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作业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作业主编时海芳任鑫副主编胡全文高志玉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章1.解释下列名词①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②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③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④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⑤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⑥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⑦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由于晶粒发生滑移,出现位错的缠结,使晶粒拉长、破碎和纤维化,使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升高,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⑧解理断裂:解理断裂是在正应力作用产生的一种穿晶断裂,即断裂面沿一定的晶面(即解理面)分离。2.解释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弹性模量);(2)σp(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σe(弹性极限)、σs(屈服强度)、σ0.2(屈服强度);(3)σb(抗拉强度);(4)n(加工硬化指数);(5)δ(断后伸长率)、ψ(断面收缩率)4.常用的标准试样有5倍和10倍,其延伸率分别用δ5和δ10表示,说明为什么δ5δ10。答:对于韧性金属材料,它的塑性变形量大于均匀塑性变形量,所以对于它的式样的比例,尺寸越短,它的断后伸长率越大。5.某汽车弹簧,在未装满时已变形到最大位置,卸载后可完全恢复到原来状态;另一汽车弹簧,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弹簧弓形越来越小,即产生了塑性变形,而且塑性变形量越来越大。试分析这两种故障的本质及改变措施。答:(1)未装满载时已变形到最大位置:弹簧弹性极限不够导致弹性比功小;(2)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弹簧弓形越来越小,即产生了塑性变形,这是构件材料的弹性比功不足引起的故障,可以通过热处理或合金化提高材料的弹性极限(或屈服极限),或者更换屈服强度更高的材料。6.今有45、40Cr、35CrMo钢和灰铸铁几种材料,应选择哪种材料作为机床机身?为什么?答:应选择灰铸铁。因为灰铸铁循环韧性大,也是很好的消振材料,所以常用它做机床和动力机器的底座、支架,以达到机器稳定运转的目的。刚性好不容易变形加工工艺朱造型好易成型抗压性好耐磨损好成本低7.什么是包申格效应?如何解释?它有什么实际意义?答:(1)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称为包申格效应。(2)理论解释:首先,在原先加载变形时,位错源在滑移面上产生的位错遇到障碍,塞积后便产生了背应力,背应力反作用于位错源,当背应力足够大时,可使位错源停止开动。预变形时位错运动的方向和背应力方向相反,而当反向加载时位错运动方向和背应力方向一致,背应力帮助位错运动,塑性变形容易了,于是,经过预变形再反向加载,其屈服强度就降低了。(3)实际意义:在工程应用上,首先,材料加工成型工艺需要考虑包申格效应。例如,大型精油输气管道管线的UOE制造工艺:U阶段是将原始板材冲压弯曲成U形,O阶段是将U形板材径向压缩成O形,再进行周边焊接,最后将管子内径进行扩展,达到给定大小,即E阶段。按UOE工艺制造的管子,希望材料具有非常小的或者几乎没有包申格效应,以免管子成型后强度的损失。其次,包申格效应大的材料,内应力大。例如,铁素体+马氏体的双相钢对氢脆就比较敏感,而普通低碳钢或低合金高强度钢对氢脆不敏感,这是因为双相钢中铁素体周围有高密度位错和内应力,氢原子与长程内应力交互作用导致氢脆。包申格效应和材料的疲劳强度也有密切关系。