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知识管理文献阅读总结
知识管理文献阅读总结研0905简书金2009020214由于本科学过供应链,所以想研究知识管理在供应链中的应用,现将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研究的相关文献做一个综述。1、供应链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供应链上知识价值的实现,要求知识管理过程在整个供应链上完成,包括供应链企业内部和供应链企业之间。从知识管理的内容上来看,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主要涉及供应链中知识的创造、共享、运用和保护等主要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与协调,涉及对供应链中的个体知识、部门知识、企业知识和企业间知识的管理。在结合有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供应链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供应链中知识的获取、供应链中知识的共享、供应链中知识的运用、供应链中知识的保护和支持知识供应链知识管理的基础性活动。①供应链中知识的获取。供应链中知识的获取指供应链参与企业从企业内部,供应链内部和供应链外部获取供应链流程中显性和隐性知识的过程。其中,主要强调从供应链合作伙伴那里通过学习获取知识,充分利用供应链这个蕴藏着丰富知识资源的“知识宝库”。可转化为知识的信息资源主要有电子文档资源、纸质文档资源、语音资源和数据库等。这些资源被收集到供应链企业的知识库中。知识获取要求供应链中个人、部门和企业都具有较强的知识选择、提炼、分类、识别的能力,能够从企业所获取的知识中甄别、分析对企业经营过程有用的知识。②供应链中知识的共享。知识管理的研究者大都认为知识的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中尤其强调知识在节点企业间的共享与传播,其根本原因是知识的共享与传播是促进知识在供应链企业间流动的主要手段,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知识资源的交流和互补,从而提高供应链知识创新和应用的效率。可通过知识推送、电子公告、知识订阅、教育培训等方式,以页面浏览、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形式来实现知识在供应链联盟成员间的共享与传播。③供应链中知识的运用。供应链中的知识运用首先强调对知识的吸收。组织的吸收能力不仅包括企业员工的吸收能力,还包括其知识在不同部门间传播和转移的能力,不单是个人吸收能力的总和。随着外部知识和信息对企业重要性的日益增加,供应链企业需要更高的吸收能力来从其供应链合作伙伴处鉴别、提取知识。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知识运用,实现成员间知识水平的协调,包括成员间的知识存量、知识利用能力和知识存储能力等,其目标是保证最终产品在各个环节上能在知识上得到保证,实现其功能的协调与优化。④供应链中知识的保护。鉴于供应链的动态性和由不同独立法人企业组成的特点,供应链中的知识保护特别重要。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中必须有完善的用户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功能,节点企业还应具备较强的知识提炼和筛选能力,以更好地对涉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资本,如知识产权、专利产品、核心技术、客户偏好等,进行有效地保护。⑤支持供应链知识管理的基础性活动。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跨越了企业的边界,面对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知识结构和企业文化,需要一系列支持供应链知识管理的基础性活动保证供应链中知识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主要有战略性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包括基于知识管理能力的合作伙伴选择和知识合作评价等;基于信任的支持知识在供应链成员间交流和共享的联盟文化管理,包括企业领导层对于供应链知识共享观念的支持和员工与企业层次对知识共享的认同等;支持供应链知识管理的技术性活动,如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知识库管理、基于Web的核心企业知识门户、成员间在线知识学习和培训系统等。2、供应链知识管理的目标。供应链知识管理的主要出发点是当代企业所面对的生存环境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其直接目标是提高知识创新和运用的效率,在供应链结构中推动知识转移和共享,使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知识水平达到协调优化,使核心企业、供应商和客户成为一体,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知识创新所具有的高风险性要求企业在进行知识创新时充分考虑风险规避问题,同时知识在使用上所具有的不同于其它资源的特性使得知识的合作开发与利用成为可能。因此,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利用供应链成员在业务流程和知识资源上的互补性提高知识创新和利用的效率,避免知识重复创新行为在供应链联盟中发生,同时降低知识创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推动知识在供应链中的转移和共享是其主要手段,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和知识具有的网络效应,知识的价值随时间递减的特性,使知识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因而,新知识在创造出来以后必须迅速被运用才能产生最大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因此,要求拥有新知识的企业在供应链中尽快地转移和共享知识资源,增强供应链的整体知识容量,协调和优化供应链成员的知识水平,进而使各成员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满足其他成员的要求。3、供应链知识管理的特征。供应链联盟是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战略联盟形式,相对于其他企业合作形式如虚拟企业、产学研合作等,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的关系要更加紧密,因此,供应链知识管理具有以下特征:①知识协调。供应链的高效率运行要求其成员企业无论在知识的拥有量、知识共享与吸收能力、知识互补程度,还是在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文化上都要达到协调,知识共享和知识交流要求成员企业间经营理念的一致性,一旦有一个企业的知识不能达到其他成员的要求,就要影响整个供应链运作的效率。因此,在进行合作伙伴选择时除了考虑与其他三流相关的指标外,还应考虑合作伙伴的知识协调指标。②保密-公开-安全关系原则。知识在供应链中获取、共享、传播、运用的前提是供应链成员必须明确哪些知识是关乎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知识,需要保密,哪些是能为其他成员提供帮助的非核心知识,需要迅速高效地共享。企业既要做到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知识交流,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核心知识,强调知识管理的安全性,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库。③强调知识共享和传播。知识共享和传播是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知识不是物质财富,它并不因为产权的转移而丧失对知识的使用权。