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死去犹能作鬼雄谈陆游诗歌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1死去犹能作鬼雄谈陆游诗歌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摘要:陆游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作,这些作品陆游生于1125年,就在他出生的第二年,金兵大举入侵宋朝,攻陷汴京,北宋灭亡,陆游一家逃到故乡山阴,他的童年在兵荒马乱中度过的。青少年时代,陆游的父亲及周围亲友爱国言行给了他极深刻的影响,使他逐步树立了舍身救国的远大志向,成为一位坚定的爱国志士。正因为陆游是一位爱国者,而他生活的南宋是一个投降派掌权的朝代,这就注定他的一生是受排挤、受打击,郁郁不得志的一生。他的仕途一开始就不顺利,二十九岁时他参加进士考试,虽然被录为第一名,但终因秦桧的排挤而落第,直到他三十四岁才第一次出仕。由于他始终怀强烈的报国志向,所以陆游一生曾被四次罢官,终生抑郁不得志。只有在1172年被四川宣抚使王炎聘为干办公事时,才得以亲身体验前线生活,暂时实现了他亲自参战杀敌的夙愿。在此期间,他身着戎装,骑上战马,参加各种军事活动,并积极献计献策,欲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可惜好景不长,王炎很快被调回临安罢官免职,北伐之举立成泡影,陆游深感失望,满怀悲愤离开南郑前线又回到成都。此后他经常回忆这段前线生活,深感报国无门,于是借酒浇愁,赋诗言志,终遭再次罢官。从他六十五岁最后一次罢官到他去世前二十年间,除一年多时间做官外,都闲居在家,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他始终不肯变志攀附权贵,直到临终前还念念不忘祖国大业,表现出一位爱国诗人最宝贵的性格。作为一名爱国诗人,陆游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只在诗中一般地抒发爱国忧民的情怀,而且悲壮地申明自己救民卫国的决心与胆量,明确表示要亲自参战,杀敌雪耻。陆游三十三岁时闲居家中时曾作《夜读兵书》一诗: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成功亦邂逅,逆料政自疏。陂泽号饥鸿,岁月欺贫儒。叹息镜中面,安得长肤腴!诗中写自己虽闲居山野,仍然秉烛研读兵书,这是因为自己的平生志愿就是“执戈王前驱”,要亲自拿起武器参加战斗。诗人认为战士的最高职责就是为国战死沙场,而留恋家庭最为可耻,诗的后半部分则表达了不甘乡居的意愿。诗人即事抒情,抒发了自己不能实现的报国志向。在《三月十七昌夜醉中作》一诗中,诗人的杀敌报国之心不可抑制,以至“脱帽向人时大叫”,“孤剑床关铿有声”,这皆因“逆胡未灭心末平”。再请看写于乾道八年的《闻虏乱有感》一诗:2前年从军南山南,夜出驰猎常半酣。玄熊苍兕积如阜,赤手曳虎毛毵毵。有时登高望雩杜,悲歌仰天泪如雨。头颅自揣已可知,一死犹思报明主。近闻索虏自相残,秋风封锁剑泪汍澜。洛阳八陵那忍说,玉座尘昏松柏寒。儒冠忽忽垂五十,急装何由穿裤褶?羞为老骥伏枥悲,宁作枯鱼过河泣。开关先描写自己昔日勃勃有为的英姿,并申明献身报国的决心:“头颅自揣已可知,一死犹思报明主”。后半部分诗人极力主张要抓紧敌人内乱的大好时机,组织北伐,收复失地,并跃跃欲度,急切参战。最后两句巧妙的连用两个典故表明自己不达目的的死不瞑目的誓言。诗人在乾道九年所《作观大散关图有感》一诗中追忆了自己年青时就立下的志向:“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同年又作名篇《金错刀行》,此诗借物言志,象征诗人美好的品格。淳熙元年所作《长歌行》中表明诗人绝不效法古代仙人安期生逃避现实的作法,而立志像李西平一样,“手袅逆贼清旧京”,要做“马上破贼手”,绝不“哦诗长作寒蛰鸣”。在《江上对酒作》一诗中,诗人高喊“请书一尺激,为国平胡羌。”壮怀激烈,气吞山河。《出塞曲》诗人塑造了杀敌壮士高大威武的形象:“佩刀一刺山为开,壮士大呼城为摧。三军甲马不知数,但见动地银山来。长戈逐虎祁连北,马前曳来血丹臆;却回射雁鸭绿江,箭飞雁起连云黑。清泉茂草下程时,野帐牛酒争淋漓;不学京都贵公子,唾壶麈尾事儿嬉。”“长戈爱虎祈连北,马前曳来血丹臆”这爱国壮士的形象正是诗人自身的生动写照。从上面所举几首陆游在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来看,他一生爱国激情昂扬饱满,充溢着亲临战场,献身报国的豪情壮志,这爱国激情甚至渗透到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有诗为证。