8.产生颈缩的应力条件是什么?要抑制颈缩的发生有哪些方法?答:当加工硬化速率等于该处的真应力时就开始颈缩。措施:提高加工硬化指数。10.试用位错理论解释:粗晶粒不仅屈服强度低,断裂塑性野地;而细晶粒不仅使材料的屈服强度提高,断裂塑性也提高。答:主要是因为晶粒细化之后,与粗晶粒相比,晶粒取向更为均匀,从而避免了过早出现应力集中引起的开裂,提高了韧性。11.韧性断口由几部分组成?其形成过程如何答: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第二章1.解释下列名词:应力状态软性系数材料最大切应力与最大正应力的比值,记为α。布氏硬度用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作为压头,采用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试验力计算而得的硬度。洛氏硬度采用金刚石圆锥体或小淬火钢球作压头,以测量压痕深度所表示的硬度。维氏硬度以两相对面夹角为136。的金刚石四棱锥作压头,采用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试验力计算而得的硬度。努氏硬度采用两个对面角不等的四棱锥金刚石压头,由试验力除以压痕投影面积得到的硬度。肖氏硬度采动载荷试验法,根据重锤回跳高度表证的金属硬度。缺口效应缺口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发生的变化。缺口敏感度金属材料的缺口敏感性指标,用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的比值表示。2.说明下列性能指标的意义:σbc(材料的抗压强度);(2)σbb(材料的抗弯强度);(3)τs(材料的扭转屈服点);(4)τs(抗扭强度);(5)τp(扭转比例极限);(6)σbn(抗拉强度);(7)HBS(压头为淬火钢球的材料的布氏硬度);(8)HBW:压头为硬质合金球的材料的布氏硬度;(9)HRA(材料的洛氏硬度);HRB(材料的洛氏硬度);HRC(材料的洛氏硬度);(10)HV(材料的维氏硬度);(11)HK(材料的努氏硬度);(12)HS(材料的肖氏硬度);(13)K(理论应力集中系数);(14)NSR(缺口敏感度)3.今有如下零件和材料等需测定硬度,试说明选用何种硬度试验方法为宜:(1)渗碳层的硬度分布----HK或-显微HV(2)淬火钢-----HRC(3)灰铸铁-----HB(4)鉴别钢中的隐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显微HV或者HK(5)仪表小黄铜齿轮-----HV(6)龙门刨床导轨-----HS(肖氏硬度)或HL(里氏硬度)(7)渗氮层-----HV(8)高速钢刀具-----HRC(9)退火态低碳钢-----HB(10)硬质合金-----HRA4.说明几何强化现象的成因,并说明其本质与形变强化有何不同5.试综合比较单向拉伸、压缩、弯曲及扭转试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拉伸:特点:温度、应力状态和加载速率确定,采用光滑圆柱试样,试验简单,应力状态软性系数较硬。应用范围:塑性变形抗力和切断强度较低的塑性材料。压缩:特点:应力状态软,一般都能产生塑性变形,试样常沿与轴线呈45º方向产生断裂,具有切断特征。应用范围:脆性材料,以观察脆性材料在韧性状态下所表现的力学行为。弯曲:特点:弯曲试样形状简单,操作方便;不存在拉伸试验时试样轴线与力偏斜问题,没有附加应力影响试验结果,可用试样弯曲挠度显示材料的塑性;弯曲试样表面应力最大,可灵敏地反映材料表面缺陷。应用范围:测定铸铁、铸造合金、工具钢及硬质合金等脆性与低塑性材料的强度和显示塑性的差别。也常用于比较和鉴别渗碳和表面淬火等化学热处理机件的质量和性能。扭转:特点:应力状态软性系数为0.8,比拉伸时大,易于显示金属的塑性行为;试样在整个长度上的塑性变形时均匀,没有紧缩现象,能实现大塑性变形量下的试验;较能敏感地反映出金属表面缺陷和及表面硬化层的性能;试样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与最大切应力大体相等。应用范围:用来研究金属在热加工条件下的流变性能和断裂性能,评定材料的热压力加工型,并未确定生产条件下的热加工工艺参数提供依据;研究或检验热处理工件的表面质量和各种表面强化工艺的效果。第三章1.缺口会引起哪些力学响应?答:材料截面上缺口的存在,使得在缺口的根部产生应力集中、双向或三向应力、应力集中和应变集中,并试样的屈服强度升高,塑性降低。