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浅谈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延津县的推广和运用
1浅谈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延津县的推广和运用闫红霞井志平(延津县农机局河南延津453200)摘要:简单地理解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在耕种土地的时候保护土壤不受大的破坏,尽量保持土壤的原始形态。换句话说,保护性耕作实质就是打破了老百姓传统的深耕细作,减少了种地的工序,直接利用秸秆还田机将秸秆粉碎或者用玉米联合收获机将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在土壤表面,配套旋耕机对耕地进行浅表作业后,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不在用攉草楼或者锄头中耕除草,而是利用化学农药除草灭虫害。减少机具进地次数,保证土壤不被压实,保留土壤的孔隙度,起到保水、保肥的效果。【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延津原因好处推广1.延津县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延津地处黄河流域,豫北黄河冲积平原,全境为平原,无山地,北部有大量连绵起伏的沙地。沙土资源丰富,蕴藏有2亿立方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秋凉春早,年平均气温14℃;7月最热,平均27.3°C;1月最冷,平均0.2°C;年平均降雨656.3mm,6~9月份降水量最多,占全年降水的70%;全年无霜期220天,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左右。境内有20万亩未开发的国有沙丘和沙荒地,符合国家严格保护优质土地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劣质土地的政策,建设用地充足。盛产小麦、玉米、花生、胡萝卜,是国家级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基地县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县耕地面积94万亩。延津县小麦种植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独特,土、肥、水以及气候条件非常适有着小麦第一县的美誉,位于中国小麦黄金走廊核心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具有良好的农业耕作基础,工业项目少,生态环境优良,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2.延津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原因和意义:延津县农作物种植一直采用每年冬小麦深耕深施底肥,春季小麦田套种花生、玉米单一的种植模式,长期传统的精耕细作种植方式,致使其农业生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农业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生土翻于地表,土壤2板结现象严重,农业生产投资加大,土肥资源利用率降低,片面施用化肥造成土壤退化,使土壤保墒蓄水能力降低,土壤富营养化,严重的形成次生盐渍化;有的地方出现土壤养分新的不平衡与缺素,土壤有效钾、微量元素含量下降。明显的表现是农民增产不增收。同时,大量的秸秆焚烧,污染大气环境,加剧温室效应。且造成水、肥、土资源流失。因此,传统的耕作方式已不能适应既要发展生产又要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改变传统的耕作方法、推广保护性耕作,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农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什么是保护性耕作简单地理解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在耕种土地的时候保护土壤不受大的破坏,尽量保持土壤的原始形态。换句话说,保护性耕作实质就是打破了老百姓传统的深耕细作,减少了种地的工序,直接利用秸秆还田机将秸秆粉碎或者用玉米联合收获机将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在土壤表面,配套旋耕机对耕地进行浅表作业后,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不在用攉草楼或者锄头中耕除草,而是利用化学农药除草灭虫害。减少机具进地次数,保证土壤不被压实,保留土壤的孔隙度,起到保水、保肥的效果。4.保护性耕作的好处4.1省力、省时、省钱。保护性耕作减少了作业工序,解放了劳动力,降低了劳动成本,减少了耕地投资,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4.2.蓄水保墒:秸秆覆盖免耕播种能够使农田土壤不受侵蚀,保持土层稳定的结构状况,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保持土壤的孔隙度,孔径分布均匀、连续而且稳定。因此,保证了土壤有较高的入渗能力和保水能力。4.3.培肥地力:秸秆覆盖还田,既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又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连年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递增,土壤中的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也会增加。另外,免少耕本身就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提高氮、磷、钾等元素的供给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增收。5.保护性耕作的实施方法5.1.免耕、少耕法:小麦、玉米在种植过程中利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盖-镇压一套完整的作业工序。基本上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35.2.秸秆还田地表覆盖:将30%以上的作物秸秆利用秸秆还田机或者用联合收获机进行粉碎,抛散于地表,起到保水、保墒,增加土壤肥力的目的。5.3.喷洒化学除草剂灭虫害:防治病虫草害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使覆盖田块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免受病虫草害的影响,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品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也可结合浅松和耙地等作业进行机械除草。5.4.深松技术。深松的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强降水入渗速度和数量;作业后耕层土壤不乱,动土量小,减少了由于翻耕后裸露的土壤水分蒸发损失6.保护性耕作在延津县的实施情况2013年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县得到推广。2013年我县在小潭乡、石婆固乡、位邱乡、胙城乡8个村推广实施了小麦、玉米、花生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面积达4995亩。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改良了土壤,增加了土壤肥力,减少了水分流失,节约了灌溉投资成本,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6.1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方法措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国家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自项目实施以来市、县、局领导都非常重视,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建技术精英入村到户,进行指导。实行技术指导员分村包户,与局-村-户三级签订合同。定期组织示范户培训,手把手传授技术。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6.2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效果对比示范田农作物的产量小麦单产529公斤/亩,比去年的516.7公斤/亩亩产增加了12.3公斤。增幅为2.4%。玉米单产595公斤/亩,比去年的570公斤/亩亩产增加了25公斤,增幅为4.2%。花生单产323.8公斤,增长1.3%。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总之,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坚持试验示范与辐射推广相结合,积极引导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促进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双赢”的耕作方法,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渣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4虫害,从而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是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建设节约型农业的重要措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建设环境友好型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基金项目:2013年河南省农业机械推广补贴项目作者简介:1.闫红霞女1967年4月出生,河南延津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农机推广工作。2.井志平男1964年9月出生,河南延津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农机推广工作。E-mail:1242239738@qq.com
本文标题:浅谈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延津县的推广和运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90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