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盐酸伪麻黄碱的研究与应用
盐酸伪麻黄碱的研究与应用摘要盐酸伪麻黄碱于1973年载人英国药典。1980年后人美国药典,1985年又增载了其复方制剂。单方制剂主要消除鼻咽部粘膜充血肿胀,使鼻咽部通畅,虽有副作用,但患者易于耐受,长期使用无蓄积性,在英、美、意等国被列为非处方药物。水中成盐浓缩结晶是现行的盐酸伪麻黄碱成盐精制生产工艺,该工艺在精制结晶时需用0.25MPa的高温蒸汽压滤,因温度高,常有少量盐酸伪麻黄碱分解,且能耗大、危险。采用新的生产工艺能减少结晶结块,提高生产质量。PSE是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实验室认证验收时要求进行血浆浓度复核的6种药品之一,测定其血药浓度方法有HPLC、LC-MS/MS、RP-HPLC法等。与抗组胺药配伍,可取代麻黄碱治疗感冒、过敏性鼻炎等症,其减少鼻充血效果明显且不易反弹。将其制成缓释片,可以减少每日用药次数,而且使血药浓度更加平稳,达到增加用药顺应性和提高疗效的目的。关键词:盐酸伪麻黄碱,工艺,血药浓度,应用1盐酸麻黄碱的性质、鉴别及检查盐酸伪麻黄碱(PSE)是麻黄碱的差向异构体,它既是天然药物成分,也可工业合成制备。盐酸伪麻黄碱为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可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血管,消除鼻粘膜水肿,而对全身血管和血压的影响较弱,与抗组胺药配伍,可取代麻黄碱治疗感冒、过敏性鼻炎等症,其减充血效果明显,不易反跳。盐酸伪麻黄碱与解热、镇痛及抗炎药配伍,较麻黄碱安全有效。1.1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本品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中易溶,在三氯甲烷中微溶。本品的熔点(附录Ⅵc)为183-186℃。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50mg的溶液,依法测定(附录Ⅵe),比旋度为+61.0°至+62.5°。1.2鉴别(1)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测定,在251nm、257nm与263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642图)一致。(3)本品的水溶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附录Ⅲ)。1.3各项检查[1](1)酸碱度取本品0.2g,加水10ml溶解后,加甲基红指示液1滴,如显淡红色,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0.10ml,应变为黄色;如显黄色,加盐酸滴定液(0.02mol/l)0.10ml,应变为红色。(2)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1g,加水2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几乎无乳光,无色;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附录Ⅸb)比较,不得更浓。(3)有关物质取本品,加流动相溶解并制成每1ml中含2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适量,加流动相稀释制成每1ml中含0.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1);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10mg,置100ml量瓶中,加供试品溶液5ml,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2)。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Ⅴd)测定。用苯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1.16%醋酸铵溶液-甲醇(94:6,用醋酸调节ph值至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7nm。理论板数按伪麻黄碱峰计算不低于2000,且两峰的分离度为2.0以上。取对照溶液(2)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整检测灵敏度,使两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为满量程的50%以上,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1)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中,记录色谱图至伪麻黄碱峰保留时间的2倍。