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气象对作战的影响内容提要:天气对军事活动来说是一柄“双刃剑”,不同天气条件对军事活动的影响往往不同,即使是同一种天气条件,也常常因指挥员和部队利用是否得当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本学期通过对《战场环境概论》课的学习,让我对战争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明白了战争要想取得胜利,兵力部署、武器装备很重要,而战场环境同样至关重要,也能影响到战争最后的结局。从印尼大海啸到中国南方冰冻雨雪,从缅甸风暴潮到汶川大地震,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古老的气象问题在挑战人类生存的同时,也关系着国家的军事安全。气象环境对军事活动来说是一柄“双刃剑”,不同的气象条件对军事活动的影响往往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气象条件,也常常因指挥员和部队利用是否得当而产生不同的结果。现代战争武器装备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战争环境提出了精确要求,气象兵由此从战争幕后开始走向前台。关键字:气象、作战时机、武器制导、侦查装备一、气象对作战的影响简述风:大风和强烈的垂直气流是危及飞机飞行、导弹发射安全,影响火炮射击精度的重要因素;云:低云影响侦察、射击、投弹,积雨云对导弹、火箭发射和飞机飞行安全威胁很大,云层对再入大气层的导弹弹头可以造成侵蚀从而增强或减弱核爆光辐射效应;雾:大雾给飞机起降、舰艇编队航行、军种兵种协同作战等带来困难,雾层能使化学毒剂蒸气产生凝结、沉降和水解从而降低杀伤效能等,雾也可以作为“天然烟幕”,掩护部队的作战行动;降水:暴雨、大雨和连续性降雨可引起山洪暴发、土壤流失和泥石流等灾害,从而冲毁军事设施。毛毛雨、雪会降低能见度,冻雨可使飞机、导弹外壳和雷达天线等积冰而影响性能;沙暴:能引起电磁波衰减,干扰无线电通信,危害兵器和设备,强烈的沙暴卷起沙石可形成沙壁向前推进,使能见度接近于零。二、天气是选择作战时机的决定因素根据天气变化选择作战时机是取得战场主动权的重要因素之一。刘伯承元帅在战争生涯中总结出利用黑夜、风雪、下雨和大雾等天气出奇制胜消灭敌人的经验。现代战争中多是采取多兵种、大兵团协同作战,对于初战时机的天气要求更为严格,要求气象情报更加及时和准确。众所周知,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战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直接参加登陆作战的总兵力达280万人,参战的舰艇和运输船达6500余艘,作战飞机1100多架。诺曼底登陆的成功一举粉碎了纳粹德国的大西洋堡垒,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奠定了二战反法西斯全面胜利的基础。然而,作战时机的选择是实施登陆计划是否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战时参谋部的地理学家和气象专家为登陆时机的选择可谓费尽心机。当时考虑的因素及决策过程如下所述:诺曼底地处高纬度,6月份白昼时间长,一般4时天亮,6时日出。盟军既需要夜幕掩护部队悄悄航渡,又需要有天亮后的一段时间辨认滩头目标,实施准确的炮击和登陆艇冲岸运动。另外,诺曼底海区为半日潮,平均潮高5.4米,海滩坡度平缓。陆军希望最高潮时登陆,以缩短涉滩距离;海军则要求最低潮时登陆,以便舰艇在水下障碍物以外抢滩;空降兵最好是在满月时空降,以保证准确地降在指定区域。经过地理学家们的综合推算,能满足三军要求的日子只有6月5-7日这三天。艾森豪威尔与蒙哥马利、泰勒等最后确定6月5日登陆,第一梯队上陆时间为6时30分至7时45分。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自6月1日盟军进入登陆上船地域起,英吉利海峡出现了20年来从未有过的狂风恶浪,根据气象后勤部门的预测,原定登陆的6月5日,天气也极为恶劣。6月4日上午,盟军被迫将登陆日期推后一天,并急召盟军气象专家斯塔格上校(瑞典籍)等商定对策。艾森豪威尔满脸愁容,恳切请求专家们再度分析天气形势,看看还有没有一线机会,否则盟军登陆部队难免因暴露而遭到打击。斯塔格等专家根据高、低空等压线图,经过冷静分析,认为5日早晨大西洋上空已出现一个不断加强的低压槽。由于冷锋的影响,在冷锋过后低压槽到来之前,会有24小时适合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天气。艾森豪威尔沉思片刻后当机立断,下达了6日清晨实施登陆作战的命令。1944年6月6日清晨,英吉利海峡果然风势渐缓。5时50分,万炮齐吼,诺曼底海滩弹落如雨。6时30分,第一批登陆兵在隆隆的炮声中奋勇冲向岸滩……一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战役终于拉开了帷幕,并最终以盟军的成功而告终。三、天气烟雾对精确制导武器的影响南斯拉夫联盟位于素有“欧洲火药筒”之称的巴尔干半岛,地势南高北低,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西南部一隅濒临亚得里亚海,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沿海属副热带地中海气候。