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气象学之名词解释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农业科学和气象科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也是应用气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太阳常数:当日地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地球大气的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的太阳辐射强度。1382瓦/米2,1.35*105lx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也称太阳高度,以符号h表示。昼长:是日出到日落的时间。可照时数:即昼长。光照时间:光照时间=昼长+曙暮光时间日照时数:太阳直接辐射地面的时间。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大气量: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的距离与海平面上大气铅直厚度之比,简称大气量。透明系数:透过一个大气质量后的太阳辐射照度与透过之前的辐照度之比。即:Pm=Sm/Sm-1太阳直接辐射:以平行光形式投射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散射辐射:阳光被大气散射后,单位时间内以散射光形式投射到达地表单位水平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称散射辐射。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太阳辐射总量:指某一接受表面在一时段内所接受到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和,按时间不同分别称为日总量,月总量,年总量或生长季总量。大气逆辐射:投向地面的大气辐射。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之差。也称净红外辐射或净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差额(地面净辐射、地面辐射平衡):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面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又称地面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能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形成有机化合物的太阳辐射波谱区,称为光合有效辐射。光饱和点:太阳辐射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不再增加,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太阳辐射强度减弱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产物与呼吸消耗量相等,这时的太阳辐射强度称为光补偿点。光照强度:指光照的强弱,以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能量来量度,简称照度。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容积热容量。温度日较差:一日内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为温度日变幅,也称日较差。温度年较差:一年内最热月平均温度与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也称年较差。积温:某一时期日平均气温总和,称为此期间的积温。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称为活动温度。生物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活动温度的总和,称为活动积温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差值称为有效温度。生物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干绝热变化:不与外界发生热量交换的状态变化过程。大气稳定度:在静力平衡状态的大气中,空气团受到外力的扰动后,大气层结有使其返回或远离原来位置的趋势或程度。水气压:空气中由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强。饱和水汽压:水汽含量恰好到达到该温度条件下的最大限度,此时的水汽压为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饱和差:同温下的饱和水汽压和实际的水汽压之差。露点温度: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和气压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降低温度而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降水量:是指从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未经蒸发、渗透和径流而在水平面上积聚地水层厚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蒸发量:因蒸发而损失的水层厚度,单位为mm/d。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人工降水:是根据降水形成原理:采取某些必要的技术措施,对降水形成过程中的某一环节进行干预,以达到降水到达地面的目的。气压场:气压的空间分布称为气压场。低压:中心气压比周围低的闭合等压线区域,叫低压。高压:中心气压比周围高的闭合等压线区域,叫高压。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是由于空间气压分布不均而作用于空气块上的力。它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因地球自转使空气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季风: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变化,且这两种风向的性质和它们所带来的天气现象都有明显差别的风,才称为季风。大气环流:地球上各种规模大气运动的综合状况,称为大气环流。地转风:自由大气中,平直的气压场中,空气质点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二力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气团:大范围的空气团,在其内部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比较均匀,垂直分布基本一致,在其控制的区域内,天气气候特征也大致相同。锋:冷﹑暖两个性质不同性质的气团之间的狭窄过渡区称为锋区。冷锋:在锋面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成为冷锋。静止锋: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时,锋面的移动十分缓慢或在原地来回摆动,这种锋称为静止锋。气旋:气旋是指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低、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涡旋。反气旋:反气旋是指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高、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涡旋。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形成在热带海洋上﹑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寒潮:一次冷空气入侵,使气温在24h内剧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干旱:是因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水源枯竭,影响农作物和牲畜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现象。洪涝: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的降水量、地表蓄水量、土壤含水量等比常年明显偏多而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冷害:是指农作物生育期间遭受到0℃上的低温危害,引起农作物生育期延迟,或使生殖器官的生理活动受阻,造成农业减产的的一种气象灾害。霜冻:植物在生长季内,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气层的温度降到0℃以下,引起植物体冻伤而产生伤害的现象。冻害:是指越冬作物、经济林果木以及人畜在越冬期间遇到较长时间的低温或剧烈降温(最低气温在0℃以下,有时可达-20℃以下),引起体内结冰或躯干冻伤,丧失生理活力,继而造成整体死亡或部分伤亡的现象。气候:一地某一时段内多年的大气统计状态。小气候:在任何一个地区内,由于下垫面性质的不同,从而在小范围内形成一种与大气候不同特点的气候,通称小气候。农业气候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生产过程与气候条件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也就是研究气候与农作物栽培条件、动物饲养,特别是与整个农业作业方法之间的关系及规律。设施农业:是采用一定的人工设施和工程技术手段来改变自然环境,在环境可控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因此又被称为可控农业。气候资源:是指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有利的气候条件和不利的气候条件。农业气候资源:是指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所提供的自然物质和能源。农业气候生产潜力:是以气候条件来估算的农业生产潜力,即在当地自然的光、热、水等气候因素作用下,假设作物品种、土壤肥力、栽培技术和作物群体结构都处于最适状态时,单位面积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农业气候指标:是在当地气候条件和生产水平下,表示农业生产对象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以及农业生产过程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的数值或数字表达式。农业气候相似:是指不同地区的农业气候条件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都能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要求。农业气候资源区划:根据农业的具体需要对地域气候条件进行的分区划类,反映农业生产与气候条件区域系统。
本文标题:气象学之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61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