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浅谈洛阳古代墓葬摘要:洛阳古代墓葬在中国各地古代墓葬中的独特之处:一是皇家墓葬多,仅葬于此的帝王就有七个朝代、40余位,在中国历史上堪称最多;同时,在皇家寝陵制度史上,洛阳帝陵每每有许多创新开风气的地方。二是贵族和名人墓葬多,与皇家陵墓互相辉映,形成众星捧月之势。三是平民墓葬同王公墓葬交叉杂处,具有公共墓地的特点。四是洛阳墓葬被盗严重,可谓是“十墓九空”。五是洛阳墓葬出土文物多,影响大,被称为是实物的、石刻的中国历史。关键词:洛阳古代墓葬洛阳地区自商周以来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洛阳在中国和世界上享有盛名,主要是洛阳悠久的历史和繁盛的文化。洛阳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施加巨大、深远影响的还有它的古代墓葬。在古人的观念中,事死如事生。死和生,是同等重要的,历代的皇帝几乎把国家收入的三分之一用来营造陵寝。洛阳历为帝都,皇帝、后妃、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安葬在这里的不可胜数。因此,洛阳古代墓葬在中国各地古代墓葬中具有资源丰富且独特的性质。一、洛阳古代墓葬具有皇家墓葬的特点。洛阳是十三朝古都,除了西汉后来把首都迁到西安,唐代实行两京制外,其他几朝的天子几乎终生在洛阳坐天下,死后也大都葬在洛阳。洛阳的北邙山,从西到东,依次排列着东周、北魏、东汉、曹魏、西晋、北宋等朝代的皇陵,绵延数十公里,蔚为壮观。这样集中布局的古皇陵群,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就是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它不仅是历史奇观,也是文化奇观。洛阳古代墓葬,其主体是皇家墓葬,因而就具有皇家墓葬的特点。首先从数量上来看,洛阳作为皇家墓葬的上吉之地,帝陵数量是最多的,比西安的西汉陵、唐陵,北京的明十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都多。其次从内涵质量上看,洛阳的皇家墓葬在中国皇家墓葬发展史上有许多创新性的东西。其一,虽然它在体量上和陵墓的规模上不如西汉陵墓高大,但在地宫的规制上有了新的变化,东汉地宫抛弃了西汉地宫的“梓宫、便房、黄肠题凑”的建筑规制。其二,东汉的一个创举是以帝后同穴取代了西汉的帝后同茔不同穴。其三,东汉在西汉的基础上还扩大了寝的建筑,确立了中国皇家墓葬的上陵礼,形成了规范的上陵制度。到了东汉,开始每年定期举行“上陵”的朝拜祭祀仪式,把寝的建筑扩大,既用来日常伺奉墓主,又用于定期举行朝拜祭祀[1](p67)。这种上陵制,起到了陵寝代替宗庙的作用,逐步废除了使每位皇帝各有一庙的制度,改为许多祖先神主都供在同一座神庙内,接受同宗的供奉和祭祀。这种做法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同时也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皇权、加强统治的需要。二、洛阳古代墓葬具有贵族和名人墓葬的特点。墓地,作为死者的归宿之处,其择选营建一向受到人们的重视。秦汉以后,墓地堪舆之术兴起,使墓地的选择成为埋葬死者的头等大事。洛阳是著名的风水宝地,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它不单单是皇家的设陵禁地,王公大臣、皇亲国戚也纷纷在邙山之巅选择自己和家族成员的归宿之所。故而洛阳除了是皇家的墓葬地以外,也出现了众多的贵族和名人墓葬,这也构成洛阳古代墓葬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洛阳历代的贵族和名人墓葬比较多,著名的有元怿墓、元邵墓、狄仁杰墓、颜真卿墓、白居易墓、范仲淹墓等。他们的墓葬与皇家墓葬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构成了洛阳墓葬的另一个独特层面和景观。洛阳以地下古墓众多而闻名。从西周到北宋,历代贵族和名人墓葬不可胜数,如洛阳的北窑西周墓,从墓葬的形制、出土随葬的器物的规格来看,应是一处集中埋葬西周王室贵族的公共墓地。墓地背靠邙山,面对洛河,东临瀍水,西至洛孟公路,地势北高南低[2](p1)。三、洛阳古代墓葬同时具有平民墓葬的特点。一般都市的近郊都有公共墓地,公共墓地里既有一姓的家族墓葬,也有别姓的墓葬[1](p124)。在洛阳烧沟汉墓中,就包括了若干个家族墓地。烧沟和金谷园主要是丙类墓,二处的墓地比较高,墓主主要是地主和下级官吏。