春季由于水汽充足,云量较多,大部分地区以多云或阴为主,常有连阴雨天气出现,北部地区多雾,加上复杂的地形、茂密的植被,因此不适合发动大规模空袭行动。在北约空袭南联盟行动中,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占其使用武器总量的98%,但恶劣的天气使这些高技术武器的效能大打折扣。在空袭中大量使用的AGM-86C巡航导弹及BGM—109C“战斧”巡航导弹,由于采用惯性制导、地形匹配制导、GPS制导及末端数字影像匹配等复合制导技术,其理论定位精度可达6米。但地形匹配制导和末端数字景象匹配制导受云雨及烟雾等视程障碍的影响很大,导致导弹命中精度明显下降。同时,在巡航导弹作低空或超低空飞行特别是飞越山岳过程中,还会受到强烈的局地气流、雷暴和降水天气的影响,增加巡航导弹飞行的附加载荷,造成飞行偏航甚至危及导弹安全。据美联地报道,美海军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约有2O%未命中目标。而俄通社一塔斯社的报道称,美军空袭南联盟的巡航导弹的命中率仅为2O%。由于大气中的云层、水汽、烟雾、降水、沙尘及各种气溶胶粒子对激光具有很强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导致激光制导系统难以探测和锁定地面目标。因此,使用激光制导炸弹轰炸地面目标,需要相对晴朗的天气。在多数情况下,北约的作战飞机可以在复杂气象条件下飞行,但难以实施精确制导轰炸。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南联盟上空的低云、浓雾和降雨天气影响,激光制导炸弹经常偏离目标甚至失去引导,使得命中率大大下降以致无法发挥作用。英国承认“旋风”战斗机投掷的激光制导炸弹就因云层和烟雾而“随便乱窜”。为克服这种影响,英国不得不“经过几周的艰苦努力”,向与科索沃交界的马其顿境内派遣空军特种部队(SAS),通过无线电台向北约战机报告南联盟军事目标所在地,进行地面引导。四、天气对侦查装备的影响海湾战争后,美军下大力改进夜视装备,明显提高了夜间观察能力,并在空袭南联盟行动中得到广泛应用。美军的F—117A、F—15E、“阿帕奇”直升机,均装备夜视设备,具有很强的夜间攻击能力和精确性。但是,低云、雷电、雨雪、浓雾、强光和烟幕等对夜视装备都有明显的影响。据试验,天气对主动式红外夜视仪观察效果的减低程度是:雨天20%,风雪天3O%,雾天40%;对热像仪来说,空气潮湿。水汽含量很高,特别是大雨、大雪、风沙、浓雾等,都可使其观测效果和作用距离大大降低;微光夜视仪靠目标反射的微光(月光、星光、银河光、夜气辉等)工作,其作用距离与观测效果受天气条件影响更大,雨雾天及暗夜均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完全失去作用。南联盟地区的云雨天气对机载的夜视装备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北约取消许多夜间轰炸任务或改由白天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云雨和烟雾对照相侦察影响也很大。在空袭南联盟的军事行动中,北约动用了5颗照相侦察卫星和一些电子侦察卫星及海洋监视卫星,包括3颗高级型锁眼KH-11光电成像侦察卫星、2颗“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美国还临时发射了3颗小型光电成像侦察卫星。此外,北约在开战前就部署了一定数量的侦察与监视飞机,其中有在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的E—8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飞机、RC~135电子侦察机、U—2侦察机和若干架“食肉动物”无人侦察机。但由于云雨、烟雾、浓霾天气对照相侦察的影响很大,使得除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外,多数侦察卫星和侦察飞机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使战场情报搜集的难度明显加大。因此,在空袭开始后不久。北约不得不增派“猎人”和U—2侦察机,用于战场情况侦察和轰炸效果的判定。但在阴雨天气条件下,由于云底高度常在1000米以下,无人侦察机必须在云下进行低空、超低空飞行,因此多次被南联盟地面防空部队击落。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武器装备的威力,科学地使用兵力,以便在军事活动中获得最大的军事效益,各级指挥员必须了解气象条件对武器装备、战斗人员的影响,针对战场的气象环境特点,正确地使用武器装备,加强战斗人员的适应性训练,在作战中“趋利避害”,以期用最小的代价求得最大的胜利。参考文献:《战场环境概论》、《战争论》
本文标题:气象对作战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61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