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延安市2004-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腮腺炎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1年延安市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1年延安市报告腮腺炎4324例,年平均发病率25.40/10万,2005年发病率最高为59.12/10万,2010年发病率最低为5.80/10万;2004-2011年腮腺炎共暴发19起,暴发病例数2966例,占68.59%,发病呈明显冬季高峰,11~12月份发病1672例,占38.66%,5~9岁儿童发病最多1991例,占46.05%,职业以学生为主,占67.11%。结论2004-2011年延安市腮腺炎发病呈下降趋势,局部地区发生暴发疫情,11-12月为发病高峰,5-9岁儿童和学生是发病的主要群体。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为了解延安市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延安市2004-2011年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策略分析探讨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腮腺炎发病资料来自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暴发调查报告。人口资料来自延安市统计局。1.2实验室检测2011年,对发生腮腺炎暴发的吴起县和洛川县采集早期病例咽试子标本,在陕西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腮腺炎病毒;在志丹县采用随机抽样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200名0~4岁儿童进行腮腺炎IgG抗体水平监测。1.3分析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数据采用MicrosoftExcel2003进行统计处理。2结果2.1流行特征2.1.1时间分布2004-2011年延安市报告腮腺炎4324例,年平均发病率25.40/10万,2005年发病数最多(1255例),发病率高达59.12/10万。2010年发病率最低为5.80/10万,从整体看发病呈波浪式。2008年开始给18~24月龄儿童接种麻腮风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减毒活疫苗)后,发病率有所下降,2011年吴起县和洛川县发生暴发疫情,暴发病例均无疫苗接种史(图1)。全年各月均有腮腺炎病例报告,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11月份为高峰,11~12月份发病1672例,占38.66%(图2)。2.1.2地区分布全市13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腮腺炎发病有明显的区域性,吴起县发病率最高为97.59/10万,黄龙县次之为85.59/10万;延长县最低为6.21/10万(图3)。2.1.3人群分布2004-2011年腮腺炎病例最小年龄3月龄,最大年龄68岁,主要集中在0~14岁儿童,占85.77%,其中,5~9岁儿童发病1991例,占46.05%,20岁以上人群发病较少占5.74%(表1)。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62∶1。职业以学生为主,占67.11%,其次是儿童占26.39%(表2)。2.2暴发疫情2004-2011年腮腺炎共暴发19起,暴发病例数2966例,占68.59%,暴发全部发生在中小学和托幼机构,其中,2005年吴起县暴发528例,发病率445.76/10万,经过采取应急接种腮腺炎疫苗等综合预防控制措施,暴发疫情得到控制。2.3实验室检测2011年,采集吴起县和洛川县腮腺炎暴发早期病例咽拭子标本18份进行腮腺炎病毒检测,分离出1株腮腺炎病毒,为F基因型。在志丹县监测200名0~14岁儿童腮腺炎IgG抗体,阳性88例,阳性率44.00%,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也在上升。0岁组阳性率为20.00%,7~14岁组阳性率为67.50%,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63,P<0.01)2.4疫苗使用情况2004-2007年疫苗没有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只在部分县区的县城预防接种门诊为少数儿童收费接种腮腺炎疫苗。2008年麻腮风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在全市范围内对18~24月龄儿童免费接种1剂麻腮风疫苗,疫苗由北京天坛生物有限公司生产,4年共使用麻腮风疫苗125000支,2011年接种率达到99.73%。由于麻腮风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1-2],对预防和控制儿童腮腺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讨论延安市自2004年实行腮腺炎病例报告后,年发病率在5.80/10万~59.12/10万之间,腮腺炎发病特征为:①发病呈波浪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主要集中在11~12月份,11月份为发病高峰。②各县区均有发病,以吴起县和黄龙县发病率较高。③以学生发病为主,其次是儿童,发病与人群免疫水平较低有关。从疫苗效果、免疫程序、接种率等考虑,按照目前的国家免疫策略可能不能达到控制或大幅度降低该市腮腺炎发病的目标,从腮腺炎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看,2岁以下儿童发病较低,5~9岁高发,中小学容易发生暴发,由于采用逐步引入免疫规划,而不是初始强化免疫的策略,对18~24月龄儿童接种一剂麻腮风疫苗,只能逐渐产生效果,高年龄组儿童不能接受免费接种,不能快速建立起免疫屏障,短期内的发病不能很快下降。腮腺炎发病后无特效疗法,而应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是控制其流行的有效手段[3-5],腮腺炎疫苗免疫后血清学效果调查表明,接种腮腺炎疫苗对降低腮腺炎发病率效果明显6-8],2006-05,黄龙县发生腮腺炎暴发,所有病例均无腮腺炎疫苗免疫史,经过及时采取腮腺炎疫苗应急接种等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9]。要有效的预防腮腺炎流行,应制定合理、科学、可行的腮腺炎疫苗接种策略,并按免疫程序开展预防接种。一旦发生腮腺炎暴发,应在特殊群体中开展腮腺炎疫苗的应急接种,保护易感人群,从而提高其免疫水平,从根本上控制腮腺炎的发病和流行,同时在暴发的托幼机构、中小学及时启动晨检制度,开展健康教育;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并及时隔离治疗患者,对腮腺炎病人实行居家隔离治疗,直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才能上学,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21天[10];切断传播途经、保护易感人群,降低腮腺炎的感染、传播机会。根据延安市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全市预防控制腮腺炎应继续采取以下策略:一是继续做好麻腮风疫苗接种。2008年,麻腮风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2011年接种率达到99.73%,有效控制了5岁以下儿童腮腺炎发病。由于我市腮腺炎以5-9岁学生发病为主,可以在重点地区对小学和托幼机构儿童开展腮腺炎疫苗接种。腮腺炎是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因此,腮腺炎预防控制策略应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措施。二是加强腮腺炎病例监测。市、县区疾控中心要加强对腮腺炎病例的监测报告、调查采样,及时与既往疫情比较分析,提出预防控制腮腺炎的有效策略和措施。三是开展健康人群免疫水平和疫苗接种率监测,预测腮腺炎的流行时间和强度,有效实施腮腺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四是实施健康教育和宣传培训。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开展防治腮腺炎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培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腮腺炎预防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医务人员腮腺炎防治的业务能力,达到降低和控制腮腺炎发病的目标。
本文标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51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