2.比较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的概念。答:平面应力:只在平面内有应力,与该面垂直方向的应力可忽略,例如薄板拉压问题。平面应变:只在平面内有应变,与该面垂直方向的应变可忽略,例如水坝侧向水压问题。具体说来:平面应力是指所有的应力都在一个平面内,如果平面是OXY平面,那么只有正应力σx,σy,剪应力τxy(它们都在一个平面内),没有σz,τyz,τzx。平面应变是指所有的应变都在一个平面内,同样如果平面是OXY平面,则只有正应变εx,εy和剪应变γxy,而没有εz,γyz,γzx。3.如何评定材料的缺口敏感性:答:材料的缺口敏感性,可通过缺口静拉伸、偏斜拉伸、静弯曲、冲击等方法加以评定。7.何谓低温脆性?哪些材料易表现出低温脆性?工程上,有哪些方法评定材料低温脆性?答:在低温下,材料由韧性状态转变为脆性状态的现象称为低温脆性。只有以体心立方金属为基的冷脆金属才具有明显的低温脆性,如中低强度钢和锌等。而面心立方金属,如铝等,没有明显的低温脆性。工程上常采用低温脆性通常用脆性转变温度,能量准则,断口形貌准则,断口变形特征准则评定。8.说明为什么焊接船只比铆接船只易发生脆性破坏?答:焊接容易在焊缝处形成粗大金相组织气孔、夹渣、未熔合、未焊透、错边、咬边等缺陷,增加裂纹敏感度,增加材料的脆性,容易发生脆性断裂。10.细化晶粒尺寸可以降低脆性转变温度或者说改善材料低温韧性,为什么?答:晶界是裂纹扩展的阻力;晶界增多有利于降低应力集中,降低晶界上杂质度,避免产生沿晶界脆性断裂。所以可以提高材料的韧性。第四章1.解释下列名词:低应力脆断:高强度、超高强度钢的机件,中低强度钢的大型、重型机件在屈服应力以下发生的断裂;(2)I型裂纹:拉应力垂直作用于裂纹扩展面,裂纹沿作用力方向张开,沿裂纹面扩展的裂纹。(3)应力强度因子KI:在裂纹尖端区域各点的应力分量除了决定于位置外,尚与强度因子有关,对于某一确定的点,其应力分量由确定,越大,则应力场各点应力分量也越大,这样就可以表示应力场的强弱程度,称为应力场强度因子。“I”表示I型裂纹。(4)裂纹扩展K判据:裂纹在受力时只要满足,就会发生脆性断裂.反之,即使存在裂纹,若也不会断裂。(5)裂纹扩展G判据:G_IG_IC,当GI满足上述条件时裂纹失稳扩展断裂。(6)J积分:有两种定义或表达式:一是线积分:二是形变功率差。(7)裂纹扩展J判据:只要满足上述条件,裂纹(或构件)就会断裂。(8)COD:裂纹张开位移。(9)COD判据:当满足上述条件时,裂纹开始扩展。3、试述低应力脆断的原因及防止方法。答:低应力脆断的原因:在材料的生产、机件的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产生不可避免的宏观裂纹,从而使机件在低于屈服应力的情况发生断裂。预防措施:将断裂判据用于机件的设计上,在给定裂纹尺寸的情况下,确定机件允许的最大工作应力,或者当机件的工作应力确定后,根据断裂判据确定机件不发生脆性断裂时所允许的最大裂纹尺寸。注意:第二题,第五题第十一题第21题第22题看不清,可以到原百度文库里面那个pdf文件看。比较清楚。如下图所示:2.5.11.21.22、22、有一轴件平行轴向工作应力150MPa,使用中发现横向疲劳脆性正断,断口分析表明有25mm深度的表面半椭圆疲劳区,根据裂纹a/c6、试述K判据的意义及用途。答:K判据解决了经典的强度理论不能解决存在宏观裂纹为什么会产生低应力脆断的原因。K判据将材料断裂韧度同机件的工作应力及裂纹尺寸的关系定量地联系起来,可直接用于设计计算,估算裂纹体的最大承载能力、允许的裂纹最大尺寸,以及用于正确选择机件材料、优化工艺等。8、试述裂纹尖端塑性区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答:机件上由于存在裂纹,在裂纹尖端处产生应力集中,当σy趋于材料的屈服应力时,在裂纹尖端处便开始屈服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形成塑性区。影响塑性区大小的因素有:裂纹在厚板中所处的位置,板中心处于平面应变状态,塑性区较小;板表面处于平面应力状态,塑性区较大。但是无论平面应力或平面应变,塑性区宽度总是与(KIC/σs)2成正比。9、试述塑性区对KI的影响及KI的修正方法和结果。答:由于裂纹尖端塑性区的存在将会降低裂纹体的刚度,相当于裂纹长度的增加,因而影响应
本文标题:材料力学性能课后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51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