而在涧河西岸低洼之地,则主要是戊类墓,墓主主要是贫苦农民和手工业工人。把两处墓地加以对比,可以发现有两个特点:其一是社会地位和财富数量相近的人,自然会购买地价近似的墓地。于是,同一墓地各墓的规模大小程度、随葬品多少往往相近;其二是除家族成员外,即使有较近血缘关系的同宗族人,也不一定埋在同一墓地。这样,不同墓地之间贫富差别显明得多[3](p245)。洛阳也有东汉时代典型的刑徒墓,刑徒属于死后无处可葬的人,由官府择地而葬。皇家墓葬、贵族墓葬、名人墓葬和平民墓葬在区位上相互夹杂是洛阳墓葬的一个显著特点。四、洛阳墓葬出土文物精品众多,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巨大。在中国所有的城市中,洛阳的地下文物首屈指。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洛阳是举世闻名的东方圣城,建都的王朝最多,都居的帝王最多,帝在洛阳职掌政权的时间最长。其次洛阳是中国史上最著名的墓葬地,随着厚葬之风的盛行,葬中殉葬的物品极为丰盛。“洛阳为九朝都会,先民遗址,随处皆是,地宝藏,不知既极。”[6](p125)在洛阳出土的文物中最盛名的是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陶器,顾名思就是具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低温彩釉陶器,是我国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唐三彩之所以誉满古今,蜚声中外,是因为继承了我国彩塑的优良传统,吸收了绘画、雕等艺术的优点,广泛采用了印花、堆贴、刻划等式的装饰图案,成就了一种新奇的民族艺术。唐三彩的绚丽多姿及其塑造的高超技艺,是我国艺术宝库中难觅的珍品。在洛阳出土文物中影响比较大的还有古代铜镜。古代铜镜起源于人们的审美意识,铜镜的发明是冶铜技术出现以后的事情,洛阳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也是誉满中外的文物渊蔽。洛阳出土的铜镜为数不少,除见于民国以前著录的以外,仅解放以后发掘和征集所得即达2000面之多。从战国、两汉、魏、晋、北朝、隋、唐直到宋、金、元、明各朝代,出土的铜镜始终延续不辍。洛阳古墓葬中引人注目的还有洛阳西汉墓葬中的壁画。汉墓壁画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汉代文化艺术的水平。壁画墓首先发现于西汉晚期洛阳的两座空心砖墓室,其中一座墓的主人叫卜千秋。墓室绘制的部位主要在门额和主室的顶部、中间隔墙及后室后壁上。壁画的题材,以表示墓主人死后升天为主要内容,墓中门额上绘人首神鸟,主室墓顶脊上东西两端分绘伏羲和日象、女蜗和月象,其间有持节仙人引导,随在双龙、白虎、朱雀等仙禽神兽之后,绘出墓主人夫妇乘龙、凤升天的图像,主室后壁绘一个驱邪的“方相氏”,猪首大耳,双目前视,其下绘青龙和白虎。千古兴亡多少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洛阳的古代墓葬虽然说没有外表的富丽堂皇,但它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历史的真实写照,反映着封建王朝的时运兴衰。研究它的特点和历史发展变化,能使我们加深对中国历史变革和社会规律的认识,加深对中国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认识。“昨天的文化,今天的经济”。对洛阳古代墓葬文化的重视和研究,有助于我们在经济律设中拓宽思路,因势开发,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地方旅游事业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参看文献:章用秀.中国帝王丧葬[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洛阳文物工作队.洛阳北窑西周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李发林.战国秦汉考古[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河南省政协.河南文史资料(23)〔R」.J987.河南省政协.河南文史资料(9)〔R」.1984.
本文标题:浅谈洛阳古代墓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15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