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03班刘嘉宝2012101040333洛阳方言词汇体系调查【摘要】洛阳方言又称洛阳话,是洛阳地区①所通行的口语,属于中原官话,在河南省内属豫西方言。洛阳方言与普通话相似度较高,但也有一些词汇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本文从部分时间名词的构词特点、部分词类活用而来的形容词和古汉语词汇的传承三个方面初步探究洛阳方言的词汇特点。【关键字】洛阳方言构词活用传承洛阳地处河洛平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洛阳方言在方言分区上属于中原官话区洛嵩片,洛阳话主要通行于老城区、洛龙区、偃师市及九个所属县,也辐射到原洛阳地区的三门峡等地。与普通话相比,洛阳方言词汇在许多方面都与普通话差别较大。通过在微信群中采集洛阳各个区县人的所使用的方言词汇和与长期居住在洛阳的老人进行聊天,可以发现洛阳方言中时间名词构词特点和部分词类活用而来的形容词有较鲜明的地域特色,且洛阳方言中许多词汇是由古汉语词汇传承而来。因此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阐述洛阳方言词汇的一些特点。一、部分时间名词的构词特点洛阳方言中名词的构词特点与普通话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早中晚相关时间名词的构词特点和时间名词后缀“(儿)个”两方面。(一)早中晚相关时间名词的构词特点在洛阳方言中,与早中晚相关的时间名词通常由词根(晌、黑)加相关前①洛阳地区,旧地区名。1969年由洛阳专区改称。在今河南省西部。辖三门峡市及偃师、孟津、新安、宜阳、汝阳、伊川、嵩县、渑池、洛宁、卢氏、灵宝、临汝、栾川、陕县等县。行政公署驻洛阳市。缀后缀组成。洛阳方言与普通话对比如下:普通话洛阳方言早上前晌/清早中午晌午上午前半晌(儿)下午后半晌(儿)晚上黑(儿)/黑地昨晚夜黑(儿)/夜黑地今晚及样黑/及黑由上表可见,早上、上午、下午均有一个词根“晌”,表示一天当中的一段时间。早上就是加上前缀“前”、中午加上后缀“午”、上午加上前缀“前半”、下午加上后缀“后半”。同样,在洛阳方言中早饭、午饭、晚饭对应的词分别为“前晌饭”、“晌午饭”和“后晌饭”;午休对应的词为歇晌儿。而晚上、昨晚、今晚则都有一个词根“黑(儿)”或“黑地”,表示晚上。昨晚就是在其前面加上洛阳方言中表示“昨天”的“夜”,今晚在其前面加上与“今”读音相似的“及”(“几样黑”中的“样”为过渡音)。(二)时间名词后缀“(儿)个”洛阳方言中,习惯在表示昨天、今天、明天时间时用后缀“(儿)个”替代“天”。今天就是“今(儿)个”,昨天就是“昨(儿)个”或者“夜(儿)个”,明天是“明(儿)个”。以此类推,前天、大前天、后天、大后天分别是“前(儿)个”、“大前(儿)个”、“后(儿)个”、“大后(儿)个”。二、部分词类活用而来的形容词洛阳方言中一部分形容词在普通话中为其他词性,在使用中逐渐被赋予形容词的含义,活用形容词。通过对方言词汇进行调查,有较多的形容词是由动词、名词活用而来的,下文将选取几个典型词汇举例说明。(一)动词活用为形容词1、死“死”本身为动词,表示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在洛阳方言中,“死”活用为形容词,是累的意思,经常在后面加上“哩慌”。例如“干了一晌午活,真是死哩慌。”的意思为干了半天的活,真是累死了。2、听说“听说”本身为动词,表示听人所说。在洛阳方言中,“听说”活用为形容词,是听话或乖的意思。例如“这娃子可听说,叫他弄啥他弄啥。”的意思是这孩子很乖,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3、嚷斤“嚷斤”虽然在普通话中并不是一个词,但是显而易见它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个人猜测这个词原本指为斤两之事嚷嚷,后来在洛阳方言演变为烦人的,纠缠的意思。