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简述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各个阶段的起止时间及其理论表述。答: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阶段(1927年以前):主要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2.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阶段(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前期):主要标志——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提出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阶段(30年代末到40年代前半期):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初步相结合(1921、7-1927、7)毛泽东思想萌芽时期代表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理论成果:一是指出中国革命的任务,开始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开始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思想;三是初步分析了中国资产阶级,开始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第二阶段: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1927、7-1935、1)(土地革命时期)代表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三篇文章标志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初步形成)、《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标志党的建设理论开始形成)、《反对本本主义》(标志党的思想路线开始提出)理论成果::第一,初步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第二、提出了正确的党的建设的原则;第三、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第四,提出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和军事战略战术思想;第五、制定了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第三阶段: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1935、1-1945.8)主要标志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第四阶段: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1945、91976)2、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答: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1)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自由和必然的统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2)实事求是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是在这条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取得了革命胜利。(3)实事求是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法宝。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段时期,我们没有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结果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极大的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和丰富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4)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坚持实事求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就顺利发展,背离了实事求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就遭受挫折。历史证明,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3、简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答:(1)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3)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具和社会基础。(4)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5)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6)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4、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华民族所面对的历史任务。答:第一,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第二,中华民族所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2)两者相互关系:这两大任务既有区别,内容和形式都不一样,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有紧密的联系,不能分割,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前者是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主要解决生产力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5、简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答:⑴当西方资本主义冲破封建统治的罗网,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时,中国在封建专制的统治下,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落后于西方国家。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⑵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先后失败,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原因在于:①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而谋求强大;②中国的封建势力于帝国主义勾结,极力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③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的条件。6、简述无产阶级作为领导者的优点及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答: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是由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所决定的。中国无产阶级除了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即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以外,还有许多特殊优点:第一、身受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坚决、最彻底;第二、高度集中,便于形成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第三、和农民阶级有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强大的工农联盟;第四、一开始走上革命舞台,就在中共的领导之下,成为中国社会里比较最有觉悟的阶级。因此,他们终究成为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动力。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特殊优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的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阶级,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就必然不能胜利。中国工人阶级不但是中国民主革命最基本的动力,而且是革命的领导力量。7、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答: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概念,并第一次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作了科学的概括。“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该文还详细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动力、对象、任务、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解放战争时期,完成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完整概括。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一文,首次将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完整表述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8、简述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答: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9、简述阐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答:1.工农武装割据工农武装割据,概括地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主要依托的红色政权建设。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武装斗争就不能夺取政权。没有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就失去了保卫力量,就不可能有效地进行。同样,没有武装斗争,革命根据地也就不能存在。革命根据地是靠武装来开辟和巩固的。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只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才能动员广大农民支援红军战争,红军本身才能得到发展,革命根据地才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而才能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战略阵地,是革命胜利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没有根据地的建设,土地革命就没有了基地,因而也不可能坚持。同样,没有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也就失去了依托,就会变为流寇主义而失败。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这三者紧密相联,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工农武装割据”才能成功。2.以农村革命为中心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基础和前提,又是这个理论的重要内容,但不等于就解决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问题。要把工农武装割据发展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还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农村斗争与城市斗争的关系;二是一小块或几小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与夺取全国胜利的关系。这里的关键是,要认识中国革命应以农村革命为中心,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下决心经营农村,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以此作为全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毛泽东关于以农村革命为中心的思想,是有一个形成和发展过程的。3.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无论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第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第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10、简述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答: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创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国家政权的同时,也赋予了它新的内容和中国特色。第一个特点: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把民族资产阶级列入人民的范畴,而不作为专政的对象。第二个特点: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第三个特点: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和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四个特点: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在解决民族问题上采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1、简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答: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国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1952年底,当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特别是土地改革在全国完成后至1956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2、简述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答:第一: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那个了中国革命胜利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革命转变的突进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第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之后,地主阶级已经被消灭,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这几决定了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必须不停顿的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第三:中国具备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想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即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居于领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13、阐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与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必要性。答:(1)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又联合又斗争的关系,对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如果党不在
本文标题: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48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