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流行病学常用指标一.实习目的:1.掌握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测量疾病和死亡频率指标的计算方法。2.掌握这些指标的用途和意义。3.理解率标化的目的,熟悉率标化的具体方法。4.理解“人时”单位的含义,了解其适用条件,熟悉其具体计算方法。二.学时:3学时三.实习内容:1.1992年我国某市肺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2.某小学麻疹流行资料分析。3.1952~1953年某市推行白喉预防接种资料分析。4.两城市1990年死亡率比较。【课题一】某市有10万人口,其中男性45,000人,女性55,000人,1992年死亡总数为1,000人(男600,女400)。当年,肺癌发病50例(男40,女10),其中45例死亡(男36,女9)。作业要求:计算下列各指标。1.1992年该市粗死亡率2.1992年该市肺癌死亡率3.1992年该市性别死亡率4.1992年该市肺癌病死率25.1992年该市肺癌死亡构成比6.1992年该市肺癌性别死亡率比(男/女)【课题二】某小学共有学生300名,某年1~5月份发生了麻疹流行,共发生病例20名。经调查发现,300名学生中有190名以往接种过麻疹疫苗,另有10名曾患过麻疹,其中2例发生在前一年的12月份。本次麻疹流行资料见图1。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发病病程图1学生麻疹发病时间分布示意图作业要求:完成下表计算。表1计算结果记录1月2月3月4月5月1~5月罹患率(%)期间患病率(%)3【课题三】某市人口30多万,全市共分10个区,1952~1953两年内该市推行白喉预防接种。接种对象是14岁以下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校儿童。第七区为该市白喉预防重点区。该区1952~1954年期间人口基本没有变动,共有14岁以下接种对象5000人。接种从1952年1月开始进行,连续不断地延至1953年9月,共接种3000人。在此接种期间及此后9个月至1954年6月为止,曾对接种者及接种对象未接种者中发生的白喉病例进行登记,结果如下:表2某市第七区1952.1~1954.6白喉预防接种情况及白喉发病情况日期接种人数接种者中发病人数未接种者中发病人数*19521~3月2500104~6月400257~9月6000810~12月70011219531~3月550044~6月350237~9月1501610~12月0219541~3月344~6月03合计3000957*若接种前发病,不再考虑接种依据该资料,某大夫计算接种者和未接种者白喉年发病率结果如下:0002.15.230009接种者年发病率0004.115.2200057未接种者年发病率作业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该大夫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为什么?2.完成下表并重新计算发病率。4表3接种者、未接种者观察“人时”计算日期季初人数a季内加入人数b季内发病人数c季内退出人数d观察“人季”=a+b/2-(c+d)/2接种者19521~3月02500/1254~6月2504002/7~9月6000/10~12月7001/19531~3月5500/4~6月3502/7~9月1501/10~12月00/19541~3月03/4~6月00/合计//9/未接种者19521~3月5000/1025048704~6月4740/54007~9月/860010~12月/1270019531~3月/45504~6月/33507~9月/615010~12月/2019541~3月/404~6月/30合计//57/接种者年发病率=未接种者年发病率=5【课题四】甲、乙两城市1990年死亡资料如表4。表41990年甲、乙两市20岁以上各年龄组死亡率及粗死亡率年龄组人口数死亡数死亡率(‰)甲乙甲乙甲乙20-2,0005,00010305.06.040-3,0003,00024308.010.0605,0002,00020010040.050.0合计10,00010,00023416023.416.0作业要求:1.用直接法和间接法计算甲、乙两城市1990年标化死亡率。⑴直接法:用两地各年龄组人口之和作为标准人口。表5按标准人口计算期望死亡数年龄组标准人口死亡率(‰)期望死亡数甲乙甲乙20-5.06.040-8.010.06040.050.0合计23.416.0甲地标化死亡率=乙地标化死亡率=⑵间接法:用两地所在大地区的死亡率作为标准死亡率。表6按标准死亡率计算期望死亡数年龄组标准死亡率(‰)人口数期望死亡数甲乙甲乙20-5.72,0005,00040-9.03,0003,0006042.95,0002,000合计19.710,00010,0006甲地SMR=乙地SMR=甲地标化死亡率=乙地标化死亡率=2.回答下列问题:⑴比较两种标化方法所得结果,解释上述标化率的意义。⑵实际率和标化率各在什么情况下应用?7疾病的分布一.实习目的:1.学习疾病按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的描述方法。2.掌握统计图表的基本制作要点。3.体会疾病分布描述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学时:3学时三.实习内容:1.1962年我国某县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调查2.一项对日本胃癌的移民流行病学调查研究3.1880-1930年美国麻省男性结核病死亡率资料的出生队列分析【课题一】某县位于我国华东地区某省北部,该县地势平坦,属于平原地区。全县北部地势略高,南部地势较低,有Y河从县境东西贯穿而过,南有H河与邻县为界。全年降雨量多集中在秋季,秋季降雨量大小往往影响H河水位的升落,如H河水位上涨,湖泊倒贯,湖水四溢,农田受淹,严重影响秋收秋种。该县主要为旱地作物,夏收以冬小麦为主,秋收为豆类等。农民由于缺乏建筑材料,住房比较简陋,秋收时农民多在场地上搭建“人”字形工棚,进行野外露宿。该县流行性出血热自1958年即有发生,1961年,疫情陡升,遂引起卫生单位的重视。自该年起,某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协同当地卫生防疫站逐年进行该县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监测。本材料的人口资料来自该县公安局,基本属实。现将该县流行性出血热调查所得的部分资料提供如下,以便计算分析。