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填空题1、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先秦两汉,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了修辞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2、西晋陆机的《文赋》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其中对修辞的方法、技巧也有较多的论述。3、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4、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修辞和语言的三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5、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具有制约作用。6、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7、句子的格式简称句式。8、散句是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的句子。9、严格的对偶上下两联要具备以下条件:意义相关,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没有重字,平仄,协调。10、叠用和一般句子比较有以下修辞特点:整齐一致、集中突出、清晰醒目。11、反问句的修辞作用,主要表现在比一般句式具有更强烈的语气和感情色彩。12、先秦两汉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13、比喻就是人们平时说的“打比方”。14、反问句又叫反诘句,它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15、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四字格”,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16、同样的意思既可以用肯定句也可以用否定句。一般说来,肯定句的语气比较直率明确,否定句的语气比较委婉灵活。17、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递下接。南朝文学家沈约称之谓连珠。18、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名著《语法修辞讲话》。19、现代汉语中,声调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20.宋代陈骙的《文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修辞的著作。22.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创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而完备的修辞学体系。23.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科学。24.语言环境包括社会时代、题旨情景、对象、场合、时间和话语的具体环境。25.长句化短的方法主要有:抽出修饰语、运用叠用句、合叙改分述。26.修辞主体的修养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生活积累和知识素养。27.“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议对》。28.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惟陈言之务去”,即强调词语的新鲜活泼,这是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之一。29.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修饰点染、巧妙配合。30.成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的特点。31.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一样,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易色。32.成语活用的修辞作用有:意蕴深厚、文字精炼、生动具体、风趣诙谐、新鲜别致、。33.对偶从意义看,有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34.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是双音节化。35.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语音段落是“七音节”式。36.四句一组的诗,第一句、第四句一韵,第二句、第三句一韵,中间两句被其他两句所环抱,这种押韵方式叫抱韵。37.“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这句运用了双重否定句句式。38.大体上说来,平声长而扬,仄声短而抑。39.韵文中的韵类似音乐中的再现,同一类的乐音在句中重复,可使语流具有一种回环美;平仄安排得当,声调平衡交替,声音显得错落有致,节奏分明,具有抑扬美。40.运用比喻的要求是贴切、新颖、巧妙。41.把物当作人来描述的修辞格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或者把某种物当作其他物来描述的修辞格叫拟物。42.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构成的双关叫语义双关;利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条件构成的双关叫谐音双关。43.根据拈词和拈体的组合关系,拈连可以分为:主谓拈连和述宾拈连。44.“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修辞格为严式回文。45.人们如果巧妙地利用语境的某种特殊条件进行修辞活动,就能使语言焕发出夺目的光彩。46.语境即语言环境。宏观的语境指特定的社会和时代背景。47.“她这个人清高自负,对那些衣着豪华、佩金戴银显得美轮美奂的‘贵夫人’,总是看不顺眼。”句中用得不当的词语是“美轮美奂”。48.上下联意义相承,表示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句叫串对。49.“香浮鼻观煎茶熟,喜动眉间炼句成。”作者是宋代的陆游。50.叠音又称叠字,指相同字(音节)的重叠。叠音是汉语语音修辞的重要手段。51.“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别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这段解说词的押韵方式是排韵。52.“家书抵万金”的平仄情况是平平仄仄平5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年轻人交友要慎重。做到既善交友,又交善友。54.汉语的句式从结构的角度,可以分成独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等句式。55.同义词情味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的附加意义所带的感情色彩、形象色彩和语体风格上。56.修辞的变异形式大致可分为三个范畴:逻辑范畴、风格范畴和语法范畴。57.修辞学就是指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的一门学科。58.同义的语言形式是指一些基本意思相仿而在修辞色彩上各有差别的语言形式。59.语言里的专用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书面语词汇和口语词汇。60.修辞的变异形式大致可分为三个范畴,即逻辑范畴、风格范畴和语法范畴。61.在汉语里,时态的语气词、时间副词和时间词都可以表示跟时间相干的概念。62.虚词通过修辞、连接和附着三种主要方式,把各类实词、词组或句子组成一个有机整体。63.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但他们所表现的语气、情味、风格等修辞色彩往往不同,各有其适用的场合。64.句子的格式简称句式。65.整句和散句是从结构形式上对句子的一种分类。66.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整齐的句子。67.整句主要有以下几类;对偶、排比、叠用。68.对偶又称对仗,俗称对子,是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互相关联的两个句子或词组。69.对偶从意义上可分为三种: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70.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词组,可以说它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71.叠用是一些基本结构相同,并有意识地叠用某个或某些词语的句子、词组。也有的把它与排比合成一类,称排叠。