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1)主峰面积;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1)主峰面积的2倍[小于对照溶液(1)主峰面积1/10的峰可忽略不计]。(4)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附录Ⅷl)。(5)重金属取本品1.0g,加水23ml溶解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依法检查(附录Ⅷh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1.4盐酸麻黄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纯度测定[2]2盐酸伪麻黄碱结晶新法[3-5]水中成盐浓缩结晶是现行的盐酸伪麻黄碱成盐精制生产工艺,该工艺在精制结晶时需用0.25MPa的高温蒸汽压滤,因温度高,常有少量盐酸伪麻黄碱分解,且能耗大、危险。另外精制时所用水量仅为盐酸伪麻黄碱投入量的0.2倍,精制溶液粘度大,过滤时间长,造成滤液在冷却结晶时结块,晶体在结晶糟中打碎,才能离心甩干,洗涤、操作不便。且干燥成品时常有结块现象。2.1新生产工艺原理李俐等根据其易溶于水,特别是热水,而微溶于乙醇的特性。在90%乙醉中精制,后经晶型调整、冷冻结晶,溶液中结晶体不结块。成品易干燥,晶体均匀,松散,质量好。实验发现冷冻温度越低(一般一10℃左右),析出结晶越完全。乙醉浓度低时,收率下降。本法可除去部分醇溶物,对提高生产质量有利。2.2新生产工艺结果按上述条件制备盐酸伪麻黄碱、伪麻黄碱,进行质量检查,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美国药典.23版.13391)。伪麻黄碱最佳精制条件为:伪麻黄碱粗品加3倍量水,调节溶液pH,制备盐酸伪麻黄碱粗品液,脱杂离子、脱色;半成品用乙醇溶解,滤去无机盐后浓缩母液至半成品的1.5~2倍,结晶。盐酸伪麻黄碱制备条件为:在纯品伪麻黄碱中小心滴加31%盐酸,调节溶液pH6.0~6.5使其恰好完全转化为盐酸伪麻黄碱,真空旋转浓缩出1/3.5母液量的水分,缓慢冷却结晶,洗涤干燥。产品符合质量标准。重现原工艺由伪麻黄碱粗品至盐酸伪麻黄碱平均产率59.5%。纯品伪麻黄碱至盐酸伪麻黄碱的产率为71.1%。伪麻黄碱粗品至纯伪麻黄碱平均产率93.0%。2.3新生产工艺流程2.4关于新生产工艺的讨论新工艺较原工艺产率提高6.6%,产品结晶松散,室温放置稳定性好,不易结块,质量较优,解决了长期存在质量问题。原工艺因盐酸伪麻黄碱的水溶性大,精制时需反复浓缩结晶,产品损失大,生产周期长。新工艺中改为精制伪麻黄碱,因其在乙醇、水中的溶解度都相对较小,减少了重结晶时的损失,产率较原工艺提高,并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盐酸伪麻黄碱容易结块是因其强吸湿性所至,防止结块的措施以在包装储存中防水防潮为主。但测试结块盐酸伪麻黄碱的水分表明,样品水分并没有增加,且国外合成产品没有结块现象,说明还有其他导致结块的因素,新工艺盐酸伪麻黄碱的稳定性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分析。2.5防止盐酸伪麻黄碱成品结块的研究[6]影响盐酸伪麻黄碱结块可能的因素:岳宁通过对该产品工艺条件、质量检查结果与类似产品对比,及结晶过程相图分析排除了有机粘性杂质和异晶转化因素;又通过对现生产的三种麻黄生物碱盐酸盐在同样条件下放置吸湿考察,发现盐酸伪麻黄碱最易潮解,又经实验验证水分是促成结块的主要原因。水分影响主要表现为两方面:成品在包装室存放期间吸潮;成品干燥未达到稳定态要求。本文仅就以上两点进行实验确定生产控制条件。通过实验和考察得出,在产品各项质量保证的前提下,促成产品结块的主要原因是水分,这是由于盐酸伪麻黄碱溶解度大,易潮解所致。根据实验结果,拟定了生产中应控制:一、成品水分在0.05~0.07%为好;二、包装室的相对湿度不得超过60%。2.6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盐酸伪麻黄碱合成中质量控制的应用[7]丁汉峰等利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完善在合成盐酸伪麻黄碱生产过程中的杂质的限度检查,为生产过程的杂质控制提供依据。以(1S)-(+)-氯甲酸薄荷醇酯作为手性衍生化试剂,采用PhenomenexLunaC18柱(250mm×416mm,5um),以乙腈-水-醋酸-三乙胺(29∶20∶0.2∶0.0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在254nm处检测。结果:盐酸伪麻黄碱、盐酸左伪麻黄碱、盐酸右麻黄碱、盐酸麻黄碱的浓度均在0.033~0.667L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检测限(S/N=3)分别为56、56、58、56ng,定量限(S/N=10)分别为210、204、226、216ng;各对映体均达到基线分离。