(一)疾病按时间分布表1某县1961~1962年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时间按月分布月份891011121234567合计病例数15271754304542231423构成比%作业要求:根据表1所提供的资料计算月构成比并绘制该县1961~1962年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按月分布的直方图。8(二)疾病的地区分布1961年8月至1962年7月某县发生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各区的病例分布见表2。表2各区病例的分布(1961.8~1962.7)各区编号人口数病例数发病率149,471745264,298231350,62533471,06118575,289102646,14912721,06943867,6017976,588101067,11209图1作业要求:计算各区的发病率,并描绘统计地图(图1)。(三)疾病的人群分布该县1961年8月至1962年7月不同性别、年龄出血热的发病分布见表3(下页)。作业要求:1.计算年龄性别发病率、病死率,填入表中。2.绘制年龄、性别发病率线图。河河YH12345678910北10表3某县不同性别、年龄组出血热的发病分布(1961.8~1962.7)年龄组性别人口数病例数死亡人数发病率(万/万)病死率(%)0-男女62,39933,33912138510-男女81,00670,151124526520-男女63,56653,14629086251230-男女46,47534,09523674241240-男女34,34131,2031103620850-男女29,01824,59752485460以上男女22,37623,133131612(四)分析讨论作业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该县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的季节分布特点。112.该县流行性出血热地理分布有何特点?3.该县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年龄分布有何特点?【课题二】实际工作中对一种疾病的描述往往是人群、地区和时间的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是利用移民这一特殊人群研究疾病的分布,从而找出疾病的病因。图2是美国人Smith利用日本移民研究胃癌病因的一个实例。110100100020406080100死亡率(1/十万)110100100020406080100图2胃癌年龄死亡专率美国白人(1959~1961)、日本国内(1960~1961)美国日本第一代移民(1959~1962)、第二代移民(1959~1962)男性女性日本日本第一代移民第一代移民美国白人美国白人第二代移民第二代移民年龄(岁)年龄(岁)12作业要求:请仔细观察图2,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用文字描述图2所显示的信息。2.从图2所显示的信息,分析胃癌的发生原因。【课题三】现况年龄与出生队列分析1880-1930年美国麻省男性结核病死亡率资料如下表:表4Massachusetts男性年龄别结核病死亡率(/10万)年龄(岁)年1880189019001910192019300-4760578309209108415-943493121241110-191261159063492120-294443612882071498130-3937836829625316411540-4936433625325317511850-5936632526725217112760-6947534630424617295>706723963431631279513作业要求:1.根据表4提供的资料绘制1880、1890、1900年的现况年龄结核病死亡率折线图。2.同一资料,绘制结核病死亡率的1860、1870、1880年出生人群的出生队列分析图。3.比较两图的主要差异。4.合理解释两图差别的原因。14现况调查的设计要点一.实习目的:1.正确使用现况调查方法。2.掌握现况调查的设计要点。3.理解现况调查在病因研究中的作用和局限性。二.学时:1.5学时三.实习内容1.对两项现况调查事例进行评价。2.某市卫生防疫站针对本区人群中HBsAg携带情况的一次现况调查。3.1981年对某市高校45岁及以上男性知识分子的一次现况调查。【课题一】事例1:1979年,为了解某省一地区肝癌发病情况,曾在该地区所辖几个县内开展了十万人的大普查。组织了100余人的普查队伍。普查方法为逐人登记有关项目,问病史、查体并采血检测甲胎蛋白(AFP)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普查工作用了半年多时间,最后查出5名疑似肝癌患者。经进一步确诊3例为原发性肝癌。当地肝癌的发病率一般在5/十万左右。事例2:1981年,某省地方病研究所为了进一步探讨大骨节病在本省的分布规律,为防治本病提供科学依据,决定在全省大骨节病病区开展一次普查。任务下达至各病区县。普查按省地方病研究所制订的同一方法进行。资料统一汇总。大骨节病在本省轻、中、重不同地区患病率不同。作业要求:1.请你对以上两个事例作出评价。2.你认为应如何进行以上工作?15【课题二】某市北区卫生防疫站为摸清本区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及其家庭内分布特点,拟进行一次现况调查。该区约16万人口;分6个街道委员会,每个街道委员会下设13~15个居民委员会;每个居民委员会有1900~2100人,约500个家庭(平均每个家庭约4人)。该区为一般居民区,由各种职业人员组成。已知邻区调查结果HBsAg阳性率为9.5%。作业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什么?预期分析的指标有哪些?2.根据你所确定的调查目的,本次调查应采用普查还是抽查?如果采用抽查,如何抽样?3.根据所选定的抽样方法,确定本次调查的样本大小。4.本次调查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影响调查质量的因素?应如何控制和评价调查资料的质量?16【课题三】某人于1981年对某市高校全部45岁及以上男性知识分子进行了一次现况调查,共调查971人。主要了解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的患病率和肥胖与后三类疾病的关系。其中部分结果见以下两表。表1某市≥45岁男性知识分子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患病人数患病率(%)肥胖26226.98高
本文标题:流行病学实习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52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