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目的探讨针刺背腧穴配合隔姜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产后尿潴留目的探讨针刺背腧穴配合隔姜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妇产科住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42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取针刺背腧穴配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硫酸新斯的明lmg肌注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总有效率80.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背腧穴配合隔姜灸对治疗产后尿潴留有效。【关键词】背腧穴;隔姜灸;产后尿潴留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指产妇在产后6~8h内膀胱充盈而不能自行排尿,若处理不及时,可影响产妇子宫复旧,引起产后出血、泌尿系感染,增加产妇身心痛苦。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2例患者均为本院妇产科2009年10月-2010年10月住院患者,其中初产妇25例,经产妇17例,年龄19~39岁,单纯会阴侧切15例,软产道损伤5例,第二产程延长7例,宫颈水肿、撕裂3例,阴道填塞纱条压迫止血2例,剖宫产10例,会阴侧切+产钳3例。1.2方法将42例按分娩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1)治疗组采取针刺背腧穴配合隔姜灸治疗。主穴:肾俞(双)、三焦俞(双)、膀胱俞(双);配穴:中极。治疗时患者取侧卧位,治疗穴位处消毒,使用30号毫针,进针方向斜向脊椎,进针深度为1~2寸,用平补平泻手法中等刺激量刺激,静留针30min。同时,选粗大生姜数块,切成4cm见方、0.8cm厚的姜片数块,姜片置神阙、气海穴上,施艾炷隔姜灸,每穴灸3片。施灸过程中若产妇感到局部皮肤发烫,可适量备些薄姜片垫置,以施灸部位皮肤红润潮湿不起泡为宜。(2)对照组:给予甲硫酸新斯的明lmg肌注治疗。1.3疗效标准显效:经联合治疗1次1h后能自行排尿,一次性排空膀胱,未再复发。有效:经联合治疗1次1h后膀胱胀痛减轻,有尿意并排出大部分尿液,但不通畅,须再巩固治疗。无效:经治疗1次1h后不能排尿,无尿意,膀胱胀痛无改善。2结果见表1。表1两组治疗尿潴留效果比较3讨论尿潴留是产后常见并发症,患者膀胱充盈,充满尿意而不能自行排尿,下腹部胀痛难忍,给产妇带来极大痛苦[1]。产后尿潴留多因分娩过程中产程延长,胎儿头先露部压迫膀胱、尿道时间太长,使之充血、水肿。在发生原因上,主要有以下几点:产妇因紧张与恐惧心理而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关排空膀胱重要性的宣教,过早地发生尿潴留而导尿。因第1产程延长,原先受胎头压迫的膀胱三角区黏膜进一步充血水肿,并发展到膀胱底部,尿道括约肌水肿充血及会阴部肿胀,长时间加重了产前尿潴留的发生,增加了产后尿潴留的机会[2]。同时分娩后一方面由于腹直肌分离,腹壁松弛,腹压下降,逼尿肌收缩乏力,敏感性降低无力排尿,再加上会阴伤口疼痛刺激,反射性地抑制排尿动作。另一方面产妇惧怕会阴伤口感染裂开而不敢排尿,极易形成尿潴留。也有研究了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认为选择性剖宫产对于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现代医学认为产后尿潴留多发生于第二产程滞产者,由于胎头先露对膀胱颈及骨盆底的长时间压迫,产生暂时性神经支配障碍以及尿道周围或膀胱三角区水肿,膀胱肌肉收缩功能障碍,尿道、尿道外口、阴道及外阴、会阴创伤疼痛,反射性抑制,使膀胱括约肌痉挛,增加排尿困难,加之产后患者腹壁松弛,膀胱肌张力差,对内部张力的增加不敏感所致[4]。治疗产后尿潴留,我们选择背俞穴之膀胱俞、肾俞、三焦俞为主穴。因为肾主水,三焦主气化,膀胱主通调水道,三器官均有调节水液的代谢、分泌和排泄的作用。如果肾气不足,三焦决渎无力,膀胱气化失司,以致水道不得通利即可发为癃闭,而取此三穴,可以培肾固本,振奋肾经阳气,通调三焦气机,疏利膀胱之开合功能,以达到疏通小便的作用。有研究表明[5]:针刺背俞穴治疗术后尿潴留有良好的疗效。另外,我们选择中极穴作为配穴。因为中极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又为膀胱的募穴,俞穴与募穴一前一后、一阴一阳,其位邻近膀胱,其气与膀胱直接联系,都能直接调节膀胱经气,而且一从阳引阴,一从阴引阳,相互配伍,更加强了调节膀胱功能的作用。任脉主一身之阴经,为阴脉之海,凡精血津液都属于任脉所司。妇女以冲任二脉为基础,产后诸病多与任脉关系密切。灸气海穴可以取得补气温阳、调理气机之功;神阙穴居脐中,为任脉之要穴。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阴经经脉之气交相贯通于此,三脉并调,振奋气机,通利膀胱[6]。