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江苏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讨论稿.
0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111纲要审查意见1、深入分析全球化、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大都市圈发展背景及其对昆山发展的影响,充分论证未来昆山的城市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和城市现代化的指标体系,优化城市性质的表述。落实情况:专题分析宏观发展背景及其对昆山的影响,进一步明确昆山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总体发展目标(文本第11条),现代化指标体系与昆山市相关部门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接,在纲要基础上进行了梳理、精简、优化(文本第12条);立足高点定位,从昆山在全球产业体系中的地位、与长三角以及上海都市圈协调发展、保持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特点等方面考虑,将城市性质优化表述为“全球性先进产业基地,毗邻上海都市区的新兴大城市,现代化江南水乡城市”(文本第10条)。2、从土地节约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提升、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充实问题导向的规划内容,完善城市发展战略和规划对策。落实情况:采用SWOT方法,对土地节约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提升、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说明第二章),同时对公众调查中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概括和归纳,在规划成果中一并针对性地加以了落实(文本第二、三、四、九、十二章及说明中相关章节)。23、结合轨道交通和综合枢纽布局,合理确定城市中心体系,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提升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城市形象。对方案一、方案二在用地规模、空间结构、中心体系、产业布局、交通组织等方面进行审慎比选。落实情况:以方案一为基础,融合了方案二中关于多中心结构、大河景观塑造以及轨道交通选线等思路,进一步贯彻了交通引导的规划理念,强化了综合交通与空间布局的互动关系,优化了空间结构、中心体系、产业布局、交通组织等方面内容,强调公交走廊地区的集聚发展,分级设置城市中心以完善大城市功能,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实现转型发展(详见文本第五章、第六章及说明中相关章节)。4、进一步深入研究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与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互动关系,优化交通出行结构和轨道交通、快速路系统等布局方案,落实公交优先的实施保障措施。落实情况:成果深化中采用TRANUS模型,定量分析城市空间布局与综合交通体系互动关系(说明第十四章及专题),优化交通出行结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为“十字形”结构,并采用快速公交、常规公交与其匹配,形成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并通过交通分区、停车调控、路权保障、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等措施落实公交优先发展;快速路系统优化为“环加井字形”结构,与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主干路形成良好衔接,“环形”重点截流过境交通、减少干扰,“井字形”重点方便中心城区对外联系以及各分区之间联系(文本第六章、说明第十四章、专题)。纲要审查意见35、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用水指标预测及各类负荷的需水量,结合给水管网规划和改造,更好地实现节约用水。结合用地规划预留足够的输电线路走廊位置,提出大型变电站、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敏感基础设施场站的布局和规划控制要求。落实情况:按照现代化水平、节约化利用的要求,参考国内外发达城市的经验,结合昆山实际完善了城市用水指标及需水量预测(文本第十章),从工业、农业节水技术、循环使用、管网改造、收费调控、宣传倡导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节水措施(文本第三章);规划结合变电站建设与调整,对输电线路走廊进行了梳理与空间预控,明确了大型变电站、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液化气储配场等敏感基础设施场站的布局和规划控制要求(文本第十章)。6、充分重视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中心城区要注意抢救和保护代表性建筑、水系、古树名木等城市历史文化、自然环境要素,进一步加强对水乡古镇的保护。同时,彰显昆山的开放、创新等时代文化。落实情况:将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文化塑造合并为文化特色章节,在历史文化保护中进一步加强了对水乡古镇、中心城区代表性建筑、水系、古树名木等的保护要求,在现代文化塑造中强化了“开放、融合、创新、卓越”的城市精神的发扬,并能保留体现不同阶段发展特征的代表性场所(文本第七章)。纲要审查意见47、在城乡统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区域协调、人口发展等实施政策方面做进一步探索研究。落实情况:结合昆山实际充实完善城乡统筹内涵(文本第二章);分近、远期提出土地地均产出目标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文本第二章);就基础设施对接、产业联动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区域协调措施(文本第二、三、四、六、八、九章);在规划实施中补充完善了管理机制、财政转移支付、土地流转、项目准入、考核机制等政策建议,特别强调了分片区、分行业、分性质、分进度、分类别的考核机制,进一步增强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调控与导向作用,提高可操作性(文本第十二章)。8、进一步做好有关规划内容与相关部门、周边城市规划的衔接。落实情况:规划成果提交论证前广泛征询了各区镇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并对意见进行了梳理、落实;与上海、苏州、太仓、常熟、吴江等周边城市就综合交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衔接。