而且知识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使用得越多,产生的效益越大,因此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强调知识的共享和传播,可以降低供应链成员获取、创造知识的成本和风险,提高知识运用的效率和供应链整体知识容量。4、基于供应链的知识管理模型。(1)知识转移模型。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只侧重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的传递过程,仅停留在对市场需求、产品生产组织、库存等一般信息的获取,而忽视对知识的管理。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的获取、存储、传播以及应用的能力已成为决定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要素。因而,现代的供应链应该是通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知识流将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成员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知识单元,而是成为供应链知识网络中的节点,在供应链结构成员企业中流动的不仅包括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还包括有知识流。图:供应链知识转移流程供应链管理中知识转移的途径主要有:①通过内部市场转移:企业内部员工进行技术、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和学习,使员工的隐性知识上升为显性知识,并不断在团队和组织内部传播,内化为企业内部的隐性知识;②通过外部市场转移:首先,核心企业为了使非核心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自身生产的需要,通过技术和专利转让协议、技术咨询和培训等有偿方式,为非核心企业提供生产和服务所需的技术和知识,使得企业显性知识在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进行转移;其次,核心企业和非核心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联盟,主动进行技术和知识的交流沟通和相互学习,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最后为了与核心企业在经营理念、组织文化和战略目标保持一致,非核心企业主动通过组织员工到核心企业参观和学习等非正式形式学习核心企业的经验和理念;③其他的转移途径:供应商通过市场交易的机制从供应链外部购买更加先进的设备、引进先进技术来提高生产力和技术水平,并不断跟踪、吸收和利用供应链外部的新知识;与行业领袖企业进行比较,将标杆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及经验内化为组织内部的知识等。(2)供应链的知识管理模型该模型分为基本过程、支持资源和驱动要素三个部分。在知识链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驱动要素与供应链中知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对知识流的影响,并通过提升模型的反馈,使模型成为闭环系统。图:供应链知识管理模型5、知识创新。(1)供应链中知识创新的特征①供应链中的知识创新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应该成为供应链的核心能力,为供应链带来卓越的价值、成长与报酬。②由于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基于供应链的知识创新也应该是以系统的概念来考虑,集成性已成为知识创新的系统特征,供应链中的知识创新研究是将供应链作为一个系统,强调供应链成员协同基础上的合作创新。③供应链中的知识创新,其主体是供应链成员,以供应链成员为基本单位。供应链中的知识运用尤其强调成员之间知识水平的协调,包括成员间的知识存量、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利用能力的协调,其目标是保证最终产品在各个环节上能在知识上得到保证、实现功能的协调与优化。④根据约束理论,系统的强度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其创新能力并不取决于最强的成员,相反会受到能力最弱的成员限制。因此,在增强供应链成员各自知识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强调供应链成员之间知识创新能力的匹配。(2)知识创新的四种方式①知识自创生知识自创生是从知识供应链中群落整体自组织过程形成的新状态和原有旧状态对比的角度,对知识供应链中知识创新的自组织状态的一种描述。在知识供应链进行知识创新过程中,就像系统的演化过程,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环境和规则变化),知识供应链系统原有状态失稳,由知识供应链系统内个体(即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自发产生新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功能,相对于知识供应链中自组织过程前系统不存在这种状态,就称为自创生。自创生是从自组织前后状态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知识供应链中知识创新自组织过程。其特点在于出现了原来不曾有的知识新状态、新结构和新功能。②知识自复制知识自复制是从知识供应链中个体(即子系统)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才能保证系统形成某种新的、有序的、稳定的状态的角度,来对知识供应链中知识创新的自组织特性形成的状态特点进行的一种描述。知识的自复制是从知识自组织的实践过程,从知识供应链系统状态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得出的特点。在知识供应链自组织的过程中,知识系统演化呈现出有序的状态。从时间变化分析,当某一知识经过一段时间,呈现出与原来一样的知识,就称为自复制。就好像一个种群中某个生物个体死亡了,又有一个同样的生物个体被复制出来一样。知识供应链中个体(子系统)具有自复制的功能,才能使系统在自组织过程中形成的知识有序状态得以保持。它是知识供应链系统自组织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状态能稳定存在的原因。③知识自生长知识自生长是从系统整体层次角度,对知识供应链系统自组织过程中所形成的状态随时间演化情况进行的一种描述。这是对系统整体状态的一种分析:系统整体除了“体积”变大以外,其余形状、性质、特点均不发生变化。如生物体自身生长发育,从小苗长成参天大树,从小鸡长成大鸡,都称为自生长,在知识供应链社会系统中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及自系统数目的增多,也是自生长。因此,知识自生长存在于知识供应链子系统层次上,每一个个体子系统均保持一定的结构、功能,其在演化过程中不发生变化,而只是大小发生变化,这样由知识供应链中个体(子系统)的自生长实现知识供应链系统的整体自生长。一般来说,多数情况下,子系统的自复制是系统自生长的原因,也就是说,知识供应链中个体知识的自复制是知识供应链系统整体知识自增长与群落整体壮大的原因。④知识自适应知识自适应是从系统与外界的关系角度,对知识供应链系统知识自组织过程的一种描述。它强调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知识供应链系统整体通过自组织过程的适应环境,而出现新的知识结构、状态或环境。知识的自适应与知识自创生都是整个知识供应链知识自组织的分析,都是研究自组织过程前与自组织过程后知识供应链系统知识状态的差别。但知识自创生是从知识供应链自组织系统本身的性质来分析,自组织后,系统出现新的结构、功能的角度来分析,是对知识供应链系统中知识本身状态的描述,是对系统内部机制的探讨。而知识自适应是从系统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应答、对外界环境的响应
本文标题:知识管理文献阅读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77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