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浅谈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浅谈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英语系专英114王丹丹摘要:习语是文化的一种精华,是语言的沉淀,我们也可以通过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本文从汉英文化的差异入手,再探讨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根源,最后探讨其互译的方法与技巧。关键词:中英习语;文化差异;翻译方法Abstrac:idiomisakindofessenceofculture,istheprecipitationoflanguage,wecanalsouseittoacertainextent,tounderstandthesocialcultureofanation.Thisarticleobtainsfromthechinese-englishculturaldifferences,thendiscusstheculturaldifferencesofEnglishidiomsintherootcause,finallydiscussesthetranslationmethodsandskills.Keywords:Englishidiomsinculturaldifferencesintranslationmethod一、引言文化涵盖的范围很广,它既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思维定势和情感方式,又指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如共同的生活习惯、风俗、言谈举止等。但由于英汉民族所处的环境不同,历史发展各异,因此彼此的文化有差异,有时差异还很大。本文拟先从以下四个方面简单地看一下它们的差异:语言语法词汇文化差异;语言交际文化差异;价值观差异和思维文化差异,然后再探讨一些翻译方法。二、中英文化差异1.语言词汇文化方面的差异汉英文化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差异上。而词汇又是语言的基石,是最明显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比如“月亮”,中国人看到月亮常常联想“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而“moon”,美国人看到“moon”则往往联想到登月、太空人等。2.交际文化方面的差异文化具有社会性,为社会成员所共享。学习外语的根本目的在于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操不同语言的社团里的人进行跨文化交际。如打招呼,谈天气,问候健康,询问年龄、收入、个人隐私等,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含义。3.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价值观指人的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及风俗人情等为人处世准则的观念。一般认为是特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核心,表现在两种语言中,会对语言理解和翻译造成很多障碍,足以引起翻译工作者的重视。中国文化中以儒家文化为主,其种族亲属和社会关系表达得十分清楚和严格,不容丝毫的含混和马虎。英语民族崇尚个人主义,个人至上主义价值观是西方文化的特点。中国人注重整体、综合、概括思维。所以中国文化习惯从整体上、直观上看问题,强调社团和集体的价值。4.思维文化方面的差异英语民族的思维是个体的、独特的。英美文化习惯于逻辑分析,强调个人为中心。因而导致语言表达上的种种差异。例如,在姓名、时间、地址的表达方式上,汉英两种语言的行文方式明显地体现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文化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而西方文化则正好相反。由于汉英文化的巨大差异,因此,在外语翻译中,我们必须兼顾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注意意识到文化与语言相关的重要性,更要注意文化的差异性。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人们在日积月累的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表达思想的方式,是一种文化沉淀,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下面就探讨一下中西习语的差异,并由它体现出来的中西文化的差异入手,探讨一些英汉翻译的方法及技巧。首先看看是什么导致中西习语之间的巨大差异。三、中西习语的文化差异1.生活的自然环境的差异英国是一岛国,航海捕鱼是英国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英语中有很大一部分习语源于航海事业或与水有关。中国在亚洲大陆上,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因此,习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农谚。比如:西方adropintheocean沧海一粟tosinkorswim不论成败stillwatersrundeep大智若愚tokeepone’sheadabovewater奋力图存中国挥金如土瓜熟蒂落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八九耕牛遍地走瑞雪兆丰年2.民俗的差异英汉两个民族在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表现在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是天壤之别。众所周知,西方人尤其是英美人对狗偏爱有加,把它视做人的伴侣和爱物,习语中含有“狗”的褒义用法比比皆是。例如:topdog重要人物luckydog幸运儿Everydoghasitsday.凡人皆有得意日在中国,人们从心理上讨厌这种动物。