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二)
爱华育新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要点咏雪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傅.()柳絮.()差.可拟.()()无奕.()雪骤.()道韫.()2.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编著的《》一文。3.解释字词:⑴内集()⑵儿女()⑶俄而()⑷欣然()⑸差可拟()⑹未若()⑺因风起()⑻即()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②③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的家庭气氛。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撒盐/空中差/可拟B白雪/纷纷何/所似C未若/柳絮/因风起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7.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8.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答:。9.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10.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喻体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词:句:⑴。⑵。陈太丘与友期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②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④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1.给加点的字注音:与人期行()尊君在不()12.解释加横线的字词。⑴与友期行()⑵太丘舍去()⑶去后乃至()(4)待君久不至()⑸尊君在不()()⑹相委而去()⑺家君()⑻下车引之()⑼元方入门不顾()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②、。③、。④。14.“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1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16.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17.你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的词语或名言?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请各举出两例)词语:故事:《论语》十二章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孔子(前551--前479)末期、、,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字。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所谓“仁”就是“爱”。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被后世称为“”。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和对话体为主,是。二、注音:不亦说()乎愠()三省()吾身逾()矩()罔()殆()好()之者一箪()食曲肱()笃()志论()语三、解释词语及翻译句子: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习:说:朋:愠:君子:译文: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日:三省:为:忠:信:传:译文: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有:立:不惑:天命:耳顺:逾:矩:译文: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而:故:新:爱华育新学校可以:为:译文: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而:殆:译文: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箪:饮:堪:译文: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之:译文: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疏食:(饭:疏食:)曲肱:(肱:)译文: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焉:择:善者:从:译文: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川:逝者:(逝:)斯:舍:译文: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夺:匹夫:译文: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笃:仁:译文:四、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3、《论语》中论述学习应有谦虚的态度,要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5、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6、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7、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论语》中与之表述意思相近的句子是:,。8、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9、强调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句子是:,。10、《论语》中含义深远,金铿玉振,古往今来,不知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在险恶的环境中守志不移的句子是:,。11、《论语》中用简洁朴素的笔致,勾画出一个安贫乐道者的心理状态,平凡而又高洁,令人向往之至,在今天更显得弥足珍贵的句子是:,,。,。12、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1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五、问题探究:1、写出几个在《论语》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16、《诫子书》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诫子书》选自,作者,字,三国时期著名的、。你以前听过他的小故事,陆游对这篇千古传诵的表文曾称赞道:_________二、句子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关键字词1、夫静淡泊无以明志致远2、广才淫慢励险躁3、治性治驰意与日去枯落4、接世穷庐将复何及服四、课文理解1、请说说题目的意思。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关系怎样?。4、“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爱华育新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要点咏雪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傅.(fù)柳絮.(xù)差.可拟.(chā)(nǐ)无奕.(yì)雪骤.(zhòu)道韫.(yùn)2.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编著的《世说新语》一文。3.解释字词:⑴内集(家庭聚会)⑵儿女(子侄辈)⑶俄而(不久,一会儿)⑷欣然(高兴地)⑸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⑹未若(不如,比不上)⑺因风起(凭借)⑻即(是)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②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③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欢快、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C)A.撒盐/空中差/可拟B白雪/纷纷何/所似C未若/柳絮/因风起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7.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8.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答:补充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9.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2)“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且两者都是轻飘飘的,呈团状,这一点极相似。10.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喻体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词: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句: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陈太丘与友期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②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④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1.给加点的字注音:与人期行(qī)尊君在不(fǒu)12.解释加横线的字词。⑴与友期行(约定)⑵太丘舍去(离开)⑶去后乃至(才)(4)待君久不至(您,对对方的尊称)⑸尊君在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⑹相委而去(丢下,舍弃)⑺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⑻下车引之(拉)⑼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②、(家父)等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离开了。③、(你)到正午还不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④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14.“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言辞粗鲁、只会怪罪别人儿不会反省自己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元方入门不顾”。1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不失礼:对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也符合一个七岁小孩的心理。(失礼: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难当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16.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为人处事要讲信用,懂礼貌17.你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的词语或名言?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请各举出两例)词语: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名言:言必行,行必果金诚所至,金石为开故事: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王冕四岁画画曹植七岁做诗《论语》十二章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思想的核
本文标题: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86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