要的采油能力③以最小的产水量达到最大的采收率④设法利用油藏的非均质性的差异、地层裂缝、倾角等方面的因素⑤能适合现有的井网,打最少的新井与邻近各区的注水方案相协调。3.解释常规试井分析方法早期、晚期资料偏离直线段的各种原因。答:(1)早期段:主要反映井筒或近井地层影响①井筒储存效应,井筒储存流体或续流对井底压力的影响,主要是由地面开关井造成的;3/6②表皮效应,钻井与完井过程中,由于泥浆渗入,黏土分散,泥饼及水泥的存在,以及地层部分打开,射孔不足,孔眼堵塞等,使井筒附近地层中存在污染带,造成井筒附近地层渗透率下降,在渗流过程中存在附加的压力降。(2)晚期段:外边界作用阶段①如果为无限大油藏,径向流动阶段一直延续下去。②若有封闭边界:A.过渡段,径向流动阶段到边界影响的阶段;B..拟稳态流动阶段,主要反映封闭边界的影响。C.拟稳态流动阶段:任意时刻地层内压力下降速度相等;③若有定压边界:A.过渡段,径向流动阶段到边界影响的阶段;B.稳定流动阶段,主要反映定压边界的影响。稳态流动阶段:地层内压力不随时间变化;4.简述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答:(1)把特性相近的油层组合在同一开发层系,以保证各油层对注水方式和井网具有共同的适应性,减少开采过程中的层间矛盾。(2)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储量,以保证油田满足一定的采油速度,并具有较长的稳产时间和达到较好的经济指标。(3)各开发层系间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以便在注水开发的条件下,层系间能严格的分开,确保层系间不发生串通和干扰。4/6(4)同一开发层系内油层的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压力系统和原油物性应比较接近。(5)在分层开采工艺能解决的范围内,开发层系不宜划分过细,以利于减少建设工作量,提高经济效果。另外,多油层油田如果具有下列特征时,不能够用一套开发系开发:①储油层岩性和特性差异较大;②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③油层的压力系统和驱动方式不同;④油层的层数太多,含油井段过长。5.地层压力频繁变化对弹塑性(压力敏感)介质油藏产生的影响。答:介质油藏渗透率与地层压力的关系,可以用指数规律进行描述:地层压力下降,渗透率下降;即使压力恢复到原始地层压力时,渗透率只能部分恢复,其恢复大小是开始恢复时的最低压力点的函数。地层压力频繁变化,引起弹塑性(压力敏感)介质油藏的导流能力降低,表现在生产指示曲线上,曲线向压降轴靠拢,地层压力频繁变化对弹塑性介质油藏产生不可逆的变化,对油井的产能取消极影响。6.水压驱动的开采特征。答:当油藏存在边水或底水时,则会形成水压驱动,水压驱动分刚性水驱和弹性水驱.(1)刚性水驱驱动能量主要是边水(或底水、注入水)的重力作用。5/6形成刚性水驱的条件是,油层与边水或底水相连通;水层有露头,且存在良好的水源,其开采特征见下图(左):油井见水后,产油量开始下降,而产液量不变;(2)弹性水驱主要依靠含水区和含油区压力降低而释放出的弹性能量来进行开采。当压力降到封闭边缘之后,要保持井底压力为常数,地层压力将不断下降,因而产量也不断下降;由于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因此不会出现脱气区,油气比不变二、综合应用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叙述MBH法求取平均地层压力的方法与步骤。答:(1)压力恢复试井分析(Horner方法或MDH方法),确定直线段斜率、流动系数、地层系数和渗透率;(2)外推地层平均压力P*;(3)由生产时间计算无因次时间TDA;(4)根据油藏形状、井的相对位置等几何条件查图版得到PMBH;(5)由公式计算平均压力*MBH2.303PPPm2.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水动力学方法。答: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1)断层附近地区。边界断层附近,常留下较大剩余油集中区,井间断层附近也常留下小块滞留区。(2)岩性复杂地区。包括河道砂体的没滩或边滩等部位,以及岩性尖灭线附近地区等。6/6(3)现有井网控制不住的小砂体或狭长条形砂体等。(4)注采系统不完善地区。注采井网布置不规则地区,如注水井过少的地区或受效方向少的井附近等。(5)非主流线地区。虽然该地区的注采系统较完善,但两相邻水井间的分流区仍滞留有剩余油,而且分布分散。如在此打加密井往往初期含水比较低,但很快就会上升。(6)微构造部位。由于注入水常向低处渗流,当微构造部位无井控制时,常会滞留有剩余油。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水动力学方法:(1)周期注水(不稳定注水)(2)改变液流方向(3)强化注采系统的变形井网(4)补充点状和完善排状注水系统(5)提高排液量(6)堵水与调剖技术(7)各种调整方法的结合
本文标题:油藏工程(石油大学远程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574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