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民族常识教案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民族团结教育教案主题: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团结。教学重难点: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跟唱。教师问:这首歌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学生甲:爱我中华学生乙: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过渡: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统称,我们知道,在历史上,最初这些民族相互间并不了解,甚至有时候还很敌对,那么后来又是怎样逐渐相互了解,并成为一家的呢?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师:历史上虽然出现过短暂的割据局面和局部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秦朝、隋朝、元朝等。教师: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割据然后统一的局面,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教师:可能大家没有想过,但你们还记得北魏孝文帝改革么?还记得改革的内容吗?教师出示材料:孝文帝改革——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学生齐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利益,产生了牢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学生活动:你还能举其他事例说明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逐渐融合而形成的吗?教师补充: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改汉姓”,如拓跋氏为首姓,改姓元氏,为最高门第。丘穆陵氏改姓穆氏,步六孤氏改姓陆氏,贺赖氏改姓贺氏,独孤氏改姓刘氏,贺楼氏改姓楼氏,勿忸于氏改姓于氏,纥奚氏改姓嵇氏,尉迟氏改姓尉氏。(过渡)在不断融合中形成的中华民族是怎么分布的呢?教师指导学生参阅《地理图册》八年级上册P8~9,归纳得出(并作解释):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格局。(教师联系本地情况教学。)问:你知道我们溧阳的少数民族的有关情况吗?学生可能知道一点,班级也许还有少数民族的学生。(如有,则请该学生介绍本民族的一些情况)。民族,人数较多的是满族、朝鲜族、壮族、蒙古族、回族。过渡:这么大的一个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呢?二、坚持民族平等教师出示材料: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少数民族代表名额蒙古族24回族37维吾尔族22藏族26苗族21壮族44彝族20布依族7朝鲜族9满族20侗族6瑶族6白族4土家族15哈尼族4哈萨克族5傣族5黎族5傈僳族2人畲族2高山族2其余各少数民族代表各1人教师提问:①尽管少数民族人数较少,但在2000多名全国人民代表中各民族都有一定的名额,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管理国家事务,共建美好家园。)问:②那么为什么要实现各民族平等?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历史的角度: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实的角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特别在中华民族面临外来入侵的时候,各民族人民更表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爱国精神,一致对外。(如抗日战争)因此,各民族理应平等。三、坚持民族团结教师:你觉得56个民族有可能团结在一起吗?学生:有教师:为什么?学生:我国各民族团结友好的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教师:对,也就是说,各民族的团结友好是我国的一项传统美德。你能举例吗?学生举例:文成公主入藏、昭君出塞。教师:那我国各民族为什么一定要团结在一起呢?学生回答:(齐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国各民族之间建立了平等的关系,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因此各民族能够团结在祖国统一的大家庭里。教师: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族团结,采取一系列措施,你能列举一些人和事?学生举例。(孔繁森等)四、记一记:我国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名,是少数民族人民用自己的语言命名的。出示有趣的地名:哈尔滨-------满语,意思是“晒网场”。齐齐哈尔--------达斡尔语,意思是“天然牧场”。呼和浩特--------蒙古语,意思是“青色之城”。包头--------蒙古语,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所以也叫“鹿城”。拉萨-------藏语,意思是“圣地”。日客则-------藏语,意思是“最好的庄园”。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思是“黑色的原油”。第四课绚丽多彩的服饰
本文标题:民族常识教案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5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