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浅析热钱流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浅析热钱流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摘要第一章绪论1.1选题背景及意义1.2文献综述1.2.1国外研究状况1.2.2国内研究状况第2章热钱流入理论2.1“热钱”流入的含义2.2“热钱”流动特点及在我国的现状2.2.1“热钱”流动的特点2.2.2“热钱”在我国的历程2.3“热钱”流入的影响因素的基本理论第3章热钱流入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3.1“热钱”流入降低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主动性3.2“热钱”流入使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产生一定的冲突3.3“热钱”流入削弱货币政策第4章“热钱”流入我国的政策建议结论参考文献致谢一、选题意义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成为热钱凯觎的对象。热钱流入的目的是投机获利,其中包括套汇、套利与获得高额投资回报率。在高额投资回报率的引诱下,热钱会源源涌入,当投资回报率消失,热钱也会大举撤出,大量逐利的投机性资金跨境流动,常常导致资金流入国的资产价格发生剧烈波动,给该国的经济和金融带来极大的破坏力,破坏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平稳增长。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后,全球经济还没有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但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复苏势头良好,为了追求安全升值,这些国家成为热钱觊觎的对象。热钱的流入,迫使中国被动增加货币投放,抵消了相关货币政策的效应,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也制约了央行的加息政策。由于热钱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和投机性,它在进出之间往往容易诱发市场乃至金融动荡,会进一步加大金融风险。纵观全球经济发展史,热钱曾多次带来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因此,当前大量的热钱流入对我国的金融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央行一般会通过“对冲”操作,减少或收回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或通过人民币公开市场业务回笼基础货币。此时,虽然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总量保持基本不变,但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与货币供给结构却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从而使货币供给量这一中介目标与国民生产总值、物价等变量的相关性减弱,也会影响币值稳定以及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国外:在泰国,其央行实行“宽进严出”控制“热钱”。最近一年来,每当股市出现较大波动或者跨境资本比例突然提升,一些本地金融家就会敦促中央银行或投资促进委员会介入调查,生怕“热钱”搅乱市场。自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10几年间,泰国政府一直在探索如何完善其金融制度。危机发生当年,政府就调整了汇率政策。同时,将原先受控于财政部的中央银行辟为独立机构,使其能更加自由地对市场进行监控。三、初步设想及拟解决的问题从热钱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分析,在汇率政策、货币政策工具、风险防范与监管联动机制、结售汇制度、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积极应对的对策建议。当热钱流入我国以后,如果央行对由此形成的外汇占款不作反应,则会导致超额货币供给,形成通货膨胀隐患或加剧已有的通货膨胀压力,影响币值稳定目标的实现。(一)改变货币供给结构,降低了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二)限制了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三)削弱了货币政策效果,引起利率与汇率冲突“热钱”流入的含义国际热钱的定义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对各种经济金融信息极为敏感的,以高收益为目的,但同时承担高风险的、具有高度流动性的短期投资资金。热钱大量流入,加大外汇占款规模,影响货币政策正常操作,扰乱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加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热钱”流动的特点及在我国的现状“热钱”流动的特点热钱具有投机性、高收益性、高灵敏性、高流动性、短期性、高风险性和高破坏性等七个特点。这几个特点是相互联系的,体现于热钱从进入到撤离的整个过程中第一,高敏感性。我们把敏感性作为国际热钱的第一个特征,主要是基于国际热钱对一国或世界经济金融现状和趋势;对各个金融市场汇差、利差和各种价格差;对有关国家经济政策等高度敏感,并能迅速地做出反映。第二,高收益性与高风险性。追求高收益是国际热钱在全球金融市场运动的最终目的。然而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因而它们所取得的是高风险利润。它们可能在这个市场赚钱而在另一个市场亏损,或在这个时期赚钱而在下一个时期亏损。第三,高流动性与短期性。在敏感性的基础上,它们会迅速进入有钱可赚的地方,而迅速逃离风险加大的地方。因而它们表现出极大的短期性,甚至超短期性,即在一天或一周之内迅速进入或迅速退出。第四,投资的虚拟性与投机性。国际热钱是一种投资资金主要是指它们投资于全球的有价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以便从证券和货币的每天、每小时、每分钟的价格波动中取得利润,也就是以钱生钱,因而它们的投资既不创造就业,也不提供服务,而具有极大的虚拟性和投机性。对国际热钱的投机性,它的破坏作用多,而它对金融市场的润滑作用少。热钱的流入地需要具备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流入地正处于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拥有足够的财富,以确保进入后有利可图。二是流入地拥有可炒作的对象,一般包括房地产和股票等。三是流入地的货币处于升值阶段,并且升值的预期将会持续。四是流入地的货币利率相对大部分地区较高,并且有进一步继续加息的预期。所以,总的来说,热钱流动的特点是向高收益,低风险的国家或地区流动,在短期内获取高额的回报后,随着收益率的下跌,伺机流出并且寻找下一获利机会。“热钱”在我国的历程2001年开始,中国的外汇储备明显增速,2000年、2001年、2002年中国外汇储备分别为1656亿美、2121亿美元、2864亿美元。2002年以来,热钱以各种途径秘密地流入我国,投机人民币汇率升值。