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汉匈战争的转折点-西汉的骑兵革命
汉匈战争的转折点-西汉的骑兵革命西汉军队于马邑进行的速决战略彻底失败,但此事带来一个直接后果,那就是,中原国家与草原帝国之间的外交与和平状态不复存在了。汉武帝指导下的西汉朝野,和平政策已经成为昨日往事,以后,一切的未来都将交由浴血战神来决定了。回顾西汉时期中原对草原帝国的国防形势,应该注意到,即使在和平的70年中,每到秋高马肥,匈奴及其统治下的大小部落力量也不断对汉地的边界地区进行攻击,这些攻击的目的在于掠夺财富和人口,这也是草原骑马民族的基本生存之道。为了应对这种攻击,中原的措施是,在边境地区实行高度军事化的行政,各边郡太守兼任该地区的军事指挥官,而这些边郡的部队基本为骑兵,一般每郡可以达到万骑,也就是一支独立战役力量的规模。与此同时,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原对于草原的军力对比,西汉国家数十年来大力提倡马政。依当时律令,向国家提供良马一匹,可以免除三人的一年赋税与劳役,而朝廷本身也利用西北各地适合繁殖和饲养马匹的地区,开设了二十几个大型军马养殖场所。到武帝决定开战的时期,国家马厂马厩中就有超过40万匹,而在数十年的马政优先的社会环境下,中原人民则上行下效,养成了一种狂热的骏马崇拜。当来自乌孙的优良马种因朝贡而引进,汉武帝亲自命名为“天马”,上下认为天马南来是一件举国的大喜事。马匹的繁多不仅改变了中原与草原的力量对比,更重要的是,这在中原第一次造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骑兵革命。西汉朝廷中央的直属禁卫武力南军设置了专门的精英骑兵部队,其士兵则来自西部和北方各熟悉骑射的郡县,也包括志愿为中原效力的北方胡族士兵。随着效仿草原帝国的大规模骑兵的建立,中原骑兵实际上拥有了远比匈奴人优越的军事力量,因为,中原骑兵不仅普遍装备了弩箭和铁制骑兵战刀的精良装备,而且还拥有强大的步兵、车兵的作战和后勤保障。相比匈奴骑兵,中原骑兵更具备职业化部队的特征,并且,他们是由高度组织化与丰富人力资源支持的部队。与汉军力量的成长相比,这一时期在军臣单于治下的匈奴却遭遇了一些内部问题。河南战役前后互有攻防的战斗记录表明,匈奴历次入侵的兵力均比从前规模减小很多,基本在三、五万骑的规模。其间还有不少匈奴的重要势力脱离大单于的控制,选择了投降中原朝廷。双方的力量对比的天平总体上已经向中原倾斜。河南地:比攻必取之地冒顿单于时代所建立的草原帝国幅员非常广大,其东边直到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北达贝加尔湖,但匈奴本部族最核心的部分却在当时中原正北方的蒙古高原地区,这一地区与帝国拥有共同的南部屏障阴山山脉,即今狼山与大青山山脉地区。这一山系横亘东西,与西端南北走向的贺兰山连接,包覆黄河河套的北端与西部,然后下垂直到陇西一带。这一战略地理的关键是,阴山南坡与河套内的鄂尔多斯地区,这个水草丰美的地区为匈奴提供了战略进攻的基地,使其非常方便迅速骚扰中原内地,甚至沿秦人修建的大路直接威胁长安。在防御上,这一地区则可以提供强力的纵深。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战略纵深区更上方,是匈奴大单于的直接管辖地带,草原帝国的心脏。这就决定了汉匈战争中第一个对于汉军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必须是夺取这一地区,这关系到战争的主动权和下一步战争的战略。这一地区对于中原华夏国家与草原骑马民族的斗争至关重要,也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得到证明。在匈奴崛起前的时期,以阴山南北为根据地的匈奴先民与战国时的赵国进行过漫长的斗争,最后赵人通过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夺取了胜利。在秦统一之初,秦始皇曾令名将蒙恬率军夺取,并建立四郡44个县的行政建制,有庞大的殖民和开发计划,这里曾被主要由关中来的移民称为新秦中。秦人在这一地区采取的防御措施是因河为塞,即利用黄河的地利建筑连续的要塞体系,保障河套的殖民和开发活动。