再加生姜的温化作用,从而达到温脾升清、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之目的。甲硫酸新斯的明可抑制交感神经活性而发挥完全拟胆碱作用,对平滑肌有较强的兴奋作用,可以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而排尿。总之,从临床应用观察来看,采用针刺背腧穴配合隔姜灸治疗产后尿潴留能更快、更有效地解除患者的症状,具有简便易行、疗效可靠、无不良反应和患者易接受等优点,是一种无创伤的自然疗法,故值得临床上推广。【参考文献】1宋岩峰.妊娠分娩与盆底结构损伤.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6):479.2张晓薇,曲坚.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8):592.3叶梅惠.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89例疗效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26(3):36.4孙秀菊.中药加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30例临床分析.临床医学,2003,7(13):37.5沈钦彦.针灸治疗尿潴留200例临床观察.中医中药,2008,46(22):77-78.6赵树玲.针刺背俞穴治疗术后尿潴留.四川中医,1995,14(6):49.摘要:1适应症:产后尿潴留。2治疗方法:选取中极、关元、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3治疗结果:我们共治疗15例,有14例经针灸后10~20min自行排尿,1例经2次针灸后痊愈。4体会:产后尿潴留多因难产或分娩产程过长,损伤膀胱、压迫尿道、紧张心理等反射性地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而致。...1适应症:产后尿潴留2治疗方法:选取中极、关元、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操作:患者仰卧位,窝部位放枕垫,患者腿呈半屈膝状,使腹部放松以减轻会阴部撕裂伤所引起的疼痛。用28号2寸毫针直刺以上穴位,手法用补法;腹部穴刺激要轻、小,肢体部位刺激要重、。得气后留针20min。下腹部穴针刺配艾条灸,以患部皮肤潮红,患者感到热气入腹内度,1次1根。3治疗结果:我们共治疗15例,有14例经针灸后10~20min自行排尿,1例经2次针灸后痊愈。4体会:产后尿潴留因难产或分娩产程过长,损伤膀胱、压迫尿道、紧张心理等反射性地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而致。中医学认为,产后尿潴留多为气血亏虚,冲任失调,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膀胱气化失司而致,与膀胱、肾、脾、肺、三焦、任脉有关。中极穴为膀胱募穴,关元为足三阴与任脉之交会穴、小肠之募穴,据报道针刺两穴,可使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内压上升;艾灸并施可益肾固本,培补真元,增强膀胱气化功能。三阴交为脾肝肾三经之交会穴,阴陵泉为脾经合穴,足三里为阳明经合穴;辅以此三穴可以通调水道,补益气血,以促进水液运行和膀胱气化。诸穴合用起到补肾益气,增强膀胱气化功能而利小便的作用。产后尿潴留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影响子宫收缩致产后出血增多,增加了产妇的痛苦,也是引起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1]。传统采用热敷、听流水声等诱导排尿法,但效果并不显著,为减轻病人的痛苦,自2009年3月以来我院对30例产后尿潴留病人采用艾灸配合耳穴埋籽治疗并与传统诱导排尿法进行对照研究以观察其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60例产后尿潴留住院病人,按尿潴留发生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年龄为25岁~39岁。对照组30例,年龄22岁~36岁。均为初产、经阴道分娩产妇。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均符合�现代中西医妇科学�[2]中尿潴留的诊断标准:产后6h~8h不能自行排尿或排尿后残余尿量100mL,并且应用腹部叩诊�尿意法评估[3,4]为尿潴留阳性病人。1.2�治疗方法�观察组以艾条温和灸三焦腧、关元、三阴交、膀胱腧、中极,每次每穴灸10min;耳埋籽取单耳穴肾穴、膀胱穴,以王不留行籽压之,每次每穴按压3min。对照组采用诱导排尿法,指导病人听水流声,用热毛巾热敷下腹部及用温水冲洗会阴等。1.3�疗效判断标准�根据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中的评定标准:显效为治疗后1h内能自行排尿,且能排尽尿液者;有效为治疗后1h内能自行排尿,但膀胱内尿液排不尽,或1h~2h自行排尿且能排尽者;无效为治疗后2h仍然不能自行排尿者。