72.短句是指句子的形体短,词语的数量少,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长句是指句子的形体长,词语的数量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73.短句的主要特点有:明白易懂、感情色彩多样、实用性强。74.长句的主要特点有:信息丰富、气势充畅、脉络分明。75.叠音的修辞作用有:(1)语意鲜明突出,(2)表情细致生动,(3)语音和谐流畅。76.否定句中先后运用两个否定词的句子是双重否定句。77.先提出问题,接着再把答案说出来,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叫设问句。78.设问句的主要作用是引起对方注意思考。79.叠音又称叠字,指相同字(音节)的重叠。80.口语句的主要特点有:(一)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相对较多;(二)简略的句子相对较多;(三)关联词语相对较少;(四)语气词相对较多。81.书面语句指主要以文字形式出现的句子,广泛用于各种语体。82.按照正常顺序组成的句子叫顺装句,改变正常顺序的句子叫倒装句。83.一般说来每个音节都要有元音作它的组成部分。84.双音节化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85.押韵是指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最后一字运用韵母相同或相似的字,以便使得音调和谐优美。86.押韵的常见方式有:偶韵,即偶句押韵,隔句押韵。排韵,即数句押一韵,或“一韵到底”。87.双声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指两个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88.肯定句和否定句是就句子的语气说的。89.书面语句有以下特点:(一)长句子、结构复杂的句子相对比较多;(二)整齐的句子相对比较多;(三)具有某些特殊句式;(四)关联词语相对比较多。90.口语句是指主要以口头形式出现的句子,如日常会话、即兴发言等。91.语言就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每种语言都有它自身的内部规律,即它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系统和规则。92.修辞与逻辑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看,两者既有(对应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对立)的一面。93.骈立四字格包括骈立的四音节熟语、(成语)和(复合词)。94.修辞学就是指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的一门学科。95.同义词用法上的差别,主要不幸在(词性)、构词能力和(语法功能)上。96.构成警策性语句的方式,最常见的是(判断式)、描述式、(抒情式)三种类型。97.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句式,跟文章的(思想内容)、文体风格和句子的(上下文)有密切关系。98.同义的语言形式是指一些基本(意思)相仿而在(修辞色彩)上各有差别的语言形式。99.语言里的专用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书面语)词汇和(口语)词汇。100.修辞既然是一门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的学科,就必然应以(语言要素本身)为主要研究对象。101.同义词用法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性)、构词能力和(语法功能)上。102.汉语的句式从结构的角度,可以分成独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等句式。103.比喻的运用原则是:第一要(贴切);第二要(注意创新)。104.西晋陆机的《文赋》,把文章分为十种文体,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105.成语是我国民族语言的瑰宝,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的特点。106.双关可分为语义、谐音和对象双关三种。107.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始创者,“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其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108.韵是汉语诗歌的基本要素之一。我国的古典诗歌中,从《诗经》起到后代的诗词没有不押韵的,可谓“无韵不成诗”。109.借代常见的方式有: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专称代泛称、特征代本体。110.现代汉语的叠音主要有两类即:相同语素或音节的重叠;词的重叠。111.词语的色彩,一般是指词的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112.“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113.对联是一种典型的对偶性句。排比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114.“气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强调的是修辞主体的“修养”。115.《从今天起,“下岗”一词下岗了》这则新闻标题的成功之处在于词语的巧妙配合。二、名词解释1.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2.双关:借助于语境的条件,故意让语句表面上说的是一个意思,实际上说的是另一个意思,即所谓言在此而意彼。后一个意思往往是主要的。3.设问句:先提出问题,接着再把答案说出来,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叫设问句。4.叠音:又称叠字,指相同字(音节)的重叠。是汉语语音修辞的重要手段。5.比喻:是用某一种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一另一种事物,主要有明喻、暗喻、借喻。6.语境: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具体环境,也可以叫言语环境。具体地说语境就是指我们平时说话或写文章所具有的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一定的题旨,语言本身的具体环境,以及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7.夸张: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8.仿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造出新的词语,这种修辞手法叫仿词9.顶真:上句结尾的词语做下句的开头,或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连续两次都用上,使相邻的语句、片断、章节首尾顶接,蝉联而下,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10.回文:回文又叫回环是一种修辞格。它是利用词语相同或基本相同而顺序不同的语句,来表现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11.句式:一个句子必须按照一定的模式来组织,这个模式称为句式12.反问句: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自问自答)13.倒装句:定义为了强调、突出等语的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叫做倒装句14.叠用:叠用是一些基本结构相同,并有意识地叠用某个或某些词语的句子、词组。是一种类似排比,但比排比自由的格式。三、单选题1.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B),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了修辞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A、商周时期B、先秦两汉C、魏晋时期D、南北朝时期2.“辞达而已矣。”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作者是(A)。A孔子B.孟子C.庄子D.老子3.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修辞的著作是(D)。A、《文赋》B、《文心雕龙》C、《史通》D、《文则》4.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是以(C)的出版为标志的。A、《现代汉语修辞学
本文标题:汉语修辞学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96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