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常州市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试题
1江苏省常州市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试题说明:1。考试形式为开卷书面考试。可查阅所带教材、资料,但不得相互讨论和互借资料。2.考试时间为45分钟。试卷满分为5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到下列对应的答题框内。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A.促进了经济交流B.促成了隋朝统一C.巩固了封建统治D.开辟了丝绸之路2.为了吸取“隋炀帝……臣下钳口(闭口不语),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唯才是举B.虚心纳谏C.完善法令D.重用酷吏3.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A.尚书省裁决B.门下省审议C.尚书省执行D.门下省执行4.与人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古代帝王有关的是A.创立殿试制度B.派兵扫平东突厥C.改革漕运制度D.派文成公主入藏5.下列工具中属于唐朝发明的灌溉工具是ABCD6.唐太宗曾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是因为他A.重新统一了中国B.完善了“三省六部”制C.承袭完善科举制D.修改《贞观氏族志》7.晚唐诗人皮日休诗曰:“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有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烟生翠。倘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该诗歌反映的唐朝习俗风尚是A.钓鱼B.烙饼C.饮酒D.饮茶8.“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A.突厥B.吐蕃C.靺鞨D.南诏9.2015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印度总理莫迪访华,莫迪的访华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早在唐朝我国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A.玄奘B.鉴真C.张骞D.孙思邈10.下图展示的是出土的唐朝文物。它们反映的唐朝十分发达的艺术成就是2A.壁画B.乐舞C.唐诗D.印刷11.“(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材料中的“蕃”指的是A.吐蕃B.女真C.契丹D.党项12.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墓中发现,墓门两侧的仿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法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的A.农业生产的发展B.民族文化的交融C.民族战争的频繁D.海外贸易的兴盛13.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成。以下关于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C.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14.“闻得商旅往来贸易,竞用会子,一为免商税,二为省脚乘,三为不复折阅(亏损),以此观之,会子可谓通流。”会子“通流”始于A.秦朝B.唐朝C.北宋D.南宋15.《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最有可能出现在A.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3二、材料解析题(共20分)16.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隆盛时代,留下了很多璀璨的文明遗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大运河常州段风光赵州桥材料二大运河的修建,便利了中国南北贸易的发展,尤其是来自长江地区的稻米和其他粮食作物可以大量地供应北部地区的居民。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新全球史》材料三(盛唐)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强大的国力,促成了文化的全面繁荣,同时也使诗歌创作进入一个黄金时期。……那种追求进步的政治理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乃是盛唐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盛唐诗歌的主流。——叶郎、费振刚、王天有主编《中国文化导读》请回答: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今大运河常州段在隋朝位于大运河的哪一段?(1分)⑵材料一中的赵州桥的设计者是谁?该桥梁有何世界地位?(2分)⑶据材料二,概括修建大运河的意义。有人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罪在当代(时),功在千秋”,对于“罪在当代(时)”,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⑷据材料三,指出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的时代背景。(3分)417.唐宋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贞观政要》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中华上下五千年》材料三“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宋史·高宗本纪》请回答:⑴材料一中的“朕”指的是谁?其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得他赢得了少数民族对他怎样的尊称?(2分)⑵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二中的“公主”指的是谁?该公主的和亲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4分)⑶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⑷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2分)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A;2、B;3、B;4、A;5、C;6、C;7、D;8、B;9、A;10、B;11、C;12、B;13、A;14、D;15、D二、材料解析题(共20分)516.(1)江南河。(1分)(2)李春;(1分)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或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1分)(3)意义:沟通了南北经济;为统一奠定了基础。(2分)理解:隋炀帝修筑的大运河大量征用人力,使人民承担了繁重的徭役;严重破坏了当时的生产力。(2分)(4)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强大的国力。(3分)17.(1)唐太宗;(1分)天可汗。(1分)(2)藏族;(1分)文成公主;(1分)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或加强了汉藏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2分)(3)事件:宋金和议;(1分)意义:形成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1分)(4)战与和交织,但以和为主。(2分)
本文标题:江苏省常州市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0564 .html