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从狭义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大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形成。《共产党宣言》出版过200多种文字1000多种版本。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似乎早已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其后,英国广播公司(BBC)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后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2002年,英国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结果是马克思以一分之差略逊于爱因斯坦。但这并不影响马克思作为“千年伟人”的地位。2005年7月1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第四频道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多名听众,结果是:共产主义理论奠基人卡尔·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居于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得票率仅为12.6%。西方著名的思想家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进入前20名。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是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很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进行探讨,也就是本教材的第一章。从内容上看,本章分四节,第一节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第二节和第三节分别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成果;第四节讲“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今天我们先看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强调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一层含义强调站在解决中国实践中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学习马克思主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反对照搬照抄外国经验,因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国情、所处时代背景不同,要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就必须立足于中国、放眼世界,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中国国情、中国特点;分析时代特点,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然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制订符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的路线、方针政策,即“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这一过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具体化,将其由原则、方法,变成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而成为中国人民的具体行动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也因此成为人民的思维方式、行动方式,融入人民的生活。马克思主义具体化,它不再是一纸文字,也不是空洞的书本,而是中国千百万人的生动实践。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总结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把它们提升为理论。(理论的提升,即把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这一层含义强调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的实践经验必须上升到理论高度,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上一层含义是针对教条主义者,这一层含义针对经验主义论者。在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独创性的经验,对这些经验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总结和概括,就会创造新东西,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体现中国作风、性格和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易于被中国人民大众接受,马克思主义才最终在中国落地生了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即民族化)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它是具有世界性、开放性和广泛的适用性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实现民族化的基本前提。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的过程中实现,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家和民族的实际相结合,通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特点、风格和形式来表现,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实现其世界化和国际化,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的理论,才能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意义和价值。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富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的实际情况,探求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规律,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在总结中国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三、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区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和我国具体特点相结合”并获得“一定民族形式”的具体过程,这一过程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出现某些偏差;“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是指具有中国的特点和民族形式的揭示中国革命和建设特点、规律的科学理论,它的实质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为新的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即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讲的是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讲的是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从大的方面来讲,“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成果,不仅包括理论成果,还包括实践成果,要解决实际问题。即是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大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涉及的内容多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所包括的方面。(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泉、理论基础、老祖宗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丢了就失去方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能产生于和发展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之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结晶和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最显著最集中的体现。”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1、坚持和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正是我们党恢复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开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正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群众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集中表现和具体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都渗透着毛泽东同志坚持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和平共处的重要思想。2、坚持和继承了毛泽东同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所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和观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和方面。从理论渊源上说,这些探索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思想先导和理论生长点。比如,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毛泽东同志指出可以把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我们党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这一观点,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上,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这一正确分析,进一步提出了用改革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毛泽东同志强调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了这一积极成果,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等等。3、坚持和继承了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思想理论。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提出“两个务必”,坚持思想建党,努力保持党和国家的性质永不变色;强调端正学风,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紧密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继续坚持“两个务必”,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纯洁性水平不断提升。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结合新形势下我国的实际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一国两制)、和平发展道路理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等。这些都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特征、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党的建设等思想。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成果,都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他们都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个人整理,请勿传播
本文标题:毛概论述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46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