秦末的战乱使中原力量收缩,匈奴人则趁兼并东西草原的威势回到了这一地区,此地成为大单于属下的白羊王和楼烦王的牧地。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卫青的姐姐卫子夫生下儿子并被立为皇后。那一年,距汉军首次成功攻击匈奴军队已有2年多,卫青以车骑将军的身份再次率领三万骑兵,从雁门越过传统汉匈分界线,对匈奴进行富有战果的攻击。这拉开了河南战役的序幕。第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人东部军队,即左贤王率领的军队向辽西方向发动了反攻。匈奴军击败了老将韩安国率领的边境守备部队,杀死了辽西太守,掳掠大量人口和财富。汉军制定了复杂的战役计划。将军李息率军直进东北,去迎击匈奴的左翼部队,而主力部队卫青军则自东而西,由河套顶部的东端直取西端顶点处的高阕,切断了匈奴右翼主力右贤王部队对鄂尔多斯和南部地区的联系。卫青军充分发挥了骑兵远距离、大纵深和高机动战法的威力。他击破了盘踞鄂尔多斯70年的白羊王和楼烦王,而他们完全没有预料到汉军主力会舍东而西,其部队受到了完全的突袭。然后,汉军突然往左方折转差不多90度,像飙风一样往南奔袭千里,席卷了长安以西、渭水上游,对汉帝国心脏地区威胁极大的西部据点陇西。击破了匈奴人在距离中原核心区最近的西部力量。此战斩杀匈奴士兵数千人,俘获数千人,以及以十万计的牲畜,使汉军尝到了以战养战、就地补给的甜头。在这一战役之后,汉军已经是使用主力骑兵草原作战的行家里手了。战略升级:战争的潮流改道如果说西汉时代的中原国家与北方草原国家的战争需要有一个转折性的标志点,那么,公元前127年发生的河南战役可以说当之无愧,其战略性的全局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就军事作战方面而言,中原军队已经完全能够掌握和运用集团骑兵战略与战技,远距离、大纵深和高机动的骑兵战法再不是草原民族的专利。而且,在实际的战火中,以卫青为代表的新一代骑兵将领已经成熟起来,并获得了前线最高的指挥权,汉武帝在骑兵革命和军事将领培养上投下的重注已经看到丰厚的收获。虽然攻防反复的拉锯战还将持续相当的时期,但中原国家已经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军事自信与实力基础。这在对抗双方的心理上是一个分水岭。收复河南地使得中原国家在攻防战略上的态势获得了根本改进。匈奴人凭借占据此地可以直接威胁中原腹地,已经成为历史,而汉军以此地为战略攻防的支撑,则可以灵活反击匈奴对东西北三个方向的袭击,并从中央位置威胁大漠南北的匈奴王庭。而恢复本地区秦以及战国时代沿河流的障塞防御体系使汉军平时可以节省大量常驻防御兵力,从而使主力骑兵可以高度集中,以便以集团方式投入新的战役方向。此次战役的战略后果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其后汉廷开始恢复行政的建制,设立了朔方郡,此举使汉匈对抗从一般的军事反击升级为新的国家战略,那就是开疆拓土。移民和开发活动使北方的国防有了立足点,移民不仅将中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到这一中原先民反复争夺之地,而且本地的人口提供了更近距离的后勤和兵源支持。长城和障塞等防御体系再不是单纯防御性的设施,而是屏障中原民族和国家物质成长的盾牌,这形成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国家战略模式:军队的胜利是打开新领土的先锋,而坚固的防御体系则确保胜利所获得的土地成为新的民族生存空间。胜利的旗帜前进愈远,这些坚固的障塞体系也前进愈远,后面则是中原人民生活的足迹前进愈远。与这一进程相伴的,则是中原国家不断扩大的地区内,各种族和原先生活与文化各不相同的人民逐渐地互相融合为一家。随着河南战役的结束,中原国家牢牢占据了主动和有利的战略态势,下一步,汉家铁骑面对的是北方的阴山和西部的河西走廊了。中原与草原的200年战争即将迎来决战的时刻!
本文标题:汉匈战争的转折点-西汉的骑兵革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94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