因此,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例如: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嘴吐不出象牙3.宗教信仰的差异英美等主要以基督教为主,因此很多习语与基督教相关。例如: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Everymanforhimself,andGodforusall.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中国主要以佛教为主,因此很多习语与佛教相关。例如:借花献佛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4.历史神话典故上的差异中西方有着不同的历史神话典故。例如:西方theheelofAchilles比喻一个人致命的弱点(希腊神话故事)Judas’kiss口蜜腹箭(源于《圣经》)Talkofthedevilandheissuretoappear.(说魔鬼,魔鬼到)(源于《圣经》)中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源于《诗经》)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源于《论语》)因为有这以上种种巨大的差异,接下来我们谈谈英汉翻译的一些原则与方法。在翻译的过程中,有的主张“移植”原文,即直译,不赞成“代替”、“借用”。有的主张“意译”,强调“异物归化”,不赞成“移植”。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或“动态对等”的翻译原则,强调读者反应。下面就以习语翻译为例来简要阐述一下英汉互译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四、中西习语的翻译方法与技巧1.直译英汉习语中有一些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相同或相似,隐含意义也相同的表达方法,就是说,此类习语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传达出了相同的文化信息,可以相互转换。例如:Hewholaughslastlaughsbest.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Practicemakesperfect.熟能生巧。汉语成语“破釜沉舟”与英语burnone’sboats都源于军事家的策略,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深入发展,已广泛被中国人接受。又如:crocodiletears鳄鱼的眼泪armedtoteeth武装到牙齿2.意译在英汉习语的翻译过程中,当字面意义或形象意义与隐含意义因文化差异出现矛盾时,我们应舍弃前两者,而注重习语的隐含意义。例如:toteachone’sgrandmothertosuckeggs×教老祖母吮吸鸡蛋√居然敢教训你的老前辈WheninRome,doastheRomansdo×到了罗马,和罗马人做一样的事√入乡随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望子成龙×hopeone’schildwillbecomeadragon√hopeone’schildrenwillhaveabrightfuture3.更换喻体形象由于不同的历史渊源和两种文化间的差异,有的喻体形象在英语民族心中的概念与汉语民族的概念大相径庭,直译显得晦涩难懂,这时可以更换喻体形象,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相似的感受。Maryandhermotherareaslikeastwopeas.玛丽和她的母亲长相酷似。Hetreatedhisdaughterastheappleintheeye.他把女儿视为掌上明珠。tospringuplikemushroom雨后春笋tofishintheair水中捞月4.添加注解严格地讲,加注不能算一种译法,一篇文章如果注解多了,读起来往往失去流畅之感。但有的习语只有在历史背景和典籍出处说明以后才能充分表达它的意义,所以译者有时必须酌情考虑利用注释法使习语的含义充分表达出来。例如:tocarrycoaltoNewcastle字面意思:将煤运往纽卡斯尔(英国产煤中心),指“多此一举,背着石头上山”。Don’tbetooproudofyourprematuresuccess,asitalwaysturnstobeaPandora’sbox.切不可为过早的成功得意忘形,因为它常常会变成灾祸的根源(Pandora’sbox潘多拉的盒子,见希腊神话,用来比喻灾难、麻烦、祸害等的根源)。守株待兔watchingthestumpandwaitingforahare——seeChinesefolklore,suggesting“waitingforgainswithoutpains”五、结语总之,语言是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最能反映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习语亦然。在两种语言进行互译时,一定要关注英汉文化的差异,再结合一些翻译方法和原则,就一定能翻译出符合各自语言文化特点的好的译文。参考文献:[1]张宁.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中国翻译,1999.[2]朱耀先.谈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J].中国翻译,1997.[3]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4]刘川,段跃萍.跨文化差异与词汇翻译[J].中国翻译,1996.[5]蒋磊.英汉习语的文化观照与对比[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6]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7]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8]梁茂成.英汉谚语的理解与翻译[J].中国翻译,1995.[9]陈丽英.英汉习语的语用意义对比及翻译[J].龙岩师专学报,2003.
本文标题:浅谈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88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