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电石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电石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前言电石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在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满足相关行业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资源“少油、缺气、煤炭相对丰富”的现状,决定了电石仍将在今后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电石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己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2010年,世界电石产能约2750万吨,其中我国电石产能约占世界总产能的95%。“十一五”期间,我国电石行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行业整体技术与装备水平明显提高,行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综合能耗与安全事故不断下降,为“十二五”的顺利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孕育突破,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显著增强,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适应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引导电石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努力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电石工业的竞争力,特编制本规划。一、“十一五”我国电石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主要成就“十一五”期间,受原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拉动和以电石乙炔为原料的有机合成工业快速发展的带动,我国电石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行业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型密闭式电石炉实现了国产化,多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或者领先国外先进水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我国电石行业快速稳步发展2006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内市场对于聚氯乙烯、醋酸乙烯等乙炔产品需求的增长,我国电石产能和产量得到快速增加。据统计,到2010年底,国共有电石生产企业382家,产能约2600万吨/年,产量为1500万吨。“十一五”期间,我国电石生产能力年均增长率在20%左右。2010年我国电石产能比2005年增长了173%,翻了一番还多;产量增长了70%;表观消费量增长了70.4%。2、电石行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一是电石生产布局逐步趋向合理。电石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对于煤炭和电力的依赖程度较高。在煤炭资源丰富、电力供应充足的地区建设电石项目,有利于保证生产装置的正常开工,也避免了原料长距离运输导致生产成本上升。我国电石产能向资源和能源产地集中的趋势愈发明显。内蒙古、宁夏、陕西、新疆、甘肃等省区凭借其能源和资源优势,成为最受电石企业青睐的地区。这五个省的电石产量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连续4年保持在68%左右。二是电石行业的组织结构得到明显的改观。2007年,新修订颁布的《电石行业准入条件》要求电石新建项目的起始规模为20万吨/年,并对淘汰落后生产装置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电石生产企业的平均规模由2005年的不足4万吨提高到2010年的7万吨;国内最大电石生产企业的规模也由2005年30万吨/年提高到2010年170万吨/年;2006年全国前十位企业电石产量合计137万吨,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2%;2009年产量超过10万吨企业已有30家(2008年为20家),其中前十位企业产量合计36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上升到24%。2010年产量超过10万吨企业已达54家,其中前十位企业产量合计392.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又进一步上升至26.1%,企业大型化的趋势明显加快。三是淘汰落后产能取得显著成果。电石行业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淘汰落后产能的号召,淘汰了一批规模、能耗、环保达不到标准的电石装置。2006年至2010年,行业分别淘汰落后产能57万吨、22万吨、105万吨、46.68万吨和74.47万吨,5年累计淘汰电石装置257台,产能合计305万吨,超额完成了国家提出的“十一五”期间淘汰200万吨落后产能的目标。淘汰落后产能不仅使产业集中度提高,而且也使行业节能减排效果进一步显现。3、电石行业公告管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07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公告了第一批符合《电石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拉开了公告管理的序幕,此次公告的企业共122家,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四川、宁夏、贵州等地;同年11月份,国家发改委公告第二批符合《电石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此次共涉及12个省份的97家电石生产企业。2008年底公告了第三批符合《电石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68家;2010年底公告了第四批符合《电石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共计30家。四批公告的电石企业共计317家,约占电石企业总数的80%。4、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标准的实施,促进了能耗的下降近几年来,在政府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协会组织制定了“电石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国家标准”,国家已于2008年6月1日正式实施。《电石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电石能效对标工作已于2010年在行业开始实行。随着行业国内大型密闭式电石炉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国内密闭式电石炉的比重已由2005年的不足10%,提高到2010年的40%;电石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操作环节大量减少,在改善了工人的劳动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的同时,也使能耗和物耗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目前,吨电石原材料消耗,炭素低于0.6吨、石灰1吨、电极糊消耗30千克,水耗也有明显降低。电炉电耗和综合能耗的下降趋势也比较明显。2009年,电石吨产品消耗标煤1018.11千克,比2005年的1196.29千克,下降14.89%。