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处理。2�结果(见表1)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301710390.0对照组30971453.3��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3�讨论��现代医学认为,第二产程延长,胎头长时间压迫膀胱和尿道导致膀胱、尿道黏膜充血水肿,张力减低而引起神经反射的尿潴留;会阴侧切造成外阴创伤疼痛致使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紊乱,反射性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而致尿潴留;腹壁于产后发生松弛,腹压下降,产前或产程中应用大剂量的解痉镇静药致使膀胱张力降低以及产妇心理紧张,惧怕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都是发生产后尿潴留的重要因素。��尿潴留属于中医�癃闭�范畴,中医认为尿潴留是由于三焦气化失力,膀胱气机受阻,故导致尿闭。产妇体力过度消耗致使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从而导致膀胱气化无力而致尿潴留。中医认为艾灸作用于穴位,通过经络传导而调节脏腑器官功能,适用于寒热虚实诸证[6]。现代国内外研究证实,艾灸时产生的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作用于腧穴感受装置与外周神经传入途径,刺激信号传入中枢,经过整合作用传出信号,调控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循环系统等,从而调整机体的内环境,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7]。故本研究选穴三焦腧、膀胱腧、三阴交、关元、中极进行艾灸。三焦腧通调三焦而利水道,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具有补益肝脾肾三经经气,促进三脏对膀胱的气化功能。关元可补肾壮阳,增强膀胱气机。中极与膀胱腧为腧募相配,能疏通膀胱,促进气化,通利小便。��中医典籍�灵枢�云�十二经通于耳�,耳与人体四肢百骸、五官九窍通过经络相互沟通,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密切相连。朱丹溪亦提出�十二经,上络于耳。�耳穴埋籽是采用王不留行籽,通过刺激耳郭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调整脏腑功能和人体内分泌系统,达到治疗疾病目的。本研究取膀胱、肾均为耳穴疗法优势病种的优选穴位[8]。膀胱为相应部位取穴,以王不留行籽压之,可使膀胱气化得力;以王不留行籽压肾穴以补肾培元,通利水道。��与西医相比,中医护理的成本低,而且其护理方法灵活多样,简便易行,因此值得推广应用。本研究证实艾灸配合耳穴埋籽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显著。参考文献:[1]�李亚君.产后尿潴留的预防护理[J].全科护理,2009,7(9C):2465.[2]�孙文玉,孙磊.产后尿潴留20例治疗体会[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5(5):107�109.[3]�牛建昭.现代中西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79�680.[4]�孙婷婷.腹部叩诊�尿意法评估产后储尿量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18(4):23�24.[5]�孙婷婷.腹部叩诊�尿意法评估产后尿潴留可靠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50�251.[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82.[7]�马少群,黄晓春,孙迎红.马氏温灸法[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7.[8]�王磊,李学武,张莉.艾灸疗法作用机理国内外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01,21(9):567�571.[9]�蔡晶晶,李桂兰.耳穴疗法优势病种之优选耳穴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2):1�3.作者简介�张菊花(1969�),女,江苏省丹阳人,主管护师,工作单位:2
本文标题:目的探讨针刺背腧穴配合隔姜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50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