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列出并描述五种类型毒性相互作用。答:相加作用:指交互作用的各种化合物在化学结构上如为同系物,或其毒作用的靶器官相同,则其对机体产生的总效应等于各个化合物成分单独效应的总和协同作用:指各化合物交互作用结果引起毒性增强,即其联合作用所发生的总效应大于各个化合物单独效应的总和拮抗作用:指各化合物在体内交互作用的总效应,地域各化合物单独效应的总和独立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作用于机体,由于其各自作用的受体、部位、靶细胞或靶器官等不同。所引发的生物效应也不相互干扰,从而其交互作用表现为化合物的各自的毒性效应加强作用:指一种化学物对某器官或系统并无毒性,但与另一种化学物同时或先后暴露时使其毒性效应增强,称为加强作用。2、按接触期限毒性分为几种并具体解释。3、外源化学物吸收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有几种,是什么途径1、消化道进入,通过食物、饮食等方式进入;2、皮肤、粘膜接触、渗透进入,主要是接触和渗透,包括固体接触及浸泡;3、呼吸道进入,通过吸入含有化学物品的气体入或空气气溶胶等进入;4、直接进入人体的血液或肌肉,主要是注射方式进入。4、选择适宜的实验动物的原则是什么?(1)急性毒性反应与人相似;(2)易与饲养,操作方便;(3)繁殖力较强,数量较大;(4)价格较低,易于获得;(5)除特殊需要外,首选哺乳动物。5、毒理学毒性评价减轻的基本目的有哪些?(1)受试物毒作用的表现和性质。在急性和慢性实验中,观察受试物对机体有害作用,对有害作用的观察应该是对每个实验动物进行全面的逐项的和记录。发现有害作用是进行剂量—反应(效应)研究的前提。(2)剂量(效应)研究,其是毒性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的基础,通过对不同作用剂量——反应的研究,可以得到该受试物的多种毒性参数。.(3)确定毒性作用靶器官,确定受试物有害作用的靶器官,是毒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从阐明受试物毒作用的特点,并为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和毒性防治提供线索。(4)确定损害可逆性,毒性的可逆性关系到人的危害评价,如果受损的靶器官能够修复并恢复到正常,则可能接受较高的危险性接触水平。(5)其可能还有其他目的,如毒作用的敏感检测指标和生物学标志,毒作用研究,受试物毒物动力学和代谢研究,中毒的解救措施等。6、什么是解毒是指通过生物转化而将终毒物排除或者阻止毒性产物形成的过程(1)无功能基因毒物的解毒,两相反应。无功能基因化学物(笨和甲苯)+功能基因(羟基和羧基)含功能基因产物+内源性酸(如葡萄糖)(2)、亲核物的解毒:一般通过在亲核功能基因上的结合反应来解毒。①羟基化合物与硫酸或葡萄糖醛酸结合②硫酸类与葡萄糖醛酸结合③胺类和肼类化合物被乙酰化。这些结合反应可防止过氧化物酶催化亲核剂生成自由基,也可防止酚类、氨基、儿茶酚类以及氢醌类亲核物经生物转化。3、亲电物的解毒,一般亲电性毒物的解毒是通过与巯基亲核物含胱甘肽共轭结合而解毒;此类反应可自发产生或由含胱甘肽-S-转移酶协同进行;金属离子如Ag2+、Ca2+、Hg2+和CH3Hg离子很容易结合4、自由基解毒,自由基和活性氧解毒依赖于机体的抗氧化系统:酶性和非酶性;脂质过氧化作用:细胞膜和器膜的脂质中含有许多不饱和脂肪酸(保持细胞膜的相对流动性),易受自由基的攻击,经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其最终结局是脂质崩解产生脂质醇类、醛类或更小的片段(如丙而醛)5、蛋白质毒素解毒:细胞或胞外的蛋白酶可能在毒作用多肽的解毒中起作用6、解毒过程失效解毒能力耗竭;解毒酶失活;某些结合反应可被逆转;解毒过程有时产生潜在的有害副产物。
本文标题:毒理学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33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