如《秋声》中秋声不仅使诗人“抚剑精神生”,而且“奋迅起衰病”,进而表现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楼上醉书》中写自己报国志向非常强烈,以致醉中“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诗人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理想,竟然在梦中、醉中得以落实,真是可悲可叹!象这样的诗还有《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醉中作行草数纸》等。诗人在《中夜闻大雷雨》中生动描写自己半夜听到大雷雨时的丰富想象:借大自然的威力涤荡。在《大风登城》中,诗人写到:“我独登城望大荒,勇欲为国平河潢。”这种爱国情怀在《弋阳道中遇大雪》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我行江郊暮犹进,大雪塞空迷远近;壮哉组练从天来,人间有此堂堂阵!少年颇爱军中乐,跌宕不耐微官缚;凭鞍寓目一帐然,思为君王扫河洛。夜听簌簌窗纸鸣,恰似铁马相磨声;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在《十一月四日3风雨大作》中诗人夜听风雨,不禁触景生情:“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抒发自己不可遏止的爱国热情,又巧妙的把梦境与现实联系在一起。诗人在晒书稿时也触物生情:“日满晴轩理蠹鱼,壮游回首一欷歔!凄凉王粲从军作,零落相如谏猎书。歌吹恍思登北固,弓刀谁记渡南沮?虎头本久功名相,归老林间计未疏。”(《曝书偶见旧稿有感》)诗人在读书时越发触动了他的爱国情思,夜读范至能《揽辔录》:“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听到大雁的叫声,诗人自然想到故都沦陷、人民遭难:“秦关汉苑无消息,又在江南送雁归。”从上面所举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不论为官为民,不论年龄大小,不论身在何方,不论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时时处处不忘自己的远大抱负:杀敌立功,献身祖国。可以说他的爱国热情与理想贯彻他生命的始终。请看他晚年所作的几首诗。诗人在《春晚即事》第三首中写道:“残虏游魂苗渴雨,杜门忧国复忧民”诗人在七十多岁高龄追忆当年在南郑的战斗生活:“五丈原头刁斗声,秋风又到亚夫营”对当时火热的军营生活无比怀恋。诗人在七十三岁时作《书愤》,他悲壮的表示:“壮心未与心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逝世前诗人的绝笔《示儿》正是诗人一生爱国思想的总结,短短二十八个字,声声血、句句泪,无片言只字写家事,集中最后的生命力表达了至死不渝的愿望和要求:收复中原,统一祖国。诗人对野蛮残暴的侵略者有着深仇大恨,他在《纵笔》一诗中写到“故国吾宗庙,群胡我寇仇”。他还揭露胡人强盗般掠夺中原的财富、涂炭中原人民:“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诗人揭露侵略者永不厌足的贪念:“中原昔丧乱,豺虎厌人肉。辇金输虏庭,耳目久习熟。不知贪残性,搏噬何日足?”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对侵略者妥协称臣,重用投降派,打击迫害主战派、诗人对朝廷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写下了大量揭露批判统治阶级妥协媚敌、陷害忠良罪行的诗篇。他在《夜读范至能》中公开指出“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除此之外,诗人还愤怒批判了统治者的“和戎政策”,他在《关山月》中写道: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这首诗以边防战士的口吻评论和戎诏颁布十五年来的现实。前经武备废弛:“厩马肥死”、“弓断弦”、“将军不战”,沉缅于歌舞酒色,4金人长期霸占中原;人民忍受巨大痛苦,时刻盼望解放。诗人采用强烈对比的遗民渴望恢复,而权贵酣歌宴舞,不图恢复;战士渴望杀敌剬将军却“空临边”,拒不出战使战士的鲜血白流,从而有力抨击南宋朝廷祸国殃民的“和戎策”。他们不仅妥协投降,而且内部结党营私、勾心斗角,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党禁久不解,胡尘暗神州。修怨以稔祸,哀哉谁始谋。