而根据有关机构的可靠测算,2002-2007年进入中国的热钱规模超过7000亿美元。2007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也不过15282亿美元,热钱几乎占据了大半部分。导致这一轮大规模热钱流入的直接原因是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根据国际商品和劳务贸易决定汇率基本走势的理论,中国连续几年都获得双顺差,这必然引起外国对我国货币需求量的增加和外汇供给的增加,进而促使人民币汇率一路攀升。而且我国央行在2007年的连续加息更是大力的提升了人民币的投资吸引力,进一步加剧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利率是一国金融资产吸引力的决定力。利率和汇率交织在一起构成热钱大规模进入的重要缘由。根据“利率平价理论”,我国当时的汇率和利率之和高于国外利率水平,这很大程度刺激了外资的进入,再加上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以及美元持续疲软的推动,为热钱提供很大的利润空间。而在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启动汇改机制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保持小幅升值的态势。从2007年9月起美联储连续7次降息,而我国央行却连续6次加息,导致中美利差“倒挂”达4%左右。2008年1月到7月,1美元兑人民币从7.2545元降至6.8128元,可以看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明显增速。在今年几波贬值之后,1美元兑人民币6.2541元,仍有巨大的利润。“热钱”流入的影响因素的基本理论全球经济的宏观态势决定着热钱资金动向热钱趋利避险的本性决定了其倾向于在经济基本面好,保持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下获利。金融危机波及到我国前,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截至2008年,GDP连续5年达到或超过10%的增长速度,受此带动,股市、楼市两旺,吸引大量热钱流入。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热钱开始快速抽退,由于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大量热钱从我国流出。随着各国救市政策的施行,经济下滑的势头逐步遏制,但世界经济“东热西冷”局面进一步加剧,热钱开始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近几年来,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局势的不明朗,希腊宣布退出欧盟,导致欧洲经济波动。加上俄罗斯卢布的大规模贬值,我国可能再次成为热钱流入的目标地。利率因素引起资产价格的变动,引导热钱流向利差套利是热钱资金盈利的常用手段之一。随着利率政策的调整,国内外利差随之变化,刺激热钱资金从低利率国家向较高利率水平的国家流动。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为拯救市场,从2007年9月起连续降息,联邦基金利率由5.25%降至2%,后来甚至实行零利率。与此同时,我国央行2007年起连续加息,中美利差反转并呈逐渐扩大的趋势。随着国内经济领先全球率先恢复,为应对通胀,2010年10月我国央行重启加息。而美国则仍然实行零利率的量化宽松政策,套利空间进一步加大。目前,国内利率水平已经远远高出国际平均利率水平,存在套利空间,不仅加剧了海外短期资金入境规模,而且也吸引了包括内地企业、个人和香港居民资金导向。近几年来,随着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支付宝等新型储蓄获利途径正冲击着传统利率套利的途径。资本市场因素股市。股市收益率提高使得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提升,逐利本性使热钱加速流入股市等人民币资产,而赚钱效应显现之后又吸引更多的资金(包括储蓄资金)流入市场进而加速了价格的上涨,股价进入上升螺旋。随着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在宏观经济基本面不断向好、价值重估引发股票收益率攀升的刺激下,热钱开始逐步地流入;随着2007年底次贷危机的爆发引发全球金融危机,股市受挫,超级恐慌导致热钱资金迅速流出引发股市进一步暴跌;2008年底,我国出台“四万亿元”投资和产业振兴计划后,股市触底反弹,收益率快速上行,热钱的流入速度和规模又开始急速膨胀。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的开通,再度为热钱流入我国股市提供了新的途径。在开通后不久,中国股市就开始一波大幅度的上涨,而在1月19日热钱的急剧流出导致了上证指数暴跌260点。暴跌之后,热钱再度急速流入中国股市。房地产市场。出于风险控制考虑,热钱直接流入楼市往往视政策导向而定。房地产政策处于紧缩周期,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收益率下降,热钱往往先于政策紧缩就抽退;政策处于宽松期,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收益率迅速攀升,引发热钱迅速流入。近些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膨胀泡沫严重,正式由于热钱流入造成的。随着房产税的施行,房价得到一定的控制。大宗商品市场。热钱流入与大宗商品的关系是国际资本流动的缩影。从CRB指数曲线与热钱流向趋势走势来看,除了幅度和拐点略有差别之外,二者走势如出一辙。事实上,美元指数、人民币和大宗商品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当人民币盯住美元时,三者之间存在稳定的平衡关系,国际资金在三者之间的流动保持相对平衡;而当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时,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资金开始离开美元资产,流向被低估的人民币资产和大宗商品。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热钱流向汇率政策的变化引起市场对于货币价值预期的变动,促使热钱向具有较强升值预期的国家流动。2005年7月,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改革,施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此之前,市场预计人民币与美元脱钩之后将会大幅升值,热钱流入加速;而人民币脱钩之后,升值预期兑现,热钱流入放缓。金融危机后,当前一些主要发达国家采取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资金流动性泛滥,而我国经济率先复苏,导致国际市场对我国产生人民币升值预期,资金净流入压力加大。2010年6月汇改重启后,人民币快速大幅升值预期弱化,再加上楼市、股市不景气,热钱又产生流出的倾向。近期,从全球范围看,随着卢布和欧元的大幅贬值,人民币也连续几个交易日贬值,世界各国正展开货币上面的战争,相信热钱的流动速率也会随之加快。
本文标题:浅析热钱流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70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