5、行业出现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新疆天业集团依托自治区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充分利用新疆的煤、盐、石灰石等资源优势,在建设年产110万吨聚氯乙烯及配套项目时,体现了煤电化一体化循环经济理念,构筑了两个资源加工综合利用大循环产业链:一是,资源(石灰石、盐、煤)—发电电石—聚氯乙烯—节水器材—高效农业—食品加工—农业产业化,二是实现了排放物的综合利用,即粉煤灰、电石渣--水泥、制砖--建筑。这两个产业链在完成资源深加工的同时,实现了生产过程排放物的资源化、再利用。宁夏大地依托当地优质煤炭资源优势,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以电石生产为主线,发展热电、炼焦、石灰,并对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固态废弃物(煤泥、煤矸石)和焦炉气、电石炉气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将炼焦生产产生的煤泥和煤矸石供热电厂发电和产生蒸汽,焦炉气供石灰厂煅烧石灰;将电力、石灰和焦炭供生产电石;将电石炉气除尘净化和变换后供合成氨厂生产合成氨、甲醇和碳酸氢铵,初步形成了一个循环经济的产业链。并且进一步规划,利用电石炉气生产甲醇、乙二醇、醋酸,再利用电石和醋酸生产聚乙烯醇,利用合成氨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生产液体二氧化碳,利用电石渣和热电厂煤渣生产水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做到资源和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扩大资源循环利用的深度。(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多年来,我国电石工业粗放式发展,积累了不少深层次矛盾,充分认识、深入分析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企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10年底,我国共有电石企业382家,总产能2600万吨。我国除北京、天津、吉林、上海、广东、海南、西藏等7个省和直辖市以外,我国其余地区都建有大小不等的电石生产装置。国内电石生产企业的规模参差不齐,其中规模最大的企业生产能力已超过百万吨/年,而部分小型企业的产能规模还不到3万吨,产能小于5万吨的电石企业仍占企业总数的40%。二是整体工艺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虽然有了一批比较成熟的能源节约、清洁生产和“三废”综合利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但总体上讲数量比较少,特别是缺乏关键共性技术,难以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有力支撑。作为行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环保型、节能型密闭炉的比重还只占总产能的40%。电石炉气的利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的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跟不上的问题再一次凸现,技术的创新步伐还无法满足行业的发展需要。三是电石消费对聚氯乙烯行业的依赖程度较大我国电石下游产品种类较多,但是目前电石消费的大部分都集中在聚氯乙烯(PVC)生产。2010年,电石法聚氯乙烯产能约1700万吨,占到总产能的83%,产量800万吨,占总产量的70%以上。预计随着电石法聚氯乙烯产能的陆续投产,聚氯乙烯行业对于电石的需求量将继续增长,占电石总消费量的比例也将继续提升。这意味着我国电石产品市场将主要依赖于聚氯乙烯生产的发展。如此市场过于单一,发展风险比较大。如何拓宽电石产品的应用领域,降低对聚氯乙烯生产的依赖程度,扩大电石产品销售市场,是电石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当务之急。四是行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电石行业是能源密集型行业。在我国石油、煤炭等能源供应紧张,对电石产业影响较大。能源在电石生产中,不仅作为燃料、动力,而且作为原料,在产品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电力和兰炭等能源费用占到电石总成本的70%以上,电力、煤炭价格的上涨,将使电石企业生产和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据测算,每生产1吨电石,内燃式电石炉每吨要排放8000-9000标准立方米烟气。按照2010年我国电石的产量计,内燃式电石炉排放的含尘烟气近1000亿立方米。这不仅浪费了能源,而且还给生态环境带来危害。目前,国内外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企业的环保成本将不断上升。因此,加快内燃式电石炉的改造步伐,尽快提升行业技术水平,电石行业才会有发展的空间。二、“十二五”面临的发展环境分析“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电石工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减弱,世界经济形势将逐步企稳回暖,而我国仍将是世界化工行业的投资热点。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对于聚氯乙烯、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石灰氮等电石下游产品的需求量将稳定增长。我国石油资源短缺而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决定了电石行业在满足下游需求方面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电石行业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国内资源、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日益严峻,电石行业的节能减排压力也将逐步加大。另外,随着中东石化产业和国内煤制烯烃行业的崛起,电石行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找准发展方向,才能保障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一)电石需求将进一步增长我国电石主要用于生产电石法聚氯乙烯(PVC),PVC生产消耗的电石量约占电石表观消费量的60%;其次用于生产金属切割用的乙炔类产品,该领域对于电石的需求量约占电石总消费量的10%左右;其余用于生产氯丁橡胶、聚乙烯醇(PVA)、石灰氮及其衍生物等产品。由此可见,国内电石市场走向主要取决于下游PVC行业的发展态势。据有关方面预计,到“十二五”末电石法聚氯乙烯产能将达到2000万吨/年以上,按产能发挥70%,需要电石1950万吨;其它下游如聚乙烯醇、石灰氮等产品“十二五”末将需要电石700万吨/年左右。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电石需求约为2700万吨/年。由此可见,电石行业仍将在满足下游行业需求,尤其是PVC行业需求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大型化、上下游一体化将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按照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改造提升制造业”的要求,目前电石行业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目前我国电石企业约有382家,2010年底总产能约2600万吨、产量1505万吨,平均每家电石企业能力不到7万吨、产量不到4万吨,不少企业的装置规模还达不到《电石行业准入条件》新建项目起始规模为20万吨/年的要求,必须通过大型化来解决电石行业小而散的问题。二是采用大型密闭式电石炉后可以将尾气进行综合利用,生产化工产品;实现自动连续出炉后,有利于生产过程的热量再利用。电石炉密闭
本文标题:电石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578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