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水利史论文大禹学院王紫霞1319010105号摘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水量供给不足、水资源污染趋势加重、供水净化能力有限等问题日益凸显,形势严峻。本文将探讨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并以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探讨一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关键字:水资源现状开发利用可持续一、我国水资源现状与问题我国目前主要面临着四大水问题:1、洪涝灾害多。我国幅员辽阔,江河众多,气候复杂,洪灾相当频繁。且不说时间较远的,就20世纪90年代,辽河、太湖、珠江、湘江、嫩江、松花江、长江等地就发生了数次大水。洪水灾害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2、水资源短缺。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紧张的国家之一。虽然从总量来看,按照2009年的最新统计,我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28124亿m3,其中河川平均年径流量27115亿m3,地下水8288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200m3,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不仅有2/3的城市缺水,农村还有近3亿人口饮水不安全。并且中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极为不均匀。3、水环境恶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污水排放量逐年加大,近年来全国污水排放量达600亿吨,除70%的工业废水和不到10%的生活污水经处理排放外,其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致使水质严重恶化,污水中化学需氧量、重金属、砷、氰化物、挥发酚等都呈上升趋势,全国9.5万公里河川,有1.9万公里受到污染,0.5万公里受到严重污染。4、水土流失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己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仅以黄河为例,黄河下游河床每年以10cm的抬升,已高出地面3-10米,成为地上悬河。由于淤积,全国损失水库容量累计200亿m3。此外,每年流失土壤50多亿吨,全国每年因水土流失新增荒漠化面积2100平方公里,因同样原因而损失的耕地面积达7万多公顷。黄土高原每年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就达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产量。二、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所面临着众多问题。开发利用程度以及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城市缺水现象日益突出从而挤占生态环境用水和农业用水、用水浪费和缺水现象并存,江河湖库水污染严重、地下水开采过量等等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就需要我们对水资源进行可持续的开发利用。1、落实最严格体资源管理制度。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从制度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管理措施和保障措施,我们应该努力执行。2、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通过开源和节流,形成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格局,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国家制定节水政策,坚决遏制不合理的新增取水,强化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管理,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建立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微观用水定额体系、行业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指标体系和节水考核指标体系,加强重点用水单位取、用、排水的实时监控和重点用水行业的监督管理;开发和推广节水技术与装备,改变粗放型用水的增长方式和生产方式,加大污水处理回用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的力度,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3、合理开发。根据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承载能力,在节流的前提下合理开源,不断提高水资源的配置能力和供水保障程度,解决贫困地区饮水困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水要求。首先开发利用好当地水资源,建设一批水资源调蓄工程;对资源型缺水地区,经过总体规划和科学论证,兴建跨流域和跨区域调水工程;在地下水尚有一定开发潜力的地区,有计划地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加强雨洪资源的利用,加快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加快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4、治污减排,加强水资源保护,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和修复。一方面,对于工农业排放出的污水,我们应根据其不同的性质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同时也促进企业污水治理工作开展。另一方面,我们要严格控制污水的排放量,以达到治污与减排的双管齐下。与此同时,要进行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切实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效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通过治理和修复,提高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使水生态系统保持良好的连通性和完整性,并维持健全的服务功能来满足人们的需要,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5、人水和谐,保障防洪安全。针对现状总体防洪能力偏低、防洪体系尚不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严重滞后等防洪减灾的薄弱环节,要以人水和谐的理论,实现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建立完善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全面提高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为建设一个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社会提供防洪安全保障。6、动员全社会改变传统的用水观念,呼吁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充分利用循环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要树立惜水意识。中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总之,要做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协调发展,政府、社会和公民个人必须全体动员。
本文标题:水利史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70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