纲要审查意见5总体思路经济发展综合交通社会和谐资源环境基础设施成绩与不足加强城镇建设规划理念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发展规模城市性质目标与策略完善修编重点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资源环境市域空间城市特色综合交通空间与支撑政策与保障中心城区旅游发展规划法制管理机制规划编制财税政策规划监督规划管理土地流转考核机制6成绩与不足目标与策略空间与支撑政策与保障71.1.1经济发展1.1成绩——敢为人先,成就今日昆山之路GDP增速快改革开放30年,年均增长23.9%(同期苏州19.51%、江苏17.32%)经济贡献大GDP1500亿元,占苏州22.4%、江苏5%(深圳1998年:1530亿元)人均水平高人均GDP9.12万元,全国县(市)之首(深圳2008年:8.98万元)外资利用好进出口总额613.5亿元,占江苏15.6%、全国2.4%占全国:0.01%土地、0.5%GDP、1.73%外资和1/9台资、2.4%进出口总额。8一产——以渔业为主体、效益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二产——聚集度增强、能耗下降、劳动生产率提升,高新技术快速发展;三产——以传统服务业为主,花桥现代服务业初具规模。经济结构—0.8:65.3:33.90102030405060701978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0620072008%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1.1经济发展1.1成绩——敢为人先,成就今日昆山之路9人口增长快(就业岗位增长快)常住人口164.4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9.04万人,外来人口95.42万人)02040608010012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万人户籍人口外来人口1.1.2社会和谐1.1成绩——敢为人先,成就今日昆山之路10户籍人口:城乡居民社会保障覆盖率高参保率:农村养老保险99.9%、居民医疗保险99.7%外来人口: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保障覆盖率较高参保率:养老51.6%、医疗52.1%、失业44.2%社会保障高外来人口归属感较好67.6%19.4%13.0%成家立业定居昆山回家乡成家立业到其他地方再发展33.6%22.1%33.5%10.9%喜欢长三角地区/城市本地有熟人老乡在昆山能找到工作其他外来人口对家庭发展设想的调查结果外来人口选择昆山居住生活的原因调查结果1.1.2社会和谐1.1成绩——敢为人先,成就今日昆山之路111.1.3城镇建设1.1成绩——敢为人先,成就今日昆山之路示范作用强全国百强县(市)首位国家生态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12给水:全市域饮用水深度净化,“全国节水型城市”污水:污水收集处理率超过80%供电:城市供电可靠率达99.83%,中心城区部分线路采用电缆埋地通信:通信网络先进,服务水平较高燃气:市域燃气管网覆盖率90%以上,运行安全可靠供热:集中供热发展态势良好,燃煤小锅炉逐渐淘汰环卫: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置逐步完善,处置水平较为领先设施保障好1.1.3城镇建设1.1成绩——敢为人先,成就今日昆山之路13水环境质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化学需氧量万元GDP排放强度1.2千克/万元(生态市要求不大于3.5)空气质量总体符合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26万吨(“十一五”目标不大于1.4)二氧化硫万元GDP排放强度0.84千克/万元(生态市要求不大于4.5)万元GDP能耗:0.61吨标准煤(中等发达国家:0.6;太仓0.75;常熟0.8;苏州工业园区:0.36)1.1成绩——敢为人先,成就今日昆山之路环境指标优1.1.3城镇建设14江苏省昆山市:利用东依上海的地缘优势,大力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高起点引进先进技术,以国际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实现了由单一农业向全面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市)之首,走出了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昆山之路”。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组成的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调研组1520021989片区理念未能有效落实缺乏实施政策配套一多:市域空间呈现分散蔓延态势,发展主体多1.2不足:“一多、两弱、一高”16两弱:中心城区以规模扩张为主,服务功能弱部分高端消费依赖上海、苏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额(元)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元)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娱乐文教服务消费支(元)常熟263.6815171161122916昆山201.8712275168923209昆山、常熟部分消费指标比较表(2008年)服务设施的数量、质量、水平均与大城市有明显差距五星宾馆、影城、博物馆、市级文化活动中心等缺乏。1.2不足:“一多、两弱、一高”二产占主导地位0.5:67.1:32.4(现状中心城区三产结构)17公路占客运量92%、占货运量83%密度高、通达性好均质布局诱导空间漫延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站场引导作用不强枢纽:多种方式共存但相互分离航道:等级偏低、穿越城区铁路航道公共交通公交出行占6.4%(新加坡53.1%)两弱:交通处于支撑需求状态,引导发展弱1.2不足:“一多、两弱、一高”18增量用地市域总用地-基本农田-现状城乡建设用地-水域=129平方公里,按近几年土地批租速度(年均22km2),仅能维持5-6年左右。人均建设用地城镇175m2/人、村庄156m2/人一高:土地、能源被动适应发展,资源代价高1.2不足:“一多、两弱、一高”地均产出城镇建设用地二三产增加值:昆山5.6、新加坡37.12;工业用地地均增加值:昆山7.77、新加坡47.5;(单位:亿元/km2)能源利用污染型能源消耗比例近30%,可再生能源利用处于起步阶段;化学原料等五个行业的总能耗占全市55.21%,而产值仅占全市的11.6%,单位产值能耗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明日昆山高位发展,再创辉煌20成绩与不足目标与策略空间与支撑政策与保障212.1规划目标强化中心城市建设——完善大城市功能率先实现现代化——提升现代化水平转变发展方式——开创可持续道路2目标与策略222.2规划理念交通引导:轨道交通、公交优先、枢纽布局资源约束:土地约束、生态约束、能源约束统筹发展:区域城乡统筹、经济社会统筹、内外发展统筹2目标与策略23建立现代化指标体系从快速城市化向城乡现代化迈进强化中心城区服务功能构建引导现代化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城乡统筹优化市域空间结构资源调控优化产业结构构建支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培育现代化昆山特色2.3修编重点2目标与策略242.4城市性质全球性先进产业基地(产业)毗
本文标题:江苏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讨论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00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