小人无远略,所怀在私仇”(《北岩》)诗人对他们这种祸国祸民的罪行愤怒指斥:“大事竟为朋党误,遗民空叹岁时遒。”正因为统治媚敌求和使多少爱国志士壮怀激烈而空度一生:“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感愤》陆游自己对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受更是刻骨铭心,他有《太息》篇中痛苦的写道:“即今冒九死,家国两无益,中原久丧乱,志士泪横臆”。他还写了《夜泊水村》: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这首诗开头两句就发出悲叹:武器已经损坏,但建功立业的理想尚未实现。诗人此时虽已五十八岁,他仍然有高昂的抗敌斗志:“老子犹堪绝大漠”,他表示为国献身死一万次也心甘情愿:“一身报国有万死”,可时不我待:“双鬓向人无再青”,终究年事已高,落得个老大徒伤悲!诗人七十二岁时写了《陇头水》:陇头十月天雨霜,壮士夜挽绿沉枪。卧闻陇水思故乡,三更起坐泪数行。我语壮士勉自强:男儿堕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岂若妇女不下堂。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这首诗以“我”同前线战士对话,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头四句生动地设想战士“思故乡”、“泪数行”的情景。中间四句写“我”勉励战士要男儿“志四方”,不可留恋在家乡的安逸生活,要以死报国,“裹尸马革”。结尾四句则假托战士的口气回答“我”,原来战士悲伤不仅是因思念家园,更重要的在于“报国欲死无战场”。“报国欲死无战场”不仅表现了当时所有爱国志士悲情愤志,而且是陆游一生最大的遗憾,他一生思报国,而一生不能报国,这对以统一祖国为已任的诗人来说,是多么的痛苦和悲哀!陆游切齿憎恨统治者的倒行逆施,对处在双重迫害下的广大人民寄予深切同情与关怀。在邻曲有未饭被追入郭者,悯然有作中他选取细节如实描绘了当时官府县吏如狼似虎的凶恶面目,对受欺压的百姓5表示极大同情。诗人接着指出这些官吏所以如此,根子在上面,把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象这样的诗歌还有不少。陆游的爱国主义诗歌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热情赞美祖国山川的壮丽、歌颂民族的光荣传统。请看他在《寒夜歌》中满怀豪情地写道:“三万里之黄河入东海,五千仞之太华摩苍旻”;在《哀北》中描绘壮丽的山川:“太行天下脊,黄河出昆仑,山川形胜地,历世多名臣”;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黄河和华山:“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三万里河”指黄河,“五千仞岳”,有人说是泰山,因为泰山最高,被列在五岳之首,历代君王也多要去泰山封禅,用黄河与泰山作为中原大好山河的象征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也有人认为诗中的岳指嵩山,因为嵩山里宋朝的旧都最近,用来表现诗人恢复中原夺回旧都的愿望似乎也很有道理;赖汉屏认为岳指华山,理由是黄河与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陆游诗中的“岳”是指华山,可以从《宋史·陆游传》以及陆游的诗词中找到证据。《宋史·陆游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从中可以看出陆游收复中原的策略,就是通过四川进入陇右,先夺取长安,然后凭借关中的屏障进攻退守,像秦一样收复中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陆游把这么多心思用在这一块土地上,可见他的主张是横贯其诗歌创作的始终的,那么“五千仞山上摩天”中的岳指华山自然就最恰当了。“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扩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余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
本文标题:死去犹能作鬼雄谈陆游诗歌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28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