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综合/其它 > 洛阳民间传说背后的民间信仰机制
洛阳民间传说背后的民间信仰机制摘要: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5000年的文明史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华文化的正统地位,洛阳地区有很多的民间传说,例如洛神宓妃,河图洛书,白马寺,关林庙,龙潭寺及有关牡丹的传说等等,这些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且在史料,县志中也有记载,在这些民间传说的背后,体现出的是民间信仰。本文从民间传说入手,分析这些传说背后的民间信仰机制。关键词:洛阳地区;民间传说;民间信仰在广阔的九州大地上,有一座历史悠久,引人注目的古都,它地处黄河之畔,自古就有“河山控戴,形盛甲于天下”的美誉,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被称为“神都”的城市,它就是洛阳。位于中原腹地,河洛圣地的洛阳,其文化亦是处于中华民族的主流地位。其中洛阳的民间传说也折射出其背后的民间信仰。一、洛阳的民间传说古代位于政治经济中心的洛阳,民间传说甚丰,本文列举几个广为人熟知的民间传说。㈠、洛神宓妃相传,女娲补天后死了,她的女儿宓妃非常想念母亲,后来听说母亲还活着,宓妃就下定决心寻找母亲,她做了两个花篮,一个扎的是龙,一个扎的是凤,并在花篮里放上孝敬母亲的经文。她走遍世界,才知道母亲错走进了恶狗庄,变成了黑狗。宓妃并不害怕,在一个好心老奶奶的帮助下,她走了七天七夜,并用老奶奶给的七个打狗饼闯过七个关口,终于在一个十字路口看到一只黑狗,那条狗正是母亲,母女团聚后,女娲升天成为神,后来宓妃成为水神,以后,人们都学着宓妃担经挑,为的是祭典祖先,谁的经挑做得好,做得大,谁就是知家敬长的真金女。㈡、河图洛书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河图洛书最早见载于《尚书》,《管子》,《论语》等先秦文献。《尚书》中言:“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右东序。”管仲言曰:“昔人之授命者,龙龟假(主),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孔子也曾说:“风鸟不至,河图不出,吾已矣夫。”《易·系辞上》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由此我们可得知,春秋战国时代河图洛书作为一种祥瑞,在帝王受命,圣人出世时才会出现,圣人依河图洛书制法典,定准则,从洛阳地区的县志中,我们也可以找到有关河图洛书的记载,如《孟津县志》卷二记述:“负图里,在县西五里,相传龙马负图之地。今有伏羲庙。”其卷三记曰:“负图寺,在县西北五里,相传龙马负图之地,亦名附图。晋天竺僧佛图澄西来住锡于此。怀帝永嘉时曰河图寺,梁武帝改曰龙马寺,唐高宗麟德中改曰兴国寺,寻易今名。”可以说,河图洛书,是洛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洛文化的源头和标志,也是中华文明的肇始之端,北京“中华世纪坛”的世纪大厅里,建有凝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圆壁浮雕,就以河图洛书为第一组,以太极八卦为第二组,由此可见“河图洛书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源头”这一观念已被广大人民认同、接受。㈢、牡丹传说自唐以来,牡丹之盛,莫过于洛阳,有关史料记载宋代的洛阳牡丹有一百多个品种,而且有不少珍稀名贵的品种,其中,“姚黄”、“魏紫”被誉为牡丹中的“王”和“后”,尤为人们喜爱,清代李汝珍在她的小说《镜花缘》中,记载了武则天怒贬牡丹花的故事:一年腊月天,武则天同太平公主饮酒赏花,却发现花圃中除了腊梅,水仙,迎春之外,尽是一片枯枝,于是武则天写下一首绝句:明朝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次晨,百花齐放,武则天大喜,但她平日里最喜爱的牡丹却没有盛开。武则天大怒,遂吩咐将牡丹连根拔起,即刻烧毁,又下旨将4000株牡丹贬去洛阳,自此,天下牡丹唯洛阳最盛。“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牡丹与洛阳已渐渐发展为水乳交融,几可互相指代的关系。如今,洛阳牡丹有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余种品种,“姚黄”、“魏紫”更是闻名天下,栽培面积也达到了34万余亩,可以说洛阳无论从牡丹耕种面积,品种,质量,影响等各方面来说,仍是牡丹文化之圣地,洛阳也利用山峦等自然条件,采用科学技术手段来调节时间,延长花期,极大地满足了中外游客到洛阳观赏的愿望。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气候成就了牡丹,牡丹也成为“市花”,“国花”,成为洛阳文化的一种标志。除了这些广为流传的传说之外,洛阳民间还流传许多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例如关林庙关于关羽的传说,白马寺关于白马的传说,龙潭寺关于九龙圣母的传说等等。二、传说背后的信仰民间传说并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其背后深层蕴含的民众的信仰。人们有意无意的把它当作信仰同时,这些信仰也表现在不同的方面。㈠、自然崇拜洛阳地区人们遇事感叹经常会使用“老天爷”这三个字其实就是一种自然崇拜,它要求行事为人对得起“天”,若有不正常的自然现象发生,如人被雷劈死,民众一般会认为这是“老天爷”对人的做坏事的惩罚这其实是原始鬼神思维与因果报应思想的反映。㈡、祖先崇拜在洛阳地区,女娲与伏羲被奉为始祖神,清代《孟津县志·祥异》载:“伏羲时龙马出于河,伏羲氏以画八卦。”今日尚存于洛阳孟津县老城乡的龙马负图寺始建于晋代,寺内供奉伏羲,寺院名称即是从洛阳地区的远古传说河图洛书中化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洛阳地区信仰历史的悠久与传承。先秦以前对于河图洛书具体的内容,形状,并不确切,但留下的资料为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的文明条件,心理思维,文化状况有初步的认识,汉武帝时期,孔安图作《尚书》传,书中写道:“河图,八卦。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及典漠后代传宝之。”河洛崇拜与圣人受命思想成为河图洛书的主要内涵,河图洛书作为一种神秘的文化符号,反映了远古先民的物象崇拜意识,同时作为一种祥瑞乃为帝王圣人受命之应,更反应了当时社会的朴素的社会政治理想。除女娲与伏羲之外,洛神宓妃为水神,孙思邈为药神,杜康为酒神,赵公明为文财神,关羽为武财神。㈢、鬼魂崇拜洛阳地区有些家庭男女孩子的婚姻还经常批八字,除此,算命,看相,测字,求签等都与民间信仰密不可分,《洛阳市志·第十七卷·人民生活民俗》描写道:“清代以前,洛阳民间几乎村村建庙,户户敬神。”如洛阳关林庙中设计在伏羲六十四卦石碑附近的关帝灵签,民众在完成祭祀活动后,可以站在石碑前面,对关羽的墓冢拜三拜,用抽取灵签的方式测吉凶。《洛阳县志略》(十八章·民国九年石印本)对洛阳地区民国以前的信仰民俗也这样写道:“迷信之风特盛,各地大仙堂均悬匾额,灯笼甚多。人(凡)”树之稍大者,则其前即有小庙,或挂红立匾,可笑孰甚。又时当春季,庙会极多,善男信女,十百成群,执旗抬锣者皆进香求福者也。”根据这些市志我们可以看出洛阳民众对神灵的重视,同时也可以看出这些繁多的信仰风俗对生活的规约。这些民间信仰是民众精神层面的重要一页,寓于民间传说中的民间信仰,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我们的精神遗产。参考文献:①《孟津县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第57页②李绍连:《河洛文明探源》,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③孟令俊:《河洛文化纵横》,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④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页⑤郭挺彩:《洛阳关林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9年
本文标题:洛阳民间传说背后的民间信仰机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35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