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浅谈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摘要:我国不仅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并且涌入城市,与城市失业现象并存。因此,在现阶段,一方面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的潜力,扩大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和农村内部就业,另一方面,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提高城市化水平,增加城市就业岗位,从而解决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劳动力剩余就业经济发展城市化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劳动力约占全国总劳动力的70%,农村劳动力就业是我国现在面临的一大问题,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刻不容缓,它关系到我国农业及农村的发展,并且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大影响。如果不能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它将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及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2我国14亿人口有近8亿是农民,其中农村劳动适龄人口达6亿之多,这个庞大的数字所形成的就业压力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就业机会严重不足。(一)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并且向城市流动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供需严重失衡,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这种情形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首先,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现有耕地18.26亿亩,根据我国目前每亩耕地投入的劳动力计算,农村土地只能容纳约1.8亿的劳动力;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土地荒漠化等原因,耕地面积还在逐年减少,农业土地资源的匮乏必然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剩余。其次,随着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农田所需的劳动力数量下降,部分农村劳动力将逐步从传统农业中分离出来,在没有在农村内部顺利转移就业之前,这些也将转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另外,受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农民生育观念和择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人口及劳动力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城市人口及劳动力增长速度,农村劳动力的过快增长,使得农村劳动力需求与庞大的农村劳动力供给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加剧了供需矛盾,产生了农村劳动力剩余。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隐性失业大量存在,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因此大量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农村劳动力纷纷弃田,迁移城市化身为农民工,这些农3村相对优质劳动力的外流,在增加城市就业压力的同时导致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滞后。(二)城市和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就业压力增大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曾一度成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大多数乡镇企业已由粗放型扩张阶段向集约型发展阶段过渡,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增加,资本或技术对劳动的替代明显增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同时,随着技术进步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加快,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而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无法适应岗位的要求。这些都将降低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另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弹性系数明显下降,因为资本积累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必然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工业产出的增长必定高于劳动需求的增长,而城市新增劳动力数量不断上升,城市新增就业岗位难于满足实际所需,加上近年来城镇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行,城市的失业问题正在加剧,城市失业率的存在使得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或流动的渠道受阻,由此,在供需矛盾的作用下,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也在下降。二、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4(一)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和农业内部就业现如今大量劳动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就业压力一度增大,依靠城市吸纳大量劳动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扩大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和农业内部就业,才是解决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现实选择。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必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在全面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会产生出大量的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保证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年底出台的高达四万亿元的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一揽子方案中,也将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积5累,要通过大量使用农村劳动力得以建造并保持良好运转。我国曾经盛行利用农闲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做法,这个经验值得借鉴,它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3.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劳动力素质是影响自身择业能力与收入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切实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一项长期战略。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确保新增劳动力素质稳步提高。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教育是国家强盛的根基。应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大力支持教育事业、特别是支持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办好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职业专科学校,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与针对性。增加对职业技术学校的财政支持,降低学杂费,尽量使农民子女接受更高的教育。大力开展转岗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转岗培训是农村劳动力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就业能力的有效手段。要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就业订单,有针对性地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班,提高劳动力的专业技术和适应能力。(二)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就业需求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6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大、中城市的经济规模较大,产业门类较多,聚集效应强,消费水平较高,为解决农村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推动城市化,要不断加快现有大、中城市发展,继续调整和完善经济结构、提升产业档次,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各类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大、中城市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用。小城镇是实现城市化的重要路径。我国多数小城镇现有人口规模小,经济发展空间较大,吸纳就业能力较强,农民进镇成本低,可以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现实需求。为此,要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引导乡镇企业合理聚集,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根据小城镇特点,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产业为依托,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逐步扩大产业规模。完善小城镇的投融资、用地、户籍、购房、发展二、三产业等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小城镇发展,拓宽小城镇投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企业、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发展小城镇的各项公益事业。在保护耕地和农民合法权益的情况下,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对农民工的种种不合理限制,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因此,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及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应大力发展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和农业内部就业。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农村与城市贫富差距。另一方面,加快7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参考文献:1.陈卫平.深化农业内部就业:解决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新思路2.张志新.农村应成为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主渠道3.张晓梅.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4.郑杭生。农民市民化:当代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研究课题[J].甘肃社会科学,20055.于立,姜春海.中国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就业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3,(03):14—15.
本文标题:浅谈农村劳动力就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92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