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五个重要内容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五个重要内容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解放在军事上同样也将有着自己的表现,并将创造出自己特殊的、新的作战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562页)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是在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的作战理论。它有其显著的特点。一、以人民战争为基础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之上的,无论是战略的持久战还是战役战斗的速决战;无论是运动战、阵地战还是游击战;无论是战略防御,还是战略进攻,都离不开人民群众在情报、通信、交通、后勤等方面提供的保障,它不同于其他任何军队所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只有在人民群众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才能实行,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威力。毛泽东正是在人民战争的基础上,以超人的革命胆略和聪明才智,指挥我军夺取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实践证明人民战争这个基础,不仅是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也充分显示出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如果离开了人民战争这个基础,我军也就失去了最大的优势,失去了以弱胜强、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基本前提,也就减少了避敌之长、击敌之短的良好条件。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战略战术“是人民解放军在和国内外敌人长期作战的锻炼中产生出来,并完全适合我们目前的情况的。蒋介石匪帮和美国帝国主义的在华军事人员,熟知我们的这些军事方法。蒋介石曾多次集训他的将校,将我们的军事书籍和从战争中获得的文件发给他们研究,企图寻找对付的方法。美国军事人员曾向蒋介石建议这样那样的消灭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并替蒋介石训练军队,接济军事装备。但是所有这些努力,都不能挽救蒋介石匪帮的失败。这是因为我们的战略战术是建立在人民战争这个基础上的。任何反人民的军队都不能利用我们的战略战术。”(《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48页)。可见,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只能为人民战争所拥有,它只有在人民战争基础上,在军队和人民团结一致,指挥员和战斗员团结一致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威力,成为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二、以积极防御为核心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毛泽东科学地吸取了古今中外战争实践和理论中有关积极防御的精华,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积极防御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战争指导理论。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指导方针和原则,都是在这一核心思想指导下提出来的。他根据中国革命战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作战对象,提出了相应的作战指导原则。他把战略上的防御同战役战斗上的进攻,把战略防御同战略进攻;把战略上的持久同战役战斗上的速决;把战略内线作战同战役战斗外线作战,辩证的统一起来,制定了一整套积极防御的战略战术指导原则,阐明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规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积极防御的理论。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以积极防御为核心,这不仅是战略防御的指导思想,而且也是战略反攻乃至战略进攻的指导思想。它不仅指导着战争的全局,而且也涵盖着战役战斗在内的作战思想。既体现了政治上的有理,也体现了军事上的有利;既体现着作战指导上的灵活性、主动性,也体现作战指导上的进攻性。政治上的有理,决定了我军的战略战术是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上的,是保卫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正义的革命战争;军事上的有利,揭示了战略上以弱对强的矛盾运动形式和规律,阐明了进攻和防御之间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的辩证关系。作战指导上的灵活性、主动性和进攻性,在于毛泽东实事求是地从战略防御地位出发,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采取不同的战略对策,与我军各个时期作战任务相结合,为我军制定了一系列灵活具体的作战方针,使我军由战略防御向战略反攻和进攻转换和发展。我军历次革命战争实践,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三、以以劣胜优为前提正确的战略战术思想,是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基础之上的,离开了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战略思想,它是由中国革命战争的客观实际所决定的。刘伯承元帅曾指出,毛泽东军事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人民的弱小武装战胜现代装备之强大敌人的军事学说”(《刘伯承军事文选》第476页)。邓小平也指出:“我们的战略就是以劣势装备为出发点的”(邓小平同志1978年接见外宾时的讲话),它是产生毛泽东人民战争一系列战略战术原则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革命胆略与科学态度紧密结合的创举和光辉典范。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以劣胜优为前提,它同毛泽东关于“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小国可以打败大国,弱国可以战胜强国”,以及“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等论述一样,是从战争的全局、总体和长远的观点而言的。它不是指局部的、个别的表面现象,它除了指军事的物质力量外,还包括了政治、经济等其他方面的含义,充满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揭示了正义的革命力量一定能够由弱变强,最终超过和战胜貌似强大的反革命力量的历史发展规律。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以劣胜优为前提,就是在战略全局上,决不能过高地估计敌人的力量,过低地估计自己的力量,要充分发挥我们的长处,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在战役战斗的部署上,要做到“知己知彼”,“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要慎重初战,实行战略内线持久的防御战和战役战斗外线速决的进攻战。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要依据战场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精心筹划,实施强有力的指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毛泽东曾概括地指出:“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他认为,“我之相对的战略劣势”是可以改变的,其方法就是“人工地造成我们许多局部的优势”,“去剥夺敌人的局部优势”,“把这些局部的东西集合起来,就成了我们的战略优势”和“敌人的战略劣势”。毛泽东的这些论述,是对战争全局和局部的强与弱、优与劣关系的科学把握,是对战略上以弱胜强和战役战斗上以强击弱辩证关系的深刻揭示,阐明了革命战争以弱小的军事力量在战略上打败强大敌人的主要途径和基本规律。四、以灵活机动为灵魂战争指导上的灵活性,是具体地实现主动性于战争中的东西,它不仅是作战指挥的主要方法和原则,而且是战争指挥的中心任务。在毛泽东大量的军事著述和指导战争的实践中,无不体现着毛泽东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思想。他基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客观实际情况,在作战指导原则上,从来不把战略战术的原则当作僵死的教条,也从来没有为我军规定过千古不变的作战原则,而采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有什么枪打什么仗,有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等灵活制胜方法;在兵力的使用上,他正确地把握战机,调动部队迅速地集中和分散,采取合而有分,分而有合,进而有退,退而有进,打而有走,走而有打,迷惑调动敌人,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在战术的运用上,把握战场千变万化的情况,及时恰当地变换战术。他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无论是由进攻变为防御,前进变为后退,钳制队变为突击队;还是由防御变为攻击,后退变为前进,突击队变为钳制队等等,都能灵活自如,变换适当。在集中兵力的方法上,他将向心集中、逐次集中、战前集中、直接集中和设伏集中等各种方法灵活运用。在兵力集中的程度上,他针对敌人兵力的强弱,视情集中不同倍数的兵力,予以歼灭等等。毛泽东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体现在他指导战争的方方面面,贯穿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全过程,是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的灵魂。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之所以非常重视灵活机动,这不仅在于他透彻地分析了灵活机动的实质,准确地把握了灵活机动的奥秘,而且掌握了战争的本质和规律,还在于他认识到战争充满了盖然性、偶然性和不确实性,是变化多端的领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只有灵活机动,才能适应战场瞬息万变的复杂情况,才能避敌之优势,击敌之短,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
本文标题: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五个重要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47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