结论: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对合成盐酸伪麻黄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光学异构体进行控制。在生产过程中,盐酸麻黄碱与盐酸伪麻黄碱是一对差向异构体,生产过程中通过参数控制,可将盐酸麻黄碱与盐酸伪麻黄碱彻底分离,其检测可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盐酸伪麻黄碱项下的方法。但对盐酸麻黄碱的光学异构体即盐酸右麻黄碱与盐酸伪麻黄碱的光学异构体即盐酸左伪麻黄碱的含量,则需用上述方法进行测定。3血浆中盐酸伪麻黄碱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PSE是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实验室认证验收时要求进行血浆浓度复核的6种药品之一,测定其血药浓度方法有气相色谱法(GC)、气-质联用法(GC-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液-质联用法(LC-MS)等。GC和GC-MS需对PSE进行衍生化,前处理复杂;LC-MS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准确度高,但质谱仪费用昂贵,目前尚难普及;已报道的HPLC法中,血浆样品预处理方法较繁琐,多采用内标法,内源性杂质干扰较大,使HPLC法用于临床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8]。3.1HPLC法测定王羽[9]等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人血浆中盐酸伪麻黄碱浓度的方法。首次应用了盐酸雷诺嗪为内标,血样处理采用乙醚两次提取,再用0.1mol·L-1硫酸溶液反提萃取,萃取液直接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SB-C18,12.5mmC18预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0mmol·L-1SDS,30mmol·L-1NaH2PO4,0.3%三乙胺)(50:50),流速1.0mL·min-1,柱温:25℃,紫外检测波长为210nm。盐酸伪麻黄碱与内标和杂质峰分离良好,最低检测浓度为10ng·mL-1。线性范围为19.06~1220ng·mL-1。日间、日内精密度平均值为7.54%,平均萃取回收率为95.5%,方法回收率为96.44%。本法可作为盐酸伪麻黄碱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的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3.1.1最佳HPLC条件的选择PSE紫外吸收波长短,且极性大,在反相柱上不易保留,PSE很快被洗脱,出峰时间早,易受血浆杂峰的干扰。为了增加色谱体系对其的保留,在流动相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离子对试剂,当其浓度为30mmol·L-1时,PSE在适宜的时间出峰,且能与血浆杂峰有效的分离。另一方面,增加离子对试剂后,可以提高流动相中乙腈的比例,有利于洗脱血浆样品中的弱极性杂峰。磷酸缓冲盐在流动相中起缓冲的作用,使pH值比较稳定,可能是基线平稳,噪音低的原因。流动相中三乙胺主要起了改善峰形的作用。3.1.2最佳提取条件的选择PSE的HPLC-UV法灵敏度不高,通过提高样品萃取回收率来降低其最低定量限。因此,对多种有机提取剂进行筛选,乙醚、乙酸乙脂、正己烷-异丙醇(9∶1)、正己烷-乙醚(3∶1),结果发现乙醚的提取回收率最高。为了进一步提高萃取率,可用乙醚提取两次,但为了减少血浆杂峰,避免干扰,合并两次提取液,用0.1mol·L-1硫酸液反提,萃取回收率达到95%。同时,将第一次乙醚提取液增加至6mL,有效的避免了样品的乳化现象。3.1.3最佳内标的选择[10-12]HPLC法测定盐酸伪麻黄碱血药浓度,合适内标的选择一直是一个难点。要同盐酸伪麻黄碱在同一色谱条件下达到有效的分离,并且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要可以碱化后被乙醚提取,再能被0.1mol·L-1硫酸液反提出来。根据文献分别试验非那西丁、盐酸小檗碱、右美沙芬、茶碱、新诺明(SMZ)、扑热息痛做内标。结果茶碱、SMZ和扑热息痛保留时间短,与血浆杂峰不能有效分离;而右美沙芬和盐酸小檗碱保留时间又太长;非那西丁的保留时间较合适,但在提取过程中却不能被0.1mol·L-1硫酸液反提出来。选用盐酸雷诺嗪为内标,色谱条件经过摸索,其保留时间为8min左右,盐酸伪麻黄碱在6min左右出峰,分离效果好,整个分析过程在9min内完成。这可能是因为盐酸雷诺嗪极性与盐酸伪麻黄碱接近,又同为弱碱性药物,能被0.1mol·L-1硫酸液反提出来。因此选择盐酸雷诺嗪做为内标,达到
本文标题:盐酸伪麻黄碱的研究与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39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