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浅谈如何在德育课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在德育课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地位及意义认识,剖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提出在德育课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三个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传统与创新的统一、系统性与针对性的统一,并简明扼要地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基本思路。数学课要引领学生通过各领域数学知识的学习,在逐步培养抽象、推理、想象、创造等能力的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活动中发展演绎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德育课教学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战场,是进行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实践学习和灌输的主要途径,也是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肩负着对青少年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劳动就业、道德情感和心理健康等教育,是最终落体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以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为中心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所在。德育课教学是我国学校教学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政治方向和培养人才的目标实现,要求要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在新形势下,强调现代文明和意识形态相结合的思想教育已取得了共识,德育课教学作为思想教育的基础,肩负起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也最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提供最强大的思想保障。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课教学中地位及意义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德育课教学明确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三个倡导”,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一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二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三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简单而易懂地概括为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作为我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我国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是与我国建设现代文明国家所迫切需要的价值观,也就是我们在德育课教学中必须践行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德育课教学的内容设置和任务要求、教育教学观念与思想,都必须服从这样一个基本的价值目标,为我们在现在和将来的德育课教学中提出了新要求和历史使命。《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也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小学德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跨度大、涉面广繁重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更需要全社会的了解、理解和积极参与。德育课教学作为这项工程的起点和落脚点,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责无旁贷,只有通过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学内容、实践多样化教学模式等措施,才能切实发挥德育课教学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体地位和体现其现实意义。二、德育课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三个统一1.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与行的关系)德育课教学有着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教育规律,是一门理论付之实践知行合一的活动,它的内容核心部分应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具体运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总结与高度概括,它分析了人的本质问题、世界本原问题、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与趋势等,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领域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更是丰富了这一理论并要求付之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价值观,且是社会主义的,关键是核心的,作为一种具有特质的价值观,既是一种充满理性和思想性的抽象理论,又是具有现实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的具体实践,只有通过“灌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行之以效,才能让学生先感而后悟,先学而后觉,不可能自发形成或自觉产生。这要求在进行德育课教学教材内容的更新编写使用过程中,要克服任何轻率的结论与随意的理论跃然纸上,避免“想当然”无任何依据的观点产生的负面影响。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充满正能量的,是简单易行易懂的概述,并具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所以在内容安排上要循序渐进,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减少由于理论深度和层次安排不合理造成学生不甚和歪曲理解的现象发生。德育课教学教材内容的更新编写要让设置更合理,除了强调理论性外,更要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否则,就会出现“理论一大套,实际不对号,编了顺口溜,读完一边丢”的情形,一是让教学严重脱离实际,陷入空洞无物、泛泛而谈的枯燥氛围中,影响了教学效果,二是在教学中太过于通俗易懂,让学生产生无所谓的轻视漠视态度。就价值观本身而言,它是一种思想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观念,它的最大特点也正是这一点,忽视了这一点,就是本本主义、形而上学。另外,学生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培育和养成也是符合“实践-认识-理论-实践-再认识......”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的,拔苗助长不行,闭门造车更不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要学有所用,学而致用,理论与实践就必须统一。在德育课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有所侧重,这也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所以,在德育课教学中,只有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大德育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力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机融入到整个德育课程体系当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整个德育课教学中,与德育课教学内容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不知不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传统与创新的统一(旧与新的结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现代中国的具体运用,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总结,更是对中国先进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具体国情高度相结合的产物,其本身就是传统与创新的统一,是一种理论创新,更是一种实践创新,创新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旧瓶装新酒,更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现代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圆中国梦的思想观念高度统一需要。德育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决定了它的设置与教学只能是稳定的,甚至是传统的,但这种稳定或传统当然是相对的,相对有较稳定和传统的知识理论体系、教学大纲内容、教学计划步骤等保障。这种稳定性和传统性是由德育课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更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它是进行系统教学的前提基础,是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性体现为两点:一是中华先进文化和传统美德,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传统是基础,创新是发展。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与创新的统一,有利于教师快速熟悉业务,深入钻研;有利于学生知识掌握与观念培育。当然,这种稳定性和传统性不是一潭死水,更不是教条与本本,而是相对和发展的。德育课教学内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更是让德育课教学变得更加丰满,让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德育课教学的生命力在于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创新是传统的发展与必要补充。针对不同层次、类型和地方学生的思想状况、现实变化、社会氛围和形势需要,在教学设置内容上进行适当必要的调整和革新,这是现实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这是改革创新的硕果。所以,根据《意见》提出的要求,德育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因而,课程设置与教学必须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才具有生命力和保持活力。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其本身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它与中国具体实践三次结合,出现了两个飞跃,就是影响中国前途与命运的创新,在新时期形成并发展的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就为德育课提出了新的理论和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当前最大的实践创新,德育课教学必须践行。3.系统性与针对性的统一(面与点的结合)各类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内容设置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核心,结合我国国情和现状,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理论创新和实践需要,并遵循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规律,学习理论和知识,提高认识,改造思想,培养学生科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了解和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论并加之运用。德育课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政治思想性、知识理论性、实践性以及结构形式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各类学校的学生由于受年龄、知识层次、接受能力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纳入德育课教学中,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培养与形成上,就要充分考虑到系统性与针对性的辩证统一,尊重并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这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之一。分析并强调它的各因素的辩证关系,有利于全面具体地把握它的内在规律性,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纳入德育课教学中,系统性与针对性统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层次构成的要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性强、层次感分明的价值观,它由“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和“目标--导向--准则”三个层面,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个体,从面到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践行和培育系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最高层次国家层面的国家目标,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目标,也是激励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它体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构想,德育课教学必须围绕着这个目标,做好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祖国的愿景,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和报效祖国的情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社会导向,它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追求,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民主法治、依法治国的管理社会的思路,德育课教学应从这种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追求出发,注重对学生进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追求培育,培养学生树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观,积极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形成辩证的自由思想、平等观念、公正理念和法治思维,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要建设一个怎么样的现代化社会,树立社会责任感,自觉抵制社会上的歪风邪气、阴阳怪气以及怨气戾气,筑起抵御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和反社会行为的思想钢铁长城,认清社会发展方向,自觉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让学生生长在充满正
本文标题:浅谈如何在德育课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02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