例如“这人可嚷斤,一点儿小事都该那儿咋呼。”的意思是这个人很烦人,一点儿小事就在那儿说个不停。(二)名词活用为形容词1、烧包“烧包”本身为名词,是菲律宾和泰国的流行食物,类似包子,馅可以是猪肉、鸡肉、羊肉、虾仁、乃至鸭仔蛋等。“烧包”在北京话、山东话、天津话、东北话和洛阳话中,活用为形容词,表示有点钱总想花出去或爱卖弄的、爱炫耀的。例如你看他那烧包样,见天开着他那车绕摆。表示你看他那看炫耀的样子,天天开着他那辆车到处转悠。2、排场“排场”本身为名词,表示铺张的场面。在洛阳方言中,活用为漂亮、好看的意思。例如“这闺女长哩真排场。”的意思为这个女孩长得真好看。“排场”表示漂亮、好看也见于赣方言中。三、古汉语词汇的传承洛阳地处天下之中,交通便利,自古以来与南北各地都有着频繁的交流,易受其他方言影响。但由于洛阳从东周开始曾十三次被定为国都,洛阳方言在历史上长期以“雅言”的身份存在,洛阳方言词汇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拥有许多古汉语传承下的词汇。试举几例如下:1、厮跟着“厮跟着”一词最早见于《水浒传》:“两只船厮跟着在湖泊里,不多时,划到一个去处。”(第一五回)。在《二刻拍案惊奇》中也出现此词:原来方妈妈叫秃小厮跟着,已去告诉了地方,到县间递状去了。本词在洛阳方言中意思与古汉语中意思基本一致,表示一起。例如我跟小明厮跟着去学。表示我和小明一起去上学。2、妗子妗子在洛阳方言中表示舅母或舅妈。例如俺妗子人可好。的意思就是我舅妈人很好。此词也是由古汉语传承而来。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一“今七夕节在近,钱三贯与娘娘充作剧钱,千五与皇后,七百与妗子充节料。”一句中本词的意思就是舅妈。《醒世姻缘传》第八二回“吃毕,同狄希陈到了相主事宅内,见了母舅妗子合相主事已毕,你问我对,说了前后始末根由。”一句中本词的意思也是舅妈。3、恁恁在古汉语中的意思是这(样)或那(样),如:君非我,任功名意气莫恁徘徊。(辛弃疾《沁园春》)又如早知恁般么,恨当初不把雕鞍锁。而恁在现在的洛阳方言中意思略有变化,表示那么的意思。例如你咋恁聪明哩。的意思是你怎么那么聪明啊。4、蜀黍蜀黍一词在古汉语中的意思是高粱。如《本草纲目》记载:“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在此“蜀黍”指的是在北方广泛种植的高粱。洛阳方言原本在“蜀黍”一词前加“玉”字,用玉蜀黍一词表示玉米,在语言传承过程中又省略“玉”字,直接用蜀黍来指称玉米。例如今儿个买嘞蜀黍怪甜嘞。的意思是今天买的玉米挺甜的。5、饥在洛阳话中常常用饥来表示饿。例如从清早喝完汤到镇这儿我一直都喵吃饭,待饥死了。表示从吃过早饭到现在我一直都没有吃饭,快饿死了。此词在古汉语中表示饿的意思十分常见,如:牛困人饥日已高(唐白居易《卖炭翁》)。许多成语中饥也表示饿的意思。如:饥不择食,饥寒交迫。洛阳方言中还有其他许多由古汉语词汇传承而来的方言词汇,在现在的洛阳方言中表示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展现了洛阳方言对古汉语词汇的良好保存与传承。参考文献[1]贺巍.洛阳方言记略[J].方言,1984.[2]任龙波.洛阳方言的方位和时间后缀[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赵江.洛阳方言中的若干古词语[J].语文研究,2002.[4]龚熙文.“洛阳方言的动词形容词考释[J].洛阳师专学报,1996.
本文标题:洛阳方言词汇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35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