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
八上道德与法治期末检测题(RJ)(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30分)1、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别人创造的……”这句话说明了(A)①个人离不开社会②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总是离不开社会所提供的种种条件③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④社会离不开个人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2.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京发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在自主发展方面,特别强调信息意识培养。作为中学生,培养信息意识,我们应该(D)A.多涉猎书本信息,少关注社会信息B.B.减少网络使用,维护信息安全C.沉迷网络、兼收并蓄,锻炼数字化生存能力D.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学习和生3.“日月星,花鸟虫,因时序,相平衡;循轨道,行车船,有规矩,成方圆。”这句古训揭示的一个重要道理是(A)A.要有规则意识,自觉遵守公共规则B.画圆要有规,无规就画不成圆C.制方要有矩,无矩就制不出方D.人的活动要受思想动机、目的、愿望的支配4.杭州市图书馆从2003年开始,允许乞讨和拾荒者入内阅读,当有人质疑图书馆向乞讨者开放有碍观瞻时,馆长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来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B)①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②平等待人要求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③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④不能歧视他人、轻视他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初中生张某在长途客车上看到有小偷作案后,悄悄在手机上写下“你的钱包被偷了,小偷在车门处”几个字给失主和司机看,这一机智的做法最终使得小偷被抓,避免了损失。张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了正义。下列对张某行为的认识错误的是(D)A.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亲社会行为B.见义智为,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C.正义行为,维护了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D.能够有效制止和预防犯罪发生6.学校要评选“最具责任感小公民”,你会投票给(B)①李晨:诚信考试,绝不作弊②汪小军:孝敬父母,主动做家务③刘海波:为了考上理想高中,勤奋学习,拒绝参加班级、学校的一切活动④刘莉:发现某黑网吧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的攻势下,分期贷款平台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由于这种贷款方式多为个人信用贷款,只需要登录大学生身份证信息就可以迅速放款,所以不少大学生开始任性借贷,随意消费。上述现象启示我们(D)A.借贷消费危害大,取缔借贷人人夸B.网络借贷藏隐患,远离网络记心间C.人民生活已小康,任性消费也应当D.个人信用要珍惜,合理消费莫忘记8.“我们在为别人、为社会承担责任的时候,很多人也在为我们的成长和生活承担着责任。”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C)①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受惠于他人对我们负有的责任②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③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只有你对别人负责,别人才能对你负责④我对自己负责,其实也是对他人、对社会负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70岁从医院退休后,坚持每周出诊6天。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胡佩兰的行为告诉我们(A)①要关爱他人,友善待人,与人为善②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奉献社会③承担社会责任,帮助他人,能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④关爱他人,传递美好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0.全国道德模范——南通磨刀老人吴锦泉,靠磨刀微薄的收入节俭持家,却把积蓄下来的钱奉献给社会。近6年来,他先后向福利院、贫困学生、贫困家庭及灾区捐款共计6万多元。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老人的行为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南通人身上的具体体现B.老人真诚的付出,释放了巨大的“正能量”C.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与个人的无私奉献是紧密联系的D.老人亲近社会、服务社会,首先表现在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义务11.“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启示我们(A)A.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B.国际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C.国家利益要服从个人利益D.任何时候都要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国家利益12.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首次系统提出“11种安全”。下面措施符合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是(D)①通过了国家安全法和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②2017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实施③2016年5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④2017年2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3.“蜗居”“蚁族”等网络年度“民生热词”折射出我国当前社会(D)A.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B.医疗服务与教育公平之间的矛盾C.经济发展、人口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D.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部分群众生活面临一些困难14.近年来,中国海洋主权被侵犯的事件频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国家海洋局公布了钓鱼岛及其70个附属岛屿的标准名称、汉语拼音和位置描述。同时中国海监进一步强化了在渤海、东海、黄海、南海我国管辖海域的定期维权巡航执法行动,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B)①当国家利益受到损害时,我们应有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②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③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④国家的安全与公民个人的安全无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5、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属于违法行为,但二者有非常大的区别。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包括(C)①严重社会危害性②刑事违法性③必须达到坐牢或枪毙的程度④应受刑罚处罚性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新的时代精神,我们应该(D)A.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考虑任何个人利益B.在国家危险时刻,肩负起救国的重任C.发扬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无需任何帮助D.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二、非选择题(共30分)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千年古镇浙江乌镇举行。大会主题的主题是“互联网共享共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谈到互联网时做了一个生动比喻:互联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明辨是非】16.2016年4月15日,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国家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要以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要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八年级(3)班的同学们在学习《维护国家利益》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面是两个同学的发言。请你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判断分析。(写出四点即可,8分)①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国家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关系发展全局、国家命运、人民幸福,是国家的头等大事。②筑牢国家安全防线有利于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稳定,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提升国家安全意识,筑牢国家安全防线的钢铁长城。③维护国家安全是国家的责任,国家要高度重视国家安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④维护国家安全不仅靠国家,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中学生应刻苦学习,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维护国家安全,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凝聚全民力量。【学知明理】17.案例一:某校八年级(2)班学生肖某不思上进,旷课、夜不归宿,与社会上所谓的“哥们儿”在一起吸烟、酗酒、进营业性网吧,多次受到校领导和老师的批评教育。案例二:郭某初中辍学后,因无钱上网,就经常在学生上学的路上向学生强行索要钱物,并多次拦截殴打学生,还多次进入学生宿舍偷窃学生财物,后被老师发现并抓住扭送到派出所,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案例三:李某、刘某非法用车辆将张某等16名智障人员拉到贺州市某大理石粉体厂搬运粉体,充当苦力,非法占有16名智障人员所得的劳务费。4月13日,人民法院对被告人一审宣判,判决被告人李某、刘某犯强迫劳动罪,分别判处二年六个月、二年有期徒刑。(1)这三个案例分别属于什么行为?(3分)①案例一肖某的行为属于不良行为;②案例二郭某的行为属于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③案例三李某、刘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2)案例一、二的行为与案例三的行为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呢?(3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对社会也有一定的危害。二者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我们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3)为了你和你的同龄人远离违法犯罪,请提出几点警示。(4分)我们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我们要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使自己健康成长。【勇担社会责任】18.材料一:近年来,某些地方相继发生路人扶起跌倒老人却被诬告的事件,“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一度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某校八年级(2)班同学展示了所搜集数据的统计分析图(见下图)。材料二:“我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上班去吧。”这是沈阳一位老大爷被电动车碰倒后对骑车人说的话。这个美丽的谎言与“扶不扶”的现象相比,让我们倍觉温馨。某校八年级(2)班学生为此开展了以“老人跌倒该不该扶?”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模拟听证会。(1)材料一图中数据反映了什么?(4分)①图中“应该扶老人”的占65.1%,反映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奉献社会是当前社会道德风尚的主流;②图中数据表明仍有一定数量的民众认为“不应该扶老人”或“视情况而定”,反映了当前社会仍有部分人社会公德意识淡薄(或社会责任感缺失),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素质。(2)材料二中老大爷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品质?老大爷的谎言是不诚信的表现吗?(4分)①主动担责、与人为善、宽以待人、换位思考等。②做诚实的人不应该说谎,但在某种特定的交往情境中,需要我们说些善意的谎言,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是为了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3)我们应怎样服务社会、奉献社会?(4分)①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思想意识;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习惯;②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把个人志向和祖国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掌握服务社会的技能;③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加入志愿者行列,主动关爱他人,为他人奉献力量和爱心。
本文标题: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38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