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洪港镇王衍林先进事迹报道
不负村民重托——记洪港镇洪港村党支部书记王衍林王衍林,1963年出生,通山县洪港镇洪港村党支部书记,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群众信任我,我就得对群众负责”。这是王衍林的座右铭。“有事就找王衍林”。这是洪港村群众的口头禅。王衍林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他把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贴心贴意为老百姓代言,扎扎实实履行自己的职责,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科学发展观,获得了群众好评,展示了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风采。从1998年开始,他个人先后十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优秀村主职、优秀党员、优秀人大代表,2009年6月被评为全省优秀党员。“党员干部就得为群众办实事”,洪港村群众最为关心的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有两件:一是如何致富;二是如何改善生产条件和提高生活水平。王衍林就围绕群众关心的这些问题做文章,全身心地注入,以不断探索、创新工作的方式,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在任期内带领群众百姓干出了一番事业。发展企业。他是发展企业的领路人,为了提高群众收入,他带领全村首先发展集体企业,壮大集体经济,村办企业有一个大理石厂,七个生产组有六个组有组级企业,如有土纸厂、水泥预制板厂、竹木加工厂、矿山碎石厂、家具厂等,每年为村、组创收16万元。由于集体经济逐步壮大,群众福利也随之日益提高。其次民营股份企业也异军突起,共有大理石加工厂8家。第三产业发展更为迅猛,运输业、饮食服务业、门店商贸等共50多家。全村人均收入由1990年的950元提高到现在的3500元。规划林业生产。他是林业生产的规划者,在狠抓林业生产上,保护森林资源,使之能永续利用,全村共有森林面积4600亩,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现在基本形成了高山用材林、低山经济林、近山果树林格局。建设新农村。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响应者,他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环境是一个重要环节,要从群众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抓起。近4年来,共修建进组入户水泥路4公里,惠及210户;电视、电话全村覆盖;自来水入户率达80%;新建一栋4层办公楼,建筑面积850平方米。王衍林是通山县十六届人大代表,为了解决农村发展慢、群众致富难的问题,他经常走村入户了解民情、收集民意。2008年,针对库区群众发展生产致富难的问题,他在县人代会例会上,大胆直言向大会反映民情,立即引起了县领导的高度重视,让库区群众发展渔业生产,享受扶贫贴息贷款50万元。洪港镇地处鄂赣两省三县交界处,是“口子镇”,但集镇街道窄,门店摊位乱摆乱放,严重影响镇容镇貌。王衍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将这些问题写出建议交到人大,得到政府的重视,县城建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对洪港街道的下水道、人行道进行了全面整体改造,让生活在集镇上的居民和来往街道上的人们走在宽敞整洁的道路上。8年前的2月,王衍林走上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在王衍林的倡议上,全体党员和村民投票选出15名村民代表,分别担任理财小组、监事会成员,并由党员、组长、村民代表组成村民民主议事会,把每季头个月的一号定为议事日。每到一号的那天下午,议事会的代表们聚集在一起,共商村里大事小情。村民代表说,村里的事,村民说了算,民主议事会权利最大。2005年1月1日,村里召开第一次民主议事会,第一次议事会要定的第一件事是修筑中苏湖围堤拦水坝。修堤做坝工程大,投资也大,难道之大就可想而知了,代表们感到无从下手。王衍林当场表态,自己和妻子带头修堤做坝,不要村里一分报酬,并当场捐款1000元作为工程启动资金。王衍林的带头行动为村民议事会作出修堤做坝、发达群众捐资投劳献料的决定起到推动性作用。三个月时间,村里干部你出钱、我投工,总投资4万多元的150米围堤、3个挡水坝抢在汛期前如期完工,围堤内300亩良田年年旱涝保收了。王衍林,不仅是个办实事,说真话的优秀党员,而且还是个用于改革农村工作的创新人。他大胆地将民主管理与党建、村务管理融为一体。2006年,率先走在全县的前头,首开村“两委”班子实行“双述双评”的管理先河,实行“绩效村民评、报酬村民定”的民主管理模式,对本村的干部采取年初竞争上岗,年中、年末进行“双述双评”确定工资。2007年8月,洪港村村官“双述双评”被评为全国首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奖。新华社、《中国青年报》、新华社《瞭望周刊》、《中国社会报》、《湖北日报》、《村官论坛》、《咸宁日报》等报刊先后作出了连续报道。王衍林是一位执着务实的人,他以满腔的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在履行党员干部职责的路上,尽情地抒写着自己的无悔人生。撰稿人:通山县洪港镇人民政府陈少凡2011年3月25日
本文标题